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軍輝(揚州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

何軍輝(揚州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何軍輝,教授,博士, 碩士生導師,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教研中心主任。1987年獲杭州大學化學系無機化學專業理學碩士學位。1998年獲日本京都大學固體化學專業理學博士學位。1998年任浙江大學物理系凝聚態物理研究所副教授。 2004年任揚州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兼任中國科學院《低溫物理學報》理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何軍輝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職業:教授,博士, 碩士生導師
人物經歷,課題研究,主要成就,研究方向,

人物經歷

何軍輝,教授,博士, 碩士生導師。 1980.9 -1984.7杭州大學化學系化學專業本科, 獲理學學士; 1984.9 -1987.7杭州大學化學系無機化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獲理學碩士;1987.9 -1998.9 杭州商學院食品系助教;1991.8-1998.6日本京都大學理學大學院化學系,獲理學博士;1998.9-2004.11 浙江大學物理系副教授。2004.11-至今 揚州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

課題研究

承擔本科生《固體物理》、《半導體物理》、《現代測試技術》和研究生《半導體器件》等課程的教學任務。

主要成就

留學期間從事稀土金屬相間化合物的結構、磁性和強關聯電子性質的研究。利用高壓手段在國際上首次合成了具有立方Laves相結構的YbCu5化合物及其相關固溶體系,發現其為典型的具有近藤晶格效應的重費米子化合物體系。相關結果發表於Phy.Rev.B等刊物,被他引一百餘次。主持並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光電信息功能材料”重大研究計畫面上項目“矽基鈮酸鋰光電信息功能薄膜”的研究和其他多項省部級項目。發表科研論文五十餘篇,其中SCI收錄論文三十餘篇。

研究方向

從事過渡金屬氧化物巨磁阻效應、稀土合金強關聯電子性質以及半導體光伏材料等方向的研究。
主要研究領域:
1)半導體光電材料;
2)鈣鈦礦氧化物體系的巨磁阻現象;
3)稀土金屬相間化合物的結構、磁性和強關聯電子性質;
招收研究生的專業方向:
1)微電子學 (半導體光電材料方向);
2)凝聚態物理(巨磁阻和稀土合金磁性方向);
已有的研究工作:
1)半導體透明導電氧化物材料
採用固相合成技術,通過高價態差元素摻雜和多元化學固溶途徑,合成具有高透光率和高導電率的透明導電氧化物靶材,並進而利用脈衝雷射沉積技術生長高性能透明導電氧化物薄膜。該項研究主要作為電極材料套用於太陽能電池和平板顯示系統。該項研究獲得了江蘇省工業支撐計畫的資助,並已通過專家評審順利結題。相關研究結果已申請國家發明專利三項,發表論文五篇(其中一篇為EI收錄)。
2)鈣鈦礦氧化物體系的巨磁阻現象;
研究了鈣鈦礦氧化物體系中的巨磁阻效應,系統探索A位B位摻雜對離子價態、磁相變溫度、交換相互作用和磁阻的影響。發現在LaSrMnO體系中,Mn位的少量Mo摻雜可顯著提高其室溫磁電阻,相關結果已發表於J. of Applied Physics.
3)稀土金屬相間化合物的結構、磁性和強關聯電子性質;
利用電弧熔煉和高壓技術在國際上首次合成了具有立方Laves相結構的YbCu5化合物及其相關固溶體系,發現其為典型的具有近藤晶格效應的重費米子化合物體系。相關結果發表於Phy.Rev.B等刊物,被他引一百餘次。
承擔的課題:(限五項)
1) 矽基鈮酸鋰光電信息功能薄膜,國家自然資金面上項目
(26萬,2003.01-2005.12,負責人);
2) 高C軸取向矽基鈮酸鋰薄膜的生長,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6萬,2004.01-2006.12,負責人);
3) 非常規氧化物超導電性的研究,浙江大學曹光彪基金項目
(6萬,2003.01-2005.12,負責人);
4)稀土相間化合物的強關聯電子性質,江蘇省教育廳項目
(4萬元,2007.6 -2010.6,負責人
代表性論文:(限15篇)
(1) 梅燁,陳亮,曹永珍,劉寶琴,何軍輝(通訊作者),朱增偉,許祝安;
“SrMn0.5Fe0.5O3的自旋玻璃態和過渡金屬離子價態的研究”
物理學報,59(4),2795-2800(2010)
(2) 陳亮,魯彥濤,梅燁,曹永珍,劉寶琴,何軍輝(通訊作者)
“Mo低摻雜La0.67Sr0.33MnO3的磁電特性及室溫磁電阻增強”
低溫物理學報, Vol.31, No.1, P.54-59 (2009)
(3) L Chen, J H He (通訊作者) , M Ye, Y Z Cao, B Q Liu, Z W Zhu, Z A Xu,
“Enhanced room temperature magnetoresistance and cluster spin glass behavior in Mo doping La0.67Sr0.33MnO3”, J.Applied Physics, Vol.105, No.12, 123910 (2009)
(4) L Chen, J H He (通訊作者) , B Q Liu, Z W Zhu, Z A Xu,
“Critical behavior of Mo-doping La0.67Sr0.33Mn1-xMoxO3”,
PhysicaB(2009), doi:10.1016/j.physb.2008.07.02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