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開鑫,四川蓬溪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兼行草書專業委員會主任;遂寧市文聯副主席;遂寧市書法家協會主席;遂寧市書畫院院長;四川省“德藝雙馨藝術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何開鑫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54年生
獲獎參展,藝術風格,外界評價,社會評說,名家評說,作品賞析,
獲獎參展
1989年,(北京)全國第四屆書法篆刻展入展
1992年,(北京)全國第五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展入展
1995年,(北京)全國首屆扇面作品展入展
1996年,(北京)全國第六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展入展
1998年,(北京)首屆世界華人書畫展金獎
1999年,(北京)全國第七屆書法篆刻展全國獎
2000年,(北京)全國第八屆中青年書法篆刻展三等獎
(北京)全國第三屆楹聯展銀獎
2001年,(成都)四川省第三屆書法篆刻展特等獎
(長沙)全國首屆小作品書畫展金獎
2002年,(鄭州)中國首屆書法蘭亭獎(提名獎)
2003年,(成都)四川省“巴蜀文藝獎”一等獎
2004年,(西安)全國第八屆書法篆刻作品展
2005年,(北京)全國首屆名家百名藝術書法提名展
(四川)遂寧市人民政府命名“傑出書法家”
2006年,(安徽)第二屆中國書法蘭亭展
2007年,(成都)四川省群星文藝獎一等獎
2008年,(南京)第二屆“林散之獎”展覽
(北京)第八屆國際書法大展
北京大學110周年校慶暨蔡元培誕辰140周年書畫展
2009年,(北京)中國美術館沈鵬書法精英班師生作品展3件入展
(成都)7.27四川書法六人展
(安陽)當代書壇五百家精品工程展
2010年,(都江堰、汶川)中央電視台“汶川大地震兩周年全國書畫名家採風慰問、作品捐贈”及大型電視專題活動
(鄭州)全國首屆書法批評家十人提名展
(成都)十一屆國際西部博覽會草書作品獲金獎
2011年,第三屆北京、四川書法雙年展作品入展
(上海)《書法風雲榜》全國20名年度最具實力獎
(北京、成都)《四川更加美麗》三件作品入展
(北京)中國書法家協會成立30周年優秀作品展
(北京)全國政協禮堂‘辛亥百年’二件作品入展
(台灣、高雄)“辛亥首義”海峽兩岸書法展。
2012年,(山西)全國首屆帖學名家學術邀請展2件入展
(北京)中國集郵總公司發行“十八大紀念珍藏郵冊.何開鑫專輯”
(北京)中國書法家協會首屆“三名工程”作品入展
第七屆全國書法篆刻展全國獎
中國書法蘭亭獎提名獎
第三屆全國楹聯展銀獎
第八屆全國中青展三等獎
首屆世界華人書畫展金獎
四川省“巴蜀文藝獎”一等獎
歷年來40餘次入展中國書協、文化部等國家級重要展覽和國際展覽。曾在北京,山東,江蘇,河南,成都,遂寧等地舉辦個人書法展及聯展。中國國家畫院沈鵬書法精英班成員。中國書法家協會及四川電視台製作並播出何開鑫“藝術人生”專題片。華西都市報推出大型人物專訪及專版《以文化心·書寫蒼茫》。出版有《何開鑫書法精品集》、《臨池寫心· 何開心卷》、《當代名家·何開鑫》:《歲月入歌·何開鑫詩書作品集》等專輯。
藝術風格
