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紹韓

何紹韓

浙江東陽玉溪華孫人。民族實業家,教育家。浙江官立兩級師範學堂博物科畢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何紹韓
  • 外文名:He Shaohan
  • 別名:乳名茂生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東陽市玉溪鄉華孫村
  • 出生日期:1882
  • 逝世日期:1962
  • 職業:民族實業家、教育家
  • 畢業院校:浙江省兩級師範學堂
  • 主要成就:中國砩石開採之父
  • 字號:字競明,號紫陽山人
生平,家庭情況,父,子,

生平

父何寧身(字守心)是個忠厚老實的農民,略懂得詩文,略懂詩文。《何氏宗譜》中說他“粹染仁義之躬,盎然道德之容,藹然詩書之澤”。他曾讀過幾年書,後來棄儒從農。他在何家的輩分很高,人也特別能幹,在村里很有威望。 茂生11歲時,其父過50大壽,有人偷光了他家的半畝玉米。何守心感嘆世態不平,壞人太多,善良的人被欺負,決心讓兒子讀書。他說:“世道不平,家產何用?不如讓兒子讀書識字。”他很快賣掉了幾畝地和山,在這年秋季,把小茂生送到本村私塾讀書。在私塾里,小茂生有了個學名:紹韓。
何紹韓勤奮好學,18歲畢業,開始在私塾教書,次年結婚生子。20歲到杭州繼續讀國中,學習很刻苦。26歲考上杭州的浙江省兩級師範學堂博物科。
畢業後,與人辦學。辛亥革命後兩度被推為浙江省議會議員。1920年,三次致書縣知事,呼請革除田賦陋規,卻不見採納。何紹韓親身經歷了殘酷的政治鬥爭,眼見政局腐敗,覺得與其在政壇廝混,不如做點實事,漸萌退志。次年1月,所著《新東陽的兩大事業》由旅杭學會出版,闡述了他希望振興林業、革除陋規的構想,其實業報國之志已露一端。
清宣統二年(1910年)8月,29歲的何紹韓放暑假後在返校途中路過新昌(華孫到杭州走新昌->嵊縣->上虞->紹興->蕭山這條路比較便捷快速),因為天熱在大畈溪里洗手,發現了一塊怪石頭,半透明,淡綠色,很好看,就帶到了杭州。他把石頭拿到珠寶店去鑑定,珠寶商說是翡翠。何紹韓就請珠寶店用這塊“翡翠”刻一顆私章。但是,刻刀一刻下去,這“翡翠”就碎成結晶狀的小顆粒。何紹韓想起學校里有一個日本來的礦物老師木多厚二,見多識廣,就請他鑑定。木多厚二看後說“不能確定”,要寄回日本去鑑定。他還特地問清楚了何紹韓發現這塊奇石的地點。
不久,日本老師告訴何紹韓,此叫“砩化鈣”。何紹韓覺得砩化鈣太過專業,何紹韓說:“那就叫‘砩石’好了,弗旁加石,以示礦石。” (這就是中國最早發現的“砩石”。何紹韓沒有想到,自己從此一輩子就與這“砩石”結下了不解之緣。)
一年以後,沿澄潭江溯流而上,在新昌看牛灣玉鶯岩一帶發現了大型砩礦。此時,他了解到動作神速的日本人派來了探礦隊,在新昌找到了砩礦礦床,進行掠奪性開採。何紹韓義憤填膺,一面僱請當地農民封礦,一面呈文省政府,要求收回砩礦開採權。1915年,何紹韓以省議員的名義收回了開採權,投資2000銀元,成立了璋華砩石開採公司。為防日本人作梗,解僱了日本工程師,收集砩石開採相關資料,進行試采。1917年,璋華公司得到了正式批准,就在杭縣東山、金華大公山、礁岩等處開採。皆因資金不足,運輸不便或技術不過關而擱淺。
當時,砩礦開採是一項全新的產業,何紹韓要在砩礦業立足,必須打破外國資本的壟斷,為民族資本的生存殺出一條血路。1921年,何紹韓毅然辭去議員的職務,專門從事砩礦開採,聘請英、德工程師為技術顧問,解決了技術難題,先後在武義的五尾龍、上交塘、蔣萬洞,義烏佛堂、塔山下、老虎洞,永康王州下等七縣十多處發現了礦床,並組織開採。
