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與成

何與成(1916—1940),又名景炎,生於莞城。1934年夏秋間,他為了尋找黨組織,到了上海,不久加入共青團,在閘北區委當宣傳部長。1938年10月,日軍在大亞灣登入後,何帶領壯常隊一部,配合東莞抗日模範壯丁隊,在峽口西湖到京山一線,打響了東莞人民抗日的槍聲,史稱“榴花戰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何與成
  • 出生日期:1916年
  • 逝世日期:1940年
何與成(1916—1940),又名景炎,生於莞城。何在東莞中學國中畢業後,到石龍一家店鋪當學徒。後回莞城頂替大哥何鼎華在圖書館當職員,這期間他讀了不少進步書籍。1934年夏秋間,他為了尋找黨組織,到了上海,不久加入共青團,在閘北區委當宣傳部長。1935年,他在上海被捕,其父何曼叔通過莫雄把他營救出獄。年底回到東莞,從事抗日救亡運動。為了掩護黨的活動,他創辦力行國小,自當校長。1937年,力行國小成為中共東莞臨時工委聯絡點。這時,中共黨組織通過他做爭取東莞縣社訓總隊副隊長顏奇的工作。不久,顏奇推薦何擔任社訓總隊政訓員,並安排一些中共黨員任壯常隊副中隊長、班長,使壯常隊逐步成為一支共產黨掌握的戰鬥力較強的抗日隊伍。翌年,何與成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8年10月,日軍在大亞灣登入後,何帶領壯常隊一部,配合東莞抗日模範壯丁隊,在峽口西湖到京山一線,打響了東莞人民抗日的槍聲,史稱“榴花戰鬥”。11月20日,莞城淪陷,何與成把從東莞撤出的百多人帶到惠陽,歸入曾生部隊。1939年初,成立東寶惠邊人民抗日游擊大隊,王作堯當大隊長,他任政訓員。1939年4月,為了廣泛團結一切抗日力量,省委指示部隊改用國民黨軍番號,改為第四戰區東江游擊挺進指揮部第四游擊縱隊直轄第二大隊,取得公開合法地位進行活動。7月間,蔣介石醞釀第一次反共高潮。1940年元旦剛過,國民黨在第二大隊周圍增調兵力,企圖形成包圍圈。3月9日夜,第二大隊突圍向海陸豐轉移,被國民黨軍圍追堵截,“凌團”尾追而來。他們以談判為名,包圍了盧仲夫中隊,何與成決心不惜犧牲自己,回去把隊伍帶出來。但何回到中隊陣地時,局面已不可收拾,他與盧仲夫中隊一起被誘捕了。同時被捕的還有盧仲夫、羅堯、羅振輝、葉振源等幾名幹部。其時,中共黨組織曾盡力設法營教,並通過國民黨民主人士李章達,電令香翰屏把何與成等解到韶關。但香拒不執行,竟於1940年9月14日(農曆八月十三日)下午,把他們集體殺害於惠州西湖畔五眼橋。1941年冬,為了紀念何與成,第五大隊一個中隊改為“與成隊“。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