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維朴楚岫春雲圖》是湖南道州畫家何維朴所創作的一幅的春雲水墨圖,此圖描繪了春季楚地草木豐茂華滋、山川逶迤、雲煙繚繞於群峰之間的秀麗景色。自下而上,近處品類分明,林木繁密,漸遠漸渾。及至遠景,只有一主峰高聳突兀。由繁到簡、由分散到集中、下開上合的構圖方式,使得畫面有“遠近山川,咫尺千里”之趣。池塘岸邊,雜草叢生,柳絲懸垂,林木蔥鬱,山巒起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何維朴楚岫春雲圖
- 作者:何維朴
- 尺寸:縱140厘米,橫23厘米
- 畫種:水墨畫
作品介紹,作品賞析,畫家簡介,
作品介紹
此作款識中所提到的“郭河陽”即北宋畫家郭熙。“春山如笑”語出《林泉高致集》:“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淨而如妝,冬山慘澹而如睡。”“趙王孫”即元代畫家趙孟頫,所繪《水村圖》寫出了“遠山近山雲漠漠,前村後村水重重”的水村景色。“妄擬其意,殊失”可有二解:一是畫家自謙之語;二是說,如果只是隨意地模仿古人,就會失掉淡泊之神。何維朴書法師法何紹基,得其神似。此作題跋與繪畫風格互映,詩、書、畫、印協調統一。
作品賞析
在這幅作品中,畫家變以往的平遠法為高遠法,採用了傳統的s形構圖和有開有合的方式組織畫面。順著山脊的走勢,畫家自上而下沿s形合理地布置景物,使畫面具有一種曲線動感和空靈感。俗話講:“畫山難畫樹,畫人難畫眼。”樹木乃一幅山水畫中的點睛之筆,事關作品的成敗。畫家在處理樹木時,以中鋒用筆雙勾樹幹,兼以淡墨稍作皴染;樹葉則主要以點葉法為主,間以夾葉法,通過合理的排列組織以拉出層次空間。如:前景中的幾棵樹,是由一些疏密有致、濃淡乾濕相宜的胡椒點、平頭點、介字點間以魚子葉等組成。
茂盛的枝葉與光滑的樹幹形成鮮明的對比,使得林木形象突出,層次分明。遠山上的雜草林木也多以點葉法處理,表現出春山的秀潤淡雅之感。山石以細密的披麻皴皴出山體後加以渴筆淡染。山頂多作礬頭,並加以臥筆橫點。“四王”山水亦多用此法,由此可以看出“四王”對何氏山水畫風的影響。
在雲煙的處理上,畫家使用了空雲法、皴雲法。清代龔半千曾云:“山厚雲即厚矣。”畫家在皴染出山川的渾厚感的同時,也皴出了雲煙的厚度和縹緲感。古人云:“山欲高,盡出之則不高,煙霞鎖其腰,則高矣。
”雲煙繚繞于山川之間,不僅增加了畫面蒼茫的氣勢,更增添了畫面的空靈感。中國畫強調“用虛”和“計白當黑”。畫中的天空、雲煙、湖水等處雖未著一筆,卻“無畫處皆有妙境”,豐富了人們的聯想,具有“言有盡而意無窮”之妙。在這幅山水畫中,近處有茅舍,湖邊的水格上有人極目遠眺,遠處深山茂密的叢林中依稀可見茅屋。
這是古代山水畫中最為常見的構圖方式。中國畫歷來主張“心師造化”、“天人合一”。唐代張躁提出“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強調在師法造化的基礎上個體對自然的體悟。至清代,石濤提出“搜盡奇峰打草稿。《楚岫春雲》變以往的平遠法為高遠法,筆墨上亦有自己的獨到理解;但由於過分地依附於四王,反而被其束縛了手腳,整個畫面氣局顯得不夠宏大,筆勢也不夠雄放;又由於畫家缺乏對真山真景的切身體驗,只是傾心於筆墨之間,因而在意境上受到限制,雖筆墨精熟,但是缺乏創造性。
畫家簡介
何維朴(1844—1925),字師孫,晚號盤止、盤叟、秋華居士、晚遂老人,湖南道州人。詩人、書法家何紹基之孫。同治六年(1867)副貢,官內閣中書,清末任上海浚浦局總辦。書摹何紹基,得其神似。畫以山水著稱,宗婁東諸家,清遠高妙,無時流霸悍草率習氣。精鑑別,收藏古印甚多,有《頤素齋印景》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