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教育:雅斯貝爾斯教育漫談》是一本2022年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德] 卡爾·雅斯貝爾斯。
基本介紹
- 書名:何謂教育:雅斯貝爾斯教育漫談
- 作者:[德] 卡爾·雅斯貝爾斯
- 出版社: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2年7月1日
- 頁數:488 頁
- 開本:32 開
- 裝幀:精裝
- ISBN:9787559466242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如何通過閱讀提高母語成績?
如何正確處理母語和外語的關係?
雙語教學有沒有效果?
為什麼親職教育對孩子至關重要?
如何正確開展親職教育?
如何進行自我教育,實現終身成長?
《何謂教育》匯集了德國存在主義哲學家、教育家雅思貝爾斯畢生教育思想精粹,既有高屋建瓴的教育理念,又有個人經歷的現身說法;既有針對國家的教育改革反思,又有針對老師家長的教學建議,涉及教育的方方面面,字字珠璣,鞭辟入裡,值得每一位教育從業者一讀再讀。
希望遇見本書的你,無論你是教育者還是受教育者,都能享受到作者筆下理想的教育: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作者簡介
卡爾.雅斯貝爾斯
德國存在主義哲學家、神學家、精神病學家、教育家,早年在海德堡大學、慕尼黑大學學習法律和神學,後於柏林大學和哥廷根大學學習醫學,曾任海德堡大學哲學教授,提出著名命題“軸心時代”。
他的思想在精神病學、哲學、教育學、心理學、政治學等多個領域都產生過巨大影響,一生著作頗豐,代表作有《大學之理念》《論歷史的起源與目標》等。
圖書目錄
Ⅰ 教育與家庭
1. 人性是家庭的恩賜
2. 對於他人、環境和世界的最初印象
3. 父母二人整體帶來的安全感
4. 父親的形象
4.1 作為榜樣的父親
4.2 父親開闢了自然
4.3 父親教我滑冰和繪畫
4.4 父親帶我熟悉家鄉
4.5 父親打開了通往歷史的大門
4.6 父親會安慰、會鼓勵,也會告誡
4.7 父親認真對待兒子,將其視作夥伴
4.8 兒子看到了父親的局限
5. 母親的形象
5.1 母親會流露出信任和愛意
5.2 母親讓全家凝聚在一起
5.3 母親肯定了孩子自己的道路
6. 父母喚起了孩子面對疾病的勇氣
7. 祖父母
7.1 祖父母詮釋了農村世界的生活
7.2 祖父的善良和睿智令人難忘
7.3 祖母通過親身參與,讓晚輩的自信力更加強大
7.4 祖父母讓我們見證了城市的魔法
7.5 祖母對人的依賴,既是福氣,也是負擔
8. 和兄弟姐妹在一起時的擔憂和快樂
9. 親職教育
9.1 人性是教育的實質
9.2 沒有實質的慣常習俗是不可信的
9.3 理智的凝聚力
10. 遊戲帶來的奇蹟和轉變
11. 儀式及慶典的意義和局限
12. 當代家庭帶來的威脅
13. 對於個體的要求
Ⅱ 教育與友誼
1. 渴望屬於自己的生活
2. 有意義的生活,朋友是保證
2.1 恩斯特.邁爾——與哲學夥伴相遇
2.2 格特魯德.雅斯貝爾斯——婚姻帶來的滿足
2.3 馬克斯.韋伯——對偉大的崇拜
2.4 “海德堡學會”——工作團體帶來的好運
3. 朋友是人之存在的擔保者
Ⅲ 教育與中國小
1. 學校的多樣性,教師對教育的精神內涵承擔的責任
2. 記憶中對於老師的愛與恨
3. “學前班”的幸運和折磨
4. 人文中學的缺陷
5. 作為要求和幫助的信任
6. 數學與萌芽中的詭辯術
7. 學校及有意義的業餘時光
8. 教師的畫廊
8.1 伯恩克老師以生動但不加批判的方式教授歷史
8.2 巴普嫻熟地教授希臘語,但沒有溫情
8.3 拜爾斯道夫以自我為中心,自命不凡
8.4 斯坦福斯主任—方法精明,待人輕蔑
9. 悲傷的總結
10. 教師的教育及教師的自我教育
11. 作為政治民主教育的學生共同責任制
Ⅳ 教育與大學
1. 大學是一種獨特的學校
2. 革新的威脅
3. 大學教師的尊嚴和誘惑
4. 學生的自由和責任
5. 大學的任務
5.1 科研、教學和授課
5.2 培養與教育
5.3 交流
6. 職業技能與知識包羅萬象的大全
7. 理論與實踐的關係
Ⅴ 教育與國家
1. 政治的方面
2. 政治與超政治的現實
3. 人民與民主
4. 理性與民主
5. 人民對政治的直接參與
6. 真理、自由與和平
7. 政治家既是人民的代表,又是人民的教育者
