人物經歷
1931年11月11日,流沙河生在成都,1935年遷回城廂鎮槐樹街老家。4歲開始研習古文,做文言文。
1944年,念中學的流沙河曾被抽調參與了廣漢軍用機場修建。
1947年春,流沙河考入四川省立成都中學高中部。和當時大多數熱愛文藝的青年一樣,興趣迅速轉向了新文學。
巴金的小說、魯迅的雜文、曹禺的戲劇,還有艾青、田間、綠原的詩歌都讓他沉迷。他開始向報紙投稿,陸陸續續發表了十來篇短篇小說、詩、譯詩、雜文。
1949年,以最高分考入
四川大學農化系,就讀半年後就離校投身“創造歷史的洪流”。
1950年,到《川西農民報》任副刊編輯。
1952年,調四川省文聯,歷任創作員、《四川民眾》編輯、《
星星》編輯。
1956年2月到8月,流沙河成為中國作家協會文學講習所第三期學員。
1956年,25歲的流沙河到北京參加完全國青年創作會議。
1957年1月1日,創辦《
星星》詩刊,是新中國第一個官辦詩刊。
1957年接受多種“勞動改造”(白天修路、鋸木頭,傍晚遭批鬥),累計20年。
1966年,被錯判為右派,流沙河被開除公職、團籍。押回金堂老家,勞動餬口,共12年。前六年拉大鋸,後六年釘包裝箱,譯美國中篇小說《混血兒》通讀《史記》三遍,寫長詩《秦火》,一千行,此稿自毀了,在那十二年的長夜中,只留下《情詩六首》《故園九詠》兩組小詩和《喚兒起床》《故鄉吟》等幾首小詩。
1978年,到金堂縣文化館任館員。
197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同年底,當時的四川省委主要領導親自批示:“必須把人家調回來,第二,必須給星星詩刊平反,復刊。”兩件事情,形成中共四川省委的第75號檔案。同年,流沙河復出發表作品。年底調回四川省文聯,任《星星》編輯,中國作協理事。
20世紀80年代,獲平反的流沙河一度“官授”四川省作協副主席,但他從來不去開會。
1982年,流沙河在詩刊《星星》上開了個專欄,最早介紹台灣現代詩。後來,他把這一系列集結出版《台灣詩人十二家》,引起了轟動。正因為流沙河的欣賞和推介,余光中在大陸有了廣泛的知名度。1982年夏,余光中致信流沙河,說起四川的蟋蟀和故園之思,4年後,他又在《蟋蟀吟》中寫下“就是童年逃逸的那一隻嗎?一去四十年,又回頭來叫我?”流沙河感慨之餘,寫了《就是那一隻蟋蟀》作答,絕妙無比,一時傳為佳話。
1985年起,專職寫作,並先後出版了《鋸齒齧痕錄》《獨唱》《台灣中年詩人十二家》《流沙河隨筆》《流沙河詩集》《故園別》《遊蹤》《莊子現代版》《Y先生語錄》等著作。
1989年起,流沙河決意棄“詩”從“文”——他認為自己過於理性,感性不足,寫的詩“只有骨頭,沒有肉的”,是個失敗的詩人。
1996年,從四川省作協退休後,流沙河過著深居簡出的生活,每日讀書、寫字和賣字。
2009年開始,流沙河在成都市圖書館開始固定講座。2017年12月18日,流沙河到清流鎮參觀艾蕪故居。
2019年11月23日15時45分,在成都因病去世,享年88歲。
個人生活
1966年8月22日,流沙河因為被打成右派還在四川金堂鋸木頭,何潔是當地的川劇演員,她與流沙河年紀相差很大,卻為流沙河的為人為事而感動。何潔拋棄了工作不顧家人的反對,從成都來到了流沙河故鄉的小鎮,兩人在小屋裡舉行了婚禮,門外是背著刺刀的武裝民兵,流沙河為妻子寫下了憂傷而曠達的《情詩六首》,在第二首中流沙河感嘆過往人生路曲曲彎彎令人驚心。浩劫十年,流沙河被抄家十二次,流沙河的六百多冊書若干冊稿本都被抄走了,妻子何潔把《情詩六首》等稿紙縫在內衣里,縫在孩子的襁褓中藏在夾板中。流沙河的兒子鯤鯤6歲就隨父到木工長打下手,此時流沙河已拉不動大鋸,骨瘦如柴,只能當釘木箱的“敲敲匠”,6歲的鯤鯤一天居然能掙到一毛多錢,為了給孩子一點歡樂流沙河常在回家後趴在床上讓兒子“騎馬馬”,並悄悄寫入了詩歌《故園九詠》中的《哄小兒》。“文革”結束後,何潔與流沙河離婚了,獨自來到青城山的普照寺出家。
其後,流沙河與吳茂華結婚。
主要作品