創作筆談入帖尊碑意猶狂——書法“五知”隨想何開鑫 在中國書法的發展史中,草書以其表現形式的自由奔放,變化萬千及主觀情感的宕盪起伏而被歷代書家和觀者所喜。草書因此又被認為是一種最難掌控和表現的書體,成為無數書家窮其一生“痛並快樂著”的執著追求。草書本體所需的激盪澎湃,運筆用墨的細膩述說,既是一種糾結而又難棄的矛盾,更是一種“過橋南岸尋春去,踏遍梅花帶月歸”的吸引。在我與中國書法近五十年來的生命同行中,草書總是讓我情有獨鐘沉醉其間。每每激情揮毫之後,上述的困擾總浮現眼前沉於腦海。我就在這樣的亢奮、不滿、碰撞及思考中走到今天。不斷思索,不斷總結,多年習草的一些創作體會漸漸清晰,我將其概括為:五知。五知,就是筆墨知能、起收知制、縱橫知功、宕盪知式、綿逸知氣。筆墨知能,就是作者掌控工具、材料的能力。作為一個習書者,首先要知筆懂墨。這並非易事。要知每枝毛筆均有鋒穎的長、短、粗、細、軟、硬之分,墨又有濃、淡、乾、澀、焦、釅之別,這都會形成各自獨特的筆性墨語。作者在創作時,紙、筆、墨的相生相融就會表現出完全不同的藝術效果。筆墨知能,看似顯於物外,實則飽含作者內心情感。隨著章法、字法、心法的積澱嫻熟,作者於用筆的提、按、頓、挫、絞、轉、收毫、鋪鋒中,將此二者融於一爐,高下立見。這有點像一位出色的桌球選手,能把手中的球拍玩得反轉自如,技術爐火純青時,則人球合一,球隨心轉。起收知制,是書者下筆後的點畫表現、控制。古人云: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準。開筆的一點,既是局部,也是書法整體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因為它有不可覆蓋性和逆轉性。通過多年來對碑、帖經典法帖的研習、把玩後,尤其感覺到每一筆下筆的起、轉、收過程至為重要。我將此理解為“起四、收五、二三原理”。“起”筆一般有釘、截、逆、順四種行跡表現;“收”有露、針、飄、節、鉤五種;所謂二三原理,我亦稱之為“彎道技術”,即:每一點畫改變勢的運行方向,或與另一筆搭筆時節點呈現出“衄挫”形態後,線條的內側為二、外側為三的行跡洇跡現象。創作中,要在某一個局部達到這樣的效果較為容易,但要通篇連貫筆筆精彩,且又一氣呵成,那難度就非同一般了。因為每要完成這一書寫,筆法上須有一個個頓、轉及其它的技術動作來完成漢字結構上的“轉彎抹角”。此刻,只有當作者神清氣爽、意定神閒的理性把握用筆時方能觸及。縱橫知功,是說書法形式的基本構成,這個構成的基本元素就是“線“。線的穿插、組合、聚散,也就是書法作者對“線”的理解和演繹功力。從書法的傳統觀念來講,一般都不稱“線”,稱為筆畫或點畫,而在現代漢語中習慣稱其為“線條”,這也有點西方美學的概念。在當代,用“線”來概括或解讀書法的點畫和筆畫,沒有太大的障礙。書法的積點成線、由線到面,所呈現的就是章法中的一種縱橫之態。鍛鍊和掌握這種功夫、功力,是寫好書法的一個最重要基本功。線上的方向性運動中,不僅有“起收知制”,還有粗、細、提、按、輕、重、轉、絞等技術要求。“線”有四種形態,“橫、豎、斜、孤”,同時還有長度、角度、力度的表現,尤其“力度”,可以說是“線”的質感在書法中最核心的部分,也是最玄妙的部分。我們與古人最大的差距就在於“線”的質感表現上。公元772年,僧懷素拜會時客洛陽的顏真卿而引發的著名的“儒僧論書”中,“孤蓬自振、驚沙坐飛、飛鳥出林、驚蛇入草、坼壁之路、一一自然、屋漏痕”等著名論述,都是對“線”的形態、質感的精妙概括。此後,懷素的《藏真帖》、《聖母帖》、《律公帖》均深得壁坼、屋漏之法,讓醉素狂草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性高峰。宕盪知勢,說的是集“線”成字後的章法形式。包括在視角上次第出現的“大小、枯濕、欹正、連斷、向背、行氣”六個構成元素。它對書者的核心要求是:提升審美眼光、統攝矛盾關係。李白《草書歌行》:“恍恍如聞神鬼驚,字字只見龍蛇走。左盤右蹙如驚電,狀同楚漢相攻戰”,就是一個偉大的詩人對一個偉大書法家“宕盪知勢”的真切感受。