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歌勁

何歌勁

何歌勁,中國漢族人,生於湘潭縣射埠文佳屋場,畢業於湘潭大學,著有《湘潭歷史文化叢書·湘潭風物攬勝》、《建文帝之謎》、《建文帝落籍湘潭》、《湘潭歷史文化名人·楊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何歌勁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不詳
個人簡介,潭州九韻成員,何歌勁版《湘潭賦》,原文,注釋,

個人簡介

何歌勁 生於湘潭縣射埠文佳屋場,系湘潭錦石何氏十八代後裔。先後就讀於湘潭縣射埠勞動完小、湘潭縣八中、湘潭市一中、廈門大學、湘潭大學,曾任湘潭市文聯第四屆、第五屆委員會副主席,現任湘潭市文聯第六屆委員會主席團委員、調研員,中國明史學會理事,湘潭市政協委員,華夏朱氏(元璋)源流研究會(鳳陽)副會長,湘潭白石詩詞協會副主席、白石詩社副社長、湘潭市楹聯藝術家協會副主席,著有《湘潭歷史文化叢書·湘潭風物攬勝》、《建文帝之謎》、《建文帝落籍湘潭》、《湘潭歷史文化名人·楊度》。

潭州九韻成員

“潭州九韻”系湖南省湘潭市湘江風光帶(九華段)建設文化策劃專家組的雅稱,該專家組共九名成員,他們分別以研究紅色文化、湖湘文化、湘蓮文化、湘商文化、湘軍文化、城市文化、園區文化、企業文化、湘潭歷史文化見長,曾主持或參與過湘潭市多項重大文化項目建設。2010年,以共同參與九華湘江風光帶建設為契機,他們經常聚會,探討文化建設與文化產業發展等問題,在此基礎上發展成為一個文化創意策劃團隊,爾後又集體參與了市委市政府主持的湘潭市文化發展戰略調研,承接了九華合山社區園林文化策劃和若干新建小區的文化策劃,參與了市博物館和市規劃館陳列方案的策劃,以及市內一系列文化建設項目的策劃。
成員簡介:
趙志超:湘潭市委副秘書長、原市文聯主席、紅色作家。
張緒軍:湘潭市委副秘書長,原市城市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城市文化建設專家,在雕塑文化方面有突出建樹。
何歌勁:中國明史學會理事,明建文帝研究專家,湘潭市文聯原副主席、調研員,在湘潭地方文化研究方面卓有成就。
洪學敏:湘潭市委講師團副主任,以城市文化和企業文化理論研究見長
肖迪民:湘潭市文物局局長、市博物館館長。
唐徽:湘潭市史志辦主任編研員、《湘潭茶道》主編,在湘軍研究領域有突出成就。
趙益平:《金湘潭》雜誌總編輯,以湘商文化研究見長。
黎舜童:專家組辦公室主任,以研究地方族譜文化和名人文化見長。
彭代英(女):湘潭經濟技術開發區九華周報社社長、總編輯,原湘潭日報專刊部副主任、《文化前沿》周刊主編,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管理研究生。
“潭州九韻”成員現負責兩個刊物,一份報紙,其中有五位是市政協委員,有三位是大專院校的兼職教授、研究員,有七位屬政府機關序列,有二位從事經濟領域的工作,團隊曾成功地策划過多項市級重大文化活動,他們中有的曾擔任城市中心區建設的主要負責人,策劃和組織實施了東方紅廣場、錦源廣場和湖湘公園建設,有的是重建萬樓的策劃人和倡議者,有的在偉人文化研究、湘軍研究領域具有全國性影響,他們因九華湘江風光帶建設項目而走到一起,因各有所長相輔相成而團結凝聚,將發揮團隊力量為湘潭文化建設和湘潭文化產業發展而殫精竭慮,貢獻智慧。