截至2013年,流沙河先後出版了《鋸齒齧痕錄》《獨唱》《台灣中年詩人十二家》《流沙河隨筆》《流沙河詩集》《流沙河短文》《流沙河近作》《故園別》《遊蹤》《莊子現代版》《Y先生語錄》《台灣詩人十二家》《隔海談詩》《流沙河詩話》等。詩作《就是那一隻蟋蟀》《理想》被中學語文課本收錄。迄今為止,已出版小說、詩歌、詩論、散文、翻譯小說、研究專著等著作22種。
年份 | 作品 |
---|
1956年 | 《窗》《農村夜曲》 |
1957年 | 《告別火星》 |
1982年 | |
1983年 | |
1984年 | 《隔海說詩》 |
1985年 | |
1987年 | |
1988年 | 《余光中100首》《鋸齒齧痕錄》《台島十二中年詩人》 |
1989年 | 《獨唱》 |
1992年 | |
1994年 | |
1995年 | |
1999年 | 《莊子現代版·增訂本》 |
2001年 | |
2003年 | |
2004年 | |
2006年 | |
2010年 | |
2011年 | |
2013年 | |
2017年 | |
參考資料:
創作特點
歷史現實
流沙河開始大量的詩歌創作,是在中國解放初期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的時代。詩人表現時代生活面貌,抒發自己投身新社會革命洪流的情緒,有他獨特的表現方法,他不是孤立、單純地作橫斷面的反映、抒情,而常常是把反映對象和抒情主體置於廣闊的時代背景上,在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歷史聯繫中,在橫的方面拓展所表現的對象在現實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同時,又從縱的方面進行歷史的深思和開掘深化,表現出對歷史的深刻反思和對現實的不倦揭櫫,以及對未來積極執著的追求。所以,他的詩在反映社會生活個體現象的完整性中,就具有了一種歷史的縱深感,給人以高度的清晰性、廣闊性和深刻性的審美感受。
《寄黃河》是一首政治抒情詩,這首詩帶有早期詩歌創作的明顯不足,過多而直白的議論影響了整首詩的意境和抒情氛圍。但詩人反映現實事件,卻自覺地把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和世界各國人民的鬥爭,把久遠的歷史和未來的明天聯結起來,表現了中國青年一代的時代責任,在歷史的深度中顯示了對未來的呼喚和追求,因而具有一種引人深入地認識現實和思考的藝術力量,富有空間的廣闊感。
在諸多“聲”的背景中突出了“只有她無聲”。“刑場一片慌亂的腳步聲/周圍擁擠的嘈雜聲/兇手的喝罵聲/鐐銬聲/口令聲/槍聲”(《只有她無聲》)。句式逐漸縮短,節奏增快,造成一種緊張感,最後“槍聲”真如迸發,它像捲入狹谷的狂風,具有強大的衝擊力。整首詩低昂沉重但不使人消極,在歷史的思索中有不倦的追求,在內心的絞痛中又隱含著深沉的期待和告誡。《老人與海》在寫那個可敬的老人“到海里來游泳”的種種融洽場面時,詩人又回頭一筆:“那時候他和上千萬的同志一起/無端地被拋入黑色的苦海/……/在這生死關頭/站出來了成千成萬的愛國公民”。這個歷史的顧盼,使詩歌出現了縱深,而在審視歷史和描寫現實中又透發著詩人厚重的理性思索,由此,歷史和現實的藝術間的接連就為特定的讚美對象塑造了一尊立體雕象。
哲學審美
深邃的哲理意味和率直的情感抒發流沙河的詩具有一種歷史主人翁的襟懷和眼界,詩人對生活有深刻的感受和理解,滲透著他對革命事業的責任感和積極進取的熱情。
所以,他的詩既是他內心真情的自然流露,也是他對生活真實感受的抑制不住的詠唱和抒發,而詩人在抒自己之情中又隱含著深刻的哲理,使讀者在情感的波動中進行哲學的思考。流沙河的詩歌往往閃爍著理性的光輝。詩人善於選擇並抓住現實生活中富有特徵的現象進行典型概括,追尋著作品的哲理感,從而創造出具有生活普遍必然本質的藝術形象,賦予詩歌以理趣的美。這樣,他的詩就有了較大的思想意義和較深的認識價值。但這種思想意義和認識價值,詩人不是通過概念性的說教傳達給讀者,而是以富有描寫性和形象感的詩句以及體現著作者鮮明的感情態度的議論去感染、啟迪讀者的。“一株三百年的槐樹,春天裡又披上了新綠。一個明代末年的暴君,在枝柯上選擇了末路”(《景山一槐樹》),似乎是不經意地向讀者敘說一個故事,然而作者有意識地把兩者對比,則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孩子會走路了》又像是把日常生活所見斷片隨手拋給讀者,但由於滲入了作者的人生思考,所以依然誘發我們深思詩中隱含的深意。