所謂:勢貫於上下,氣通於隔行,神附於點畫,韻生於筆墨。也難怪狂放不羈的詩仙會在懷素的草書面前“舞之,蹈之,歌之”了。在今天,一位書法家如能在筆墨之中表現出這些技藝和精神實質,那其作品必定神采飛揚、妙不可言,一定會深深地打動作者自己和鑑賞者了。再說綿逸知氣。林語堂先生有一句話:一切藝術的悶葫蘆都是氣韻問題。講的是所有不成功的藝術作品都是由於氣韻不暢而導致的“悶”的現象。由於種種原因,不同作者創作的作品均會呈現出各自不同的氣息,有“狂來輕世界,醉里得真如”的顛狂氣,也有“真力彌滿,萬象在旁”的豪放氣,有“月明華屋,畫橋碧陰”的飄逸之氣,也有“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含蓄之氣。但也有俗氣、燥氣,或是濁氣、暮氣等等不一而足。在創作完一幅作品後,我們有時會感到“頤指氣使”的過頭,有時又產生“心到筆不到”的無奈。所以,從精神層面來說,一幅好作品應避免上述的缺陷,應有一種“天風浪浪,海山蒼蒼”和“不激不勵,風規自遠” 合二為一的綿逸之氣;綿,是指綿綿不斷,能受疾徐、強弱閘門控制的一股心氣;逸,是指“猶之惠風,荏苒在衣”的飄逸之氣,也包括一種靈氣、朝氣和書卷氣。這是一道坎,要達到它,翻越它,需要歲月的打磨和書外的涵養。多年來,我在追求“重、拙、質、細、變”的“碑草”書法研習和創作中,逐漸體會到“筆,不容易提煉到恰到好處;墨,也難控制得五色合宜;線,更難表現得勁澀適度;篇章,尤難盡善盡美,無可挑剔。”這些年在寫字、撕字,撕字、寫字的糾結和快樂中一路走來,至今方知:書法,始於點畫,緣於守持,歸於性靈。三者相融方能成為“善書者”。書法,不是孤立的墨跡,它的背後是一種深沉、執著的人文理想和情結。“承物游心識晉唐,知質通變亦守常。起四收五解二三,入帖尊碑意猶狂。”這算是我個人的一種真實感悟吧,願與諸君共勉之。
外界評價
社會評說
何開鑫20年追求藝術成就豐碩
2009年10月17日,四川省詩書畫院。何開鑫的書法展覽開幕。展覽盛況空前,對何開鑫書法作品好評如潮,行家看來自在情理之中。因為這是省詩書畫院首次舉辦的一個地市州書法家的展覽,選擇何開鑫就是因為何開鑫夠格,何開鑫的書法也夠格。
對何開鑫本人來講,這次展覽也相當重要。這是他從藝20年的一個藝術總結。更重要的是這次總結體現了何開鑫20年藝術生涯的路子是對的,成果是豐碩的。20年的藝術追求和探索把何開鑫本人送上了一個中國書法藝術的高平台。這20年何開鑫沒有白費功夫。
追溯何開鑫的藝術風格進程可以分為三段:一是西北參軍,茫茫戈壁,孕育了何開鑫書法的大開大合,長槍大蕺。直至轉業回到家鄉,這種風格仍未改變。但這方水土與西北的味道還是大相逕庭的。大勢大“凶”之中還缺點溫潤和靈秀。於是何開鑫書法中又融入了帖學中的秀美。使開鑫的書法在大氣中顯露出了靈秀。好像高山峽谷中有清泉潺潺而流。這種書法景致就更加耐人尋味了。這就是形成何開鑫書法風格的第二段。2007年何開鑫進入中國國家畫院書法精英班學習,導師是原中國書協主席沈鵬先生。同學40人均是各省高手,大多是中國書協的評審和理事。一年的學習,與他人藝術思想的碰撞,南北的,現代與傳統的,經典與民間的……使何開鑫堅定地調整了自己的藝術思想,並運用到了他的書法作品當中。與高人並肩,也更增加了他的信心和動力。所以,他苦思冥想地吸收,沒日沒夜地創作,把何開鑫藝術前兩段的基礎和優勢變成了今天第三段藝術思想和水平,也是何開鑫當今最高水平的體現。甚至可以說,何開鑫目 前的藝術水準代表著整個四川書法的高水平,也體現了全國書壇創作的精英動態。
中國美術館、山東泰山美術館、江南常州美術館、四川遂寧市美術館、四川省詩書畫院美術館,展覽的心路歷程,風風雨雨開鑫一路走過。熟悉何開鑫藝術的同道之人再看今日的何開鑫,人仍叫何開鑫,但藝術諧稱已變為了“何大師”。的確如此,今日的何開鑫已不是20年前的何開鑫了!