8. 聯邦共和國的缺陷和潛力
9. 國家、個人,以及教育的本質
10. 國家與教育
11. 民主是一種教育
12. 民主的教育
13. 再教育—藉助自我教育發生的轉變
14. 與德國自由相關的節日和歷史
15. 政治自我教育
Ⅵ 教育與傳承
1. 作為科研領域以及生存要求的歷史
2. 歷史汲取包含的要素
3. 回憶的形式
4. 觀察與生存
5. 理解的階段
6. 解釋的方式
7. 汲取的方面
7.1 習得——朝向主觀現實的轉化
7.2 傳承的汲取
7.3 偉大歷史人物的汲取
7.4 汲取是包含多個環節的過程
8. 教育是對偉大人物的觀察
9. 偉人與自我形成
9.1 康德的教育
9.2 歌德的教育
9.3 尼采的教育
9.4 克爾凱郭爾、尼采等人的教育
Ⅶ 教育的反思
1. 教育是一種不可避免的基本關係
2. 教育是一種特別的行為
2.1 馴化和交流的區別
2.2 教育與製造、塑造、照料及統治之對比
3. 教育的基本形式
3.1 書院教育、師徒式教育、蘇格拉底式教育
3.2 作為教育家的蘇格拉底
3.3 對話—通向真理及自我存在的道路
3.4 諷刺與間接交流
3.5 教育—翻轉的藝術
3.6 教育—被踐行的習慣
4. 直接和間接的交流
4.1 常識與本源知識的可教性差別
4.2 書面交流與面對面交流
4.3 交流的形式與真理的形態
5. 位於過去、當下和未來的張力之中的教育
5.1 命運無常的生活—被時間填充的自我存在
5.2 傳統與烏托邦的機會和挑戰
5.3 當下的缺失—專注於當下之物
5.4 責任與當下性
6. 與包羅萬象的大全緊密相連的教育
7. 教育的實質
8. 教育的危機
9. 教育的意義和任務
9.1 教育的意義
9.2 教育的任務和民族的未來
10. 教育的潛力和局限
10.1 對人的信任是根本前提
10.2 對教育及自我教育的勇氣
10.3 超越對“教育無能”與“教育萬能”的愚蠢抉擇
10.4 到來之事的不可預知性
10.5 技術製造和教育的局限性
11. 教育的必要性以及教育的意義
11.1 民族的安全以及民族的道德精神之未來
11.2 對於民主、自由和理性的保障
12. 愛是教育根本的力量
13. 教育與語言
13.1 “人之為人”會通過語言的傳承而實現
13.2 兒童對語言創造性的習得
13.3 語言與事物
13.4 語言帶來的欺騙
14. 經驗帶來的教育
14.1 學習是通向真理的道路(依照孔子的觀點)
14.2 學習是對“禮”的捍衛(依照孔子的觀點)
15. 藉助生活秩序實現的教育
16. 藉助藝術實現的教育
Ⅷ 對於培養的深思
1. 作為進程的培養
1.1 思維的培養過程
1.2 通過理智進行的針對意識的培養
2. 實存與精神世界
3. 作為生活模式的培養
3.1 對於培養的塑造
3.2 培養的歷史性
4. 古典文化與培養
5. 作為科學的培養
6. 成人教育面臨的要求
7. 一致化對於培養的威脅
8. 對於大眾的教育
9. 對於培養的批判
9.1 返回“培養的世界”
9.2 真實性的沒落和缺失
10. 培養與生存
Ⅸ 教育改革的雙面性
1. 兩個任務
2. 歷史的視角
3. 當下受到災禍威脅的方面
4. 大學的決定
5. 永恆的本源:真理和科學
6. 總結:改革與重生
Ⅹ 大學的哲學學習
Ⅺ 升學與機會平等
1. 平等的理念與不平等的事實
2. 作為進程、問題和挑釁的選拔
3. 形式的逼迫與機會的公開性
Ⅻ 權威與自由
1. 權威的當下化
2. 權威與自由的辯證關係
3. 權威與例外
4. 在權威中思考和生活
5. 自由與權威
XIII 集體與個人
XIV 醫療和教育中的類似問題
1. 醫學的進步與危機
1.1 技術時代對醫療行業的組織和運行產生的影響
1.2 醫學科學面臨的危險
1.3 在自然科學停止的地方,醫生能做什麼?
1.4 哲學
1.5 結語:醫生能做什麼?
2. 是天職,還是工作?
3. 醫治行為的前提:科學性和人性
4. 醫學科學與醫治的藝術
5. 對於醫生的要求:將人視作整體來呵護
6. 醫生與病人的關係—類似於教育的關係
XV 自我證實與自我教育
1. 世界導向與自我回憶
2. 外部的威脅與內心的轉變
3. 思考和行動
4. 自我反思與感激之心
5. 對於現狀和自我意願的確定
6. 對於個人哲學探索的本源和目標的解釋
7. 對於生病事實的確定
8. 自我理解以及與偉大人物的交往
卡爾.雅斯貝爾斯生前為自己撰寫的悼詞
卡爾.雅斯貝爾斯生平與著作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