何歌勁版《湘潭賦》

原文

湘水南來,過株洲,西指而北折,下赴長沙,此間留一河套,漣涓雙流納焉,俯天而視,乃成篆書爪字,字頭處有一城,曰湘潭。
湘潭之名,始於天監,蕭梁分陰山以置縣;湘潭之境,定於天寶,李唐承湘南而入圖。山連大岳,水接瀟湘⑴;府屬潭州,事追遠古。舜帝南巡,奏韶樂於韶山,騰蛟起鳳⑵;昭王南狩,揚昭幟於昭潭,臥虎藏龍⑶。至若秦拓南疆,為樞紐以轉輸;漢封侯國,指膏粱為賞賜。劃江而治,咫尺之間,頓分吳蜀;闢地來居,千年而後,多自豫章。
僑寓賢豪,代有蒞止。陶士行壺山駐節,扶晉葬衣冠⑷;褚遂良石寺揮毫,興唐傳匾額⑸。岸花檣燕,杜工部句留詩聖晚年⑹;茅舍疏籬,劉兩府詞引宋人評話⑺。李長庚端坐學宮,不易元服⑻;何騰蛟恥飲江水,豈事清朝⑼。至若順治之屠,冢留白骨,亭念希青,何下揚州嘉定⑽?鹹豐之戰,浪逐紅巾,功昭彭塔,可判太平湘軍⑾。左公入贅,桂在堂尚存故宅,曰大器晚成⑿;秋俠來歸,由義巷殘留舊居,嘆英年早去⒀。此皆史之悲壯者也。
若夫或落籍或世居之當地菁華,嘆為觀止。潘緯十年吟古鏡,何涓一夕賦瀟湘⒁。溪流菜葉,敢問泥牛訊息如何⒂?影落江湖,新得惠帝行蹤於此⒃。碧泉有胡氏三賢,遂開湖湘之學⒄;雲湖傳王門四異,享譽帝王之師⒅。李騰芳一記“萬樓”⒆;周聖楷備書《楚寶》⒇。吹氣退鬼,陳鵬年一身正氣(21);知恥守廉,黎培敬兩袖清風(22)。張九鉞轉世謫仙(23);黃讀山嚼詩頭陀(24)。銘記禪師,借重愚溪陋室(25);傳揚佛法,繼有虛雲聖輝(26)。兩赴鹿鳴,羅典傳夭桃佳話(27);三求豹變,楊度稱曠代逸才(28)。不畏強梁,趙啟霖鐵面耆臣(29);何堪奇辱,劉道一斷頭國士(30)。此又皆史之俊傑者也。
況乃長沙府屬,舊有三湘,湘鄉曰上湘,湘潭曰中湘,湘陰曰下湘(31),當今立市,半得中上。湘鄉亦人文薈萃之區也。龍相傳符,蔣琬臨危受命(32);蟾宮折桂,王容含恨平戎。文人作畫(33),馮子振一世之雄(34);御史燒車,謝正定一朝之正(35)。更有曾子文正,振臂一呼,士勇雲集,誕我湘軍,出師浩蕩。班聲劍氣,挽堂殿於將傾;本色清流,救文明於即毀。堂名富厚,區劃改已屬雙峰;號曰湘鄉,籍貫存應歸一體。羅子澤南、劉子錦棠、劉蓉王錱、李氏二續(36),屈指難數,不一而足,所謂湘軍將領半出湘鄉者也。
迄乎近世,湘潭之霸才偉傑、巨擘宗師,真如火山噴發矣!毛澤東一領青衫,運帷幄於胸中,立黨立軍立國;彭德懷一柄戰刀,決勝負於掌上,驅倭驅蔣驅美;齊白石一寸羊毫,著丹青於腕下,寫象寫意寫神。隨之者,羅亦農令敵齒顫,黨之楷模(37);黃公略使敵膽寒,軍之魂魄。陳賡、譚政、彭紹輝、宋希濂、沈醉,數將軍紫電青霜;呂驥、蕭三、周小舟、歐陽梅生、歐陽立安(38),道革命破冰裂帛。黎錦熙,得語文研究之先;黎錦暉,稱流行音樂之父。黎家八駿齊驅,國中罕見(39);成氏一門並秀,海內多聞(40)。石夫、成方圓,歌苑聲榮;武石、夏湘平,書壇紙貴。至若張天翼小說、黎烈文散文、錢歌川小品,皆連篇累牘,載籍文壇,非為絕響;陳星旦、曾士邁、陳慶雲、黎念之,皆潛心科研,列名院士,殊有貢獻;而從政者,入中樞,為方宰,居安思危,圖國之強,持瑾握瑜,英才繼起,蜚聲兩岸,壯我湘人者矣。
有客曰:君不聞湘俗雲“出得了湖就出得了壺”乎?
予曰唯唯。此謂過洞庭而走出湖南,方能成器,湘潭成大事者多在湖外,此理信然,今後湘潭人亦必多湖外名世者。然社會發展,事勢改觀,中華崛起,不遺一隅,況我湘中腹地乎?潭人之精神,曰遠志、曰大氣、曰交融、曰自強,用之於外,山高水長,用之於鄉,天寬地闊。 又曰:坊市三重,工商十里,笙歌砧杵,晝夜暄闐。商分七幫,街分十總,人肩摩,夫擔爭,行者不遑趾,居者不暇餐。此非湘綺先生狀湘潭之名句乎(41)?嶺表滇黔,檣帆蟻集;浙東陝晉,會館星羅。贛徽倡首,撐起藥都;關洛作盾,蔚為米市。待客則檳榔,進貢則湘蓮,聚會有花鼓,婚喪有嗩吶,熙熙攘攘,琳琳琅琅,目不暇接也。
俱往矣!數傳統以待弘揚,鑄輝煌當在開創。華國鋒,首掌縣域(42);胡耀邦,銜領地區(43)。天下壯縣,魚米足而銀河來(44);中國蓮鄉,豬羊肥而豖尊出(45)。現代重工,抗戰前率先發軔;新型國企,建國後趁勢乘風。佐味佳鮮,老牌譽滿巴拿馬(46);設廠福地,新榜名高福布斯(47)。製造業,列國家方陣;大學牌,是主席題名(48)。內市外文,二環相接;東拓西改,三塊勃興。園區設而新廠列,小區繁而瓊樓林。長株潭三地融城,適逢中部崛起;經文旅齊頭興市,妙用優勢爭先。公路則京珠上瑞相交,足稱高速;鐵道則武廣湘黔三匯,是謂通途。湘水回朝,十橋飛跨,直比萊茵(49);楚山環拱,萬畝鋪陳,有如伊甫。通江達海,浩浩乎汪洋;行地凌空,巍巍乎宇宙。江山勝跡(51),壺山款伴望衡亭;教化淵藪,文廟遙攜關聖殿。魯班殿泥塑,圖擬《上河》(52);“君子蓮”城雕,象徵斯邑(53)。雨湖平而天趣生,廣場闊而《鄉情》永(54)。韶山沖,車水馬龍,無忝紅色旅遊之首;水府廟,閒雲野鶴,的是休閒度假之鄉。節會定期,仰白石以弘美術;大獎落戶,並金鷹嗣享佳聲(55)。花團錦簇,草長鶯飛;服異裝奇,湯辛味辣。聽舞榭歌台,輕敲檀板;看江梅津柳,細送湘音。此誠宜居之家園也。
客曰善。聞之萬樓重興在望,乃誦我舊聯:萬里人才,只紹興差可比,幾朝看好文昌閣;一城地望,與石嘴遙相呼,三楚唯斯傑靈台(56)。於是相約,待崇樓高舉,平步青雲,瞰衡岳以望南溟雄,眺嶽麓而思北辰近。相與大笑,客竟不知身是客。