1957年,流沙河因《草木篇》而罹罪,被打成右派,詩人的生活也發生了轉折。因此,復出後的詩人發表了不少追撫往昔創痛的詩篇,然而,“活著從遠方回來”的詩人,還不曾丟失那顆對生活摯熱追求的純潔之心,他並不總是在憑弔自己已逝的“昨夜”,而是在撫慰創痛的同時進行歷史的反思和“明天”的瞻望,於是有了《帶血的啼鵑》和《哭》。帶著對生活的熱愛和嚮往,詩人終於從自己心坎里唱出了《孤立頌》《妻頌》《一個知識分子讚美你》等交織著詩人激情和冷靜思考的頌歌。“我愛你勝過當初的虔誠”,這個內心表白,既是詩人感情的真摯抒發,也是詩人經過深刻思考後對生活重新理解的結果。它是詩人覺醒的選擇,是詩人在科學與迷信之間剔除了非科學的粉飾頌禱後,從歷史的痛苦思索中升騰起的對真理的渴求。
對於“給我們人間一切動力”的太陽(《太陽》),詩人也站在宇宙的高度,從哲學的角度作了重新的審美判斷。詩的情思篤誠、坦率、凝重,又有對歷史曲折的反思和現實社會責任的思索,使詩極具空間的廣度性和深度性。因此,雖然籠罩著詩人沉重的人生經驗,卻閃爍著時代哲理的光輝,每一個從十年動亂中過來的人都會由此聯想無窮,並得到哲理的啟發。流沙河不少詩出言真率,語見警策,卻有時缺乏必要的形象與蘊藉,感情過分外露沖淡了詩的韻味;有些詩立意雖好,但寫事實,缺乏“言有盡而意無窮”(劉熙載語)的“味外味”(司空圖、嚴羽語);還有些詩偏於詼諧幽默、沉鬱傷感而減弱了詩的譏刺和諷喻作用。
但總的來說,流沙河的詩對現實作了嚴肅剖析,體現出對美與光明的熱切追求,對正直品格的歌頌,善於托物言志,既有古典詩韻又有民歌情調,顯示出深沉莊重、集中而深遠的藝術境界論流沙河詩歌的審美特色。
古典民歌
流沙河的詩作在意境的創造、題材的選擇、語言的表達以致藝術手法的運用上,既可看到古典詩詞的痕跡,又可體味到民歌的情調。詩人善於在詩中既用民歌的復沓鋪敘,又運用疊詞重言這種古典詩詞常用來烘托意境、增強感情、美化聲律的手法,使詩歌在自由中見端整,疏散中見緊湊,有一種韻致、簡捷的美。可以說,詩人在把兩者結合方面的探索是成功的,這些詩有著攝人心魄的內在聚合力,讀來使人在親切的情味中融入到一種美的境界中去。《艾》、《情詩一束》《壁燈自嘆》、《書魂入我夢》等句式短長條暢,節奏明快,在平凡、細小的生活事件中拓出奇境,表現深廣不平凡的主題,有民歌、民謠的易於上口、淺白諧趣的特點;《理想》、《妻頌》等幾乎全用對仗寫成,顯得古樸嚴整。《我們走進懷仁堂》、《一個知識分子讚美你》等則較注意運用鋪敘重言的句式來體現詩人的感情流動。而《歸來》更是大量運用民歌的復沓鋪敘和古詩常用的疊詞重言來加強歸來時的那種久別回故里(尤其是在22年的磨難後)的激動、不知所措的情緒,詩人通過一連串的反詰感嘆,交織著22年的酸楚以及“歸來”時的餘悸、喜悅、感傷,複雜奔躍的感情配合著自然的音節構成了詩歌內在的節奏和旋律。緊接著,詩人又表示了對這個現實的懷疑,在前面一系列回憶的鋪敘中,又提出疑問,映襯了心靈受創之深。這種表現手法與晏幾道《鷓鴣天》“今霄剩把銀缸照,猶恐相逢是夢中”、杜甫《羌村》“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司空曙《雲陽館與韓紳宿別》“乍見翻疑夢,相悲各問年”等有異曲同工之妙。如果說前面這些詩主要還是用鋪敘重言的形式來烘托情緒的話,那么,《明天我們就要到深山去了》、《四季歌》、《梅花戀》、《一張糊牆的報紙》等則是用了既似民歌的復沓又如古詩詞興賦的手法來渲染意境。詩人也較經常地運用同一個意思的不同句式,構成詩意的迴環往復;《太陽》運用層層遞進的鋪敘與深沉的感興相結合,使詩句復迭往還,也使詩意螺旋上升;《新的與舊的》頂針層遞;《重逢》音韻連綿,有音樂主旋律般的迴腸盪氣。
