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燏時

何燏時

何燏時(1878-1961)浙江省政協原副主席。字燮侯。浙江省諸暨市人,1878年8月10日生。早年赴日留學,是第一個在日本大學畢業的中國留學生。回國後,歷任京師大學堂工科監督,工商部礦政司司長,北京大學校長。後開礦辦廠,從事實業救國。抗日戰爭時期,積極參加抗日民主活動,被推舉為游擊區的人民代表,兩次參加浙東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並當選為臨時參議會副會長。曾兩次被國民黨特務逮捕入獄,堅貞不屈後被營救出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何燏時
  • 外文名:字燮侯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浙江省諸暨縣
  • 出生日期:1878年8月10日生
  • 主要成就:曾任浙江省政協原副主席
    中國留日高校畢業生第一人
中國留日高校畢業生第一人,短期就任北大校長,見證新中國成立,

中國留日高校畢業生第一人

1898年清政府選派學生留日,何燏時以優異成績入選。到日本後,他先進預備學校學日語,1899年入東京第一高等學校學習,1902年考進東京帝國大學工科採礦冶金系,1905年7月從東京帝國大學畢業,獲工科學士學位。他是中國留學生在日本正規大學畢業第一人。
1906年春,何燏時自日本回國,任浙江省礦務局技正,同年冬調北京任學部專門司主事兼京師大學堂教習。1907年他奉命到日本考察大學制度,籌劃圖書設備及建築事宜,歷時數月,返國後就任京師大學堂工科監督(即工學院院長),兼新校舍建築主任。他性格剛毅,行事果決,一掃舊日官場拖沓之風,在其主持下,1909年建成京師大學堂德勝門外新校舍,1910年2月京師大學堂正式成立經、法政、文、格致(理科)、工、農、商等7科,由此初具大學規模。
何燏時何燏時

短期就任北大校長

1913年秋天,教育部為減省經費,幾次要停辦北京大學,欲將之併入天津北洋大學,遭到何燏時及全校師生反對。何為此給大總統呈文,曰:“辦理不善,可以改良;經費之虛糜,可以裁節;學生程度不齊一,可以力加整頓,而唯此一國立大學之機關,實不要遽行停止。”由於何燏時和全校師生的堅決反對與社會輿論的壓力,當局準備裁併北大的企圖被打消。然而由此他與教育總長發生齟齬,並不滿袁世凱獨裁,遂萌生退意,於1914年1月辭職。
何燏時任職京師大學堂和出掌北大時,正值北大逐步走向正規大學的關鍵時期,學科的設定,校舍的興建,經費的籌集,風紀的整頓,學制的改革,學校的保全,何皆與有力焉。他且又以校長之力,延攬許多人才到北大任教。據沈尹默回憶,馬裕藻、沈兼士、錢玄同及他自己,皆由何延攬入北大。1932年偽滿政府成立,其舊友鄭孝胥、羅振玉欲羅致何出任偽教育部長,然為何所拒。同時,何對國民黨“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亦表不滿,雖然國民黨要員中亦有不少同學故舊,時常邀其出來做事,但均為其婉拒。

見證新中國成立

七七事變”後,何燏時積極從事抗日民主活動。1939年周恩來到浙江視察時,他曾前往歡迎,互敘世誼,晤談甚歡。當時他因積極抗日,被推舉為浙東遊擊區人民代表,兩次參加浙東各界人民代表會議;1945年1月,在浙東敵後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上,當選為參議會副議長。
1945年8月日本投降,何燏時正在浙江上虞開會,並準備去延安。因浙東遊擊隊奉命北撤,中共領導勸何暫回諸暨老家。何因追隨共產黨,於回家路上被國民黨拘捕,經好友營救,始得脫險。後何與夫人避居杭州,不久又被浙江省保全司令部綁架入獄,後經親友多方活動,當局迫於輿論方予釋放。他出獄後定居餘杭,解放戰爭期間,他與中共地下黨仍保持秘密聯繫。
1949年5月杭州解放,何燏時受到中共的優禮尊重。9月21日,他作為“特別邀請人士”赴北平參加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會上他與黃琪翔、張難先等代表提出“請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名義電告聯合國大會,鄭重聲明否認國民黨反動政府”的提案,提案審查委員會立案後交主席團常務委員會審議。主席團常務委員會認為,何燏時與黃琪翔、張難先的提案恰逢其時,應交中央人民政府執行,並認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所選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為唯一能代表中國人民之政府,應由政府發出聲明,否認偽國民黨政府所派出席聯合國會議所有代表的代表資格。”9月30日,何燏時當選為政協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委員。10月1日下午,他登上了天安門城樓,觀禮開國大典,見證了新中國的誕生。
新中國建國後,何燏時歷任中央人民政府監察委員會委員、華東軍政委員會委員、政協浙江省委員會副主席、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央委員等職。1961年4月21日,在杭州逝世,享年83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