注釋

⑴宋代《五燈會元》記載湘潭明照禪師與僧徒的問答,僧問:“如何是湘潭境?”師曰:“山連大岳,水接瀟湘。”
⑵明嘉靖刊《湘潭縣誌》記載:“韶山,在縣治西八十里。世傳大舜南巡,道經此山作樂。”古稱“簫韶九成,鳳凰來儀”,韶山舊有鳳音亭。
⑶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湘水又北經昭山西,山下有旋泉,深不可測,故言昭潭無底也。”明末王夫之《蝶戀花?昭山》:“道是昭王南狩道,空潭流怨波光裊。”昭山、昭潭在今湘潭市區內。
⑷晉八州都督陶侃,字士行,曾駐軍湘潭壺山。晚年封長沙郡公加征西大將軍,去世後遺命葬於長沙,贈大司馬,謚“桓”,人稱陶桓公。壺山因以名陶公山,並築有陶侃衣冠墓,至今猶存,上有墓聯:“百甓勤勞博茅土,八州都督剩松楸。”
⑸明萬曆刊《湘潭縣誌》載:“唐興寺,舊名石塔寺,唐褚遂良因諍立武氏,左遷潭州都督,常登陶公山,過石塔寺,顧瞻長安,愀然不懌,命易‘石塔’為‘唐興’。”寺在市區,今已毀,地名猶存,“大唐興寺”石額存湘潭市博物館。
⑹唐代大詩人杜甫,曾任工部員外郎,史稱杜工部。杜甫晚年流寓湘潭,有“岸花飛送客。檣燕語留人”、“亂離難自救,終是老湘潭”之句。明代湘潭湘江邊建有岸花亭。
⑺宋代抗金名將劉錡,紹興年間充任東京(今河南開封)副留守,駐汴京。順昌大捷大敗金兵後,閒居湘潭,宋人評話《碾玉觀音》記載其所寫《鷓鴣天》,其中有句“竹引牽牛花滿街,疏籬茅舍月光篩”。
⑻光緒刊《湘潭縣誌》載:“李長庚,字子西,清江人,鹹淳進士,官湘潭縣丞。元兵入侵,冠帶坐學宮,不屈死。”
⑼何騰蛟,字雲從,貴州省黎平人。明末永明王立,以何騰蛟為武英殿大學士,加太子太保,進爵為侯,督師抗清,不幸在湘潭兵敗被俘,堅貞不屈。以江水為敵所染,拒絕飲用,清兵不得不每天從上游二十里之易俗河取水進之。敵不能勸降,旋加害於流水溝。今有衣冠冢存。
⑽清順治六