流沙河還常常在詩中描繪一幅幅畫面,讓讀者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和知識積累發揮聯想去補充詩的內容。他繼承中國詩歌里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等手法,注意在意象創造中追求清晰的感知效果,以表現形象中的思想。《四季歌》用寥寥數筆就把春天的活力、夏天的勞作與節奏、秋天收穫的忙碌與喜悅以及冬天的情致描畫出來了;《草木篇》、《草木新篇》、《草木余篇》則是詩人的“寫意畫”,浸蘊著詩人“積澱”的情感經驗和審美感受;而《告別火星》、《太陽》的各節,用寫實的方式超越時空,就像中國長軸畫中的散點透視和“三遠”(高遠、深遠、平遠)並行,返射著晉人理性觀照的餘輝。
流沙河平反後的詩歌除仍保持古典韻味和民歌情調並在創作上更趨成熟外,還常在詩中用一些“典故”、歷史名詞等,而這些“典故”、“名詞”又往往是詩人生活經驗和認識的“凝結”,使人警醒。像《草木新篇》中的《虞美人》、《梧桐》等,既用典但不露痕跡,又很好地表現了新的思想和情感;《八點半》結語:“桃李無言,下自成蹊”,把全詩的內容主題凝縮到這句成語上了;《故園九詠·我家》尾句:“貧賤夫妻百事哀”則是從元慎懷念妻子的組詩《遣悲懷》中信手拈來,恰到好處地“遣”出了詩人的悲懷。在詩中融入歷史掌故、名詞,不僅加強、豐富了詩的容量,而且賦予詩歌凝重感,在歷史的聯繫中體現出時代精神,更見警策,能起到深化意境的作用。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作品 | 備註 |
---|
1982 | 1979~1982年全國優秀新詩一等獎 | 《流沙河詩集》 | 獲獎 |
1980 | 1979~1980年全國中青年詩人優秀詩歌獎 | 《故園六詠》 | 獲獎 |
1957 | 莫斯科世界青年聯歡節文學獎 | 《辣椒與米糖》 | 獲獎 |
參考資料:
人物評價
先生的400則精美短文集成的《Y先生語錄》堪稱一絕,真所謂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先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活字典,標新立異,出語有典,理據有度。流傳頗廣的《莊子現代版》就是佐證,充分體現出他的學者風範。(騰訊網評)
流沙河的人生在18歲那一年被分為兩截。前半截屬於“舊社會”,後半截則頗為波折:50年代小露鋒芒的青年詩人,無產階級文藝工作者,被毛澤東4次點名的欽定“大右派”;80年代的明星詩人、作家;今天的訓詁學者,傳統文化的推廣者和辯護人。(《南方人物周刊》評)
他的一生都濃縮在漢字中。他的詩歌作品影響了幾代人的成長。晚年致力於中國傳統詩歌與文字學的研究。擅長於破譯文字密碼,對文字解釋獨具慧眼。他心繫四川文化,魂繞《芙蓉秋夢》,他從來只說四川方言,這方言就像紮起的籬笆,雖然他的成就早已遠播四方,但是籬笆內才是他的歸屬。他堅持公益講座,從《莊子》《詩經》,到六朝詩歌,從唐詩,到宋詞,多年堅守講壇,傳播經典。(《成都商報》評)
“就是那一隻蟋蟀在你的記憶里唱歌在我的記憶里唱歌”,流沙河老先生的《就是那一隻蟋蟀》被寫進中學語文課本,打動了無數的人,也在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心裡埋下了詩歌的種子。上世紀80年代《流沙河詩話》出版時,曾引起巨大轟動,直到今天,新華書店網站上對這本書的評價還是“可做中國詩鑑賞入門,亦是寫詩者登堂入室之寶典”。(《北京青年報》評)
“流沙河是儒生加莊生加五四血脈鑄成的一個現代書生”。(四川文人曾伯炎評)
人物軼事
筆名來由
流沙河本名余勛坦,“流沙河”中的“流沙”二字,取自《尚書·禹貢》之東至於海,西至於流沙,因為國人名字慣為三字,所以將“河”復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