為了打破日本八幡制鐵所對砩石市場的擠壓,何紹韓吸取了1917年因日商失信而虧空的沉痛教訓,取消訂約銷售,一律按時價出售,低時少出售,高時多出售,並聯合各砩礦的業主,公義劃一市價,一致對外。在管理上,他大膽使用精明能幹的人才,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對工頭、會計、帳房都有適當的獎勵。對於官紳和地方勢力,他也有一整套的辦法。在1929年11月寫的《瀝陳商悃》一文中,他總結了璋華公司對八大困難的解決之道:以從事地面採掘為主解決“設備差”困難;以“人棄我取”對付紳士紛爭之矛盾;以“持之以正,不為已甚”對付官員索賄;以向日商抬高出售價來抵消沿途重收捐稅的損失;以民族利益為重的逆來順受對付敲詐勒索;以麻袋、草包包裹解決裝運破損問題;以增收節支、按時價現銷、取消訂約辦法對抗日商打壓;以以靜制動,公議市價解決亂價問題。由於技術改進,管理得當,又善於籌劃,何紹韓的璋華公司得以屢蹶屢振,逐漸進入全盛期。
何紹韓及時收集各方資料,注意信息反饋,分析研究砩礦市場變化。先後在新昌、嵊縣、金華、東陽、義烏、永康、武義、浦江、諸暨、常山、臨安等縣探礦300餘處,訂立礦山租賃契約100多份,至1931年,璋華公司成了浙江第一大公司,產量占整個市場的五分之二。1933年,又在武義擴展了10餘處礦床,銷售猛增,公司遷址杭州太廟巷31號,下設武義、上海兩個分局,影響不斷擴大,成了礦業界的風雲人物。成名後大總統黎元洪給他送照片,國民黨蔣介石曾幾次勸這位浙江同鄉、礦業名人加入國民黨,何紹韓卻恪守自己定的“開礦讀書,實業救國,不入黨派,奉公守法”的信條,他熱心社會慈善福利事業,出資造過兩座石拱橋,捐過抗戰費4000元,在杭州買地百畝,辦了一個“樂善堂”——包括重修紫陽泉井,辦起了“樂善堂”,救渴於民眾。並刊出《樂善》雜誌。
正當何紹韓想大展身手之時,民國二十六年,日本帝國主義大舉侵略中國,砩礦業遭受空前浩劫:存放上海閘口碼頭的近萬噸砩石被搶劫一空;何紹韓在杭州的寓所也被搶掠,潛廬書齋的幾萬捲圖書資料,特別是礦產開採資料被日軍搶走(現存日本帝國大學圖書館)。何紹韓只好避難武義。1941年,日軍入侵武義,並四處搜捕何紹韓為其服務。何紹韓逃回東陽老家,買了水牛、農田,請人耕種,礦區暫停,和技工、外籍工頭耕種度日。耕作之餘,在東陽興辦教育和慈善事業,續修宗譜。後在深山中辦起了玉山中學,即現在的磐安二中,並著有《連溪校志》。一面還宣傳抗日。同時,他還肩負著轉移、保管杭州孔廟文史資料、賬本、重要祭器的艱巨任務。因為早在1927年,他由章太炎先生推薦擔任杭州孔廟董事會會長,主持孔廟日常工作。熱心的何紹韓受託後,立刻重建孔廟圍牆,修復尚存建築,建立孔廟管理制度,並恢復講學。做這些事情都需要錢,當時的孔廟幾乎沒有經費,他便自己捐了五千大洋。經過幾年的努力,至抗戰前,孔廟漸漸恢復了人氣,形成了規模。
1945年抗戰勝利後,他帶著輾轉流離的孔廟文物回到杭州,完璧歸趙,孔廟董事會的同仁們看到這一切,被深深的感動了。回杭州後,籌資借款,準備復興礦業,但遇到種種困難。同時主持孔教會和東陽旅杭學會,呼籲革除田賦陋規。還計畫辦一個砩石礦校,讓學生既讀書又搞研究,畢業後從事砩石開採,但由於師資問題未能如願。
解放之前,何紹韓委託大哥將家裡的許多土地和房屋分給了貧民。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規定個人企業、民族資本家可以同國家搞公私合營,而何紹韓把自己開辦的40多處礦床、3000多平方米房產、100多萬元家底全部無償捐獻給國家,用於新中國的經濟建設。1952年,71歲的何紹韓把自己積累、保存、整理的全部礦藏資料交給了工礦廳廳長郭靜唐。此後,他一直在家中讀書。1961年,浙江省省長周建人親自聘請80高齡的何紹韓為浙江文史研究館館員。次年,何紹韓去世,葬在西湖邊,終年82歲。80年代移葬至華孫村的安塢口。

家庭情況

何寧身,字守心,是個忠厚老實的農民,略懂得詩文,略懂詩文。

何啟群
何啟演
何啟亮
何啟雍
何啟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