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仁合在宋仁宗天聖年間青嶂創辦雙竹園義學,乃宋代開化創辦最早、影響最大的義學之一。
基本介紹
- 本名:余仁合
- 所處時代:宋朝
- 出生地:開化青嶂
- 主要成就:創辦雙竹園義學
創辦義學,知人愛才,朝見聖駕,
創辦義學
據《開陽余氏宗譜》記載,早在宋仁宗天聖年間(公元1023-1023年)青嶂(今村頭鎮)余仁合就創辦雙竹園義學。歷史上著名的鐵面御史趙抃曾在此任教。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仁合“厚贈金帛,並遣蒼頭(僕人),送試京師,得登上第”。
知人愛才
凡是有識之士或家貧欲求學者,余仁合都“飢則與食,寒則與衣”。翁川(今底本鄉)人徐見可,因家道貧寒無力讀書,仁合得知此情,即資助他來雙竹園就讀,後見其聰慧,遂以女贅之。元祐三年(公元1088年)見可進士及第,官至大理寺監問,秉議郎直秘閣侍,為村頭徐氏之始遷祖。對此,趙抃在為余氏作譜序時,坦然書之曰:“翁於士亦非抃一人也,凡百士不厭禮接,而又有雙竹園數十楹立為義學,日備饔餐,以資夫貧而來求學者……”一百餘年後,南宋·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大理學家朱熹來開化巡察,聞知此事後,大加讚賞云:“宋興,仁合、仁倉輩有祖致公之遺風,矝恤孤煢,尊賢禮士,弟子多出清獻之門。”
朝見聖駕
一位“家住青嶂底,身在白雲根”的鄉村野老,如此知人愛才,重視教育,積德累仁,古今罕見。就連當時至高無上的宋神宗皇帝,聽趙抃詳述未第之時,與仁合相遇的經歷後,既讚賞又覺得有點“不可理解”。當趙抃奉旨引仁合上朝見駕時,這位君主竟直言相問:“卿欲官乎?”想不到對方回答竟是簡單明了的兩個字:“不願。”見皇帝還在將信將疑,仁合坦誠相告曰:“四海永清,時和歲稔,臣之願也。”一個山野村夫胸懷天下、心繫百姓的寬大胸懷,使這位一代君王再也抑壓不住自己的感情,他動情地對趙抃說:“德惠於卿,可謂長者矣!”金口一開“德惠長者”四字,就成了余仁合的封號。他與趙抃真誠淳樸的友誼和動人的故事,從此載入開化史冊,千古流傳。清·康熙山東鹽運使、開化音坑楊家人楊宏俊游《白蝦池懷古》詩云:清獻當年曾落魄,讀書芹嶺多遺蹟。琴鶴一日已雙飛,池蝦長載猶傳白。權奸皆懼威有霜,彈劾無情面似鐵。餘韻猶留長者居,萬古清風常不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