名家評說
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國家畫院書法院執行院長曾來德:
開鑫初學書法時是在“文革”後期,他便寫的一手漂亮的“新魏體書”,深受部隊官兵歡迎。
近些年,他書風逐漸變化,不斷吸收魏碑的質樸與拙厚,力求開創新意。創作思想也比以前更加開放,創作手法不受法度的束縛,結體更加搖曳多姿,自由地抒發其胸臆。
開鑫對於書法技巧的訓練非常重視,他對於筆墨的把握有著獨到之處,這也使得他的書法迥異於同時代的書家。他的行草書行筆輕重頓挫隨形而運,從容體現著速度的軌跡,枯實相間、筆斷意連,氣質頗近晉人的率意天真。他在章法上很善於運用墨色的濃、厚、枯濕,從而形成視覺節奏的變化,字行之間的挪讓、呼應亦頗見才情,在審美意趣上講求形質相生,文質統一。開鑫對書法一直有著很強的熱戀之心,在創作研究上他不拘泥於一家一體的藩籬。
■ 四川省文聯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四川省詩書畫院副院長,四川省書協主席何應輝:
何開鑫的行草書在最近兩年實現了一次新的飛躍,向著放逸流美的意態姿致與質實蒼渾的線質有機結合構成大幅度跌宕起伏的章法新特徵大大提高了一步。這一大步進展中有一點尤其值得肯定:既吸取了時流中以多種形式因素的大幅對比變化來強化視覺衝擊力的有益經驗,更較好地把握了筆情、筆勢的時序性運動在生髮、帶動空間形式變化中的關鍵作用,從而避免了刻意擺布矜奇做怪的時弊,以趨於自然地旨歸。
中國書法家協會篆刻委員會委員、四川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郭強:
在何開鑫書法展上欣賞到的作品有兩個方面的價值取向,一是雅逸為尚的大草作品;二是古拙為善的行書作品,形成開鑫的雙拳,很有力量和攻擊力。雅逸大草從二王書風中化出,來得純粹自然,雅而至清,逸而能駐,從大王的內斂筆法盡得元氣之合,大幅馳騁意在紙外。古拙行書拾得漢魏之意,殘紙片簡悟得心法,深厚中有攫取輕靈之筆,時時見寸情。權衡之,近幾年開鑫雙拳著力多在大草,用內斂法在八尺大幅上創作,其收斂性顯得多了些,若能注入行書古拙元素,將雙拳的力量凝聚在“逸”上,使得我們欣賞的視覺感受形成起伏,不至於淹沒在純而斂的沉思中。
中國書協理事、行書委員會委員、四川省書協副主席劉新德:
先祝賀開鑫書法展圓滿成功。展覽八十多件作品很整齊,質量高,不乏佳作。開鑫書法之路無疑是成功的。從最初醉心於漢魏碑刻,這些年來又對帖的汲取,特別是對“書譜”的深研;書法作品在原有的張力、震撼力上更有內涵,更讓人耐讀。開鑫對書藝的執著、勤奮,常人是不能企及的。從其“撕字”一文得知,自己將多年保存下來的兩百多件作品,狠下心來把一百五十件不甚滿意的作品撕掉,雖然撕字的時候心裡不是滋味,但這是期待著有新的飛躍,有更多的佳作誕生;這一點又是常人做不到的。通過這次個展也給大家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開鑫個展的意義在於為我們四川作者開了一個好頭,今後希望有更多的作者辦展,也希望開鑫有更好更多的作品展現於我們面前。
■ 四川書協理事、成都畫院畫師文永生:
開鑫此次展示的近百幅傾心之作,確實讓我們眼前一亮,那幾十張洋洋灑灑的八尺長條通透而自如,那種從作品中呈現出的自信使作品左右逢源而法度俱在,確實達到了一個相當的高度。作為相交20年的書友,我由衷地為開鑫取得的成績而高興。
書法是一輩子的事,就書法家來說開鑫正值盛年,相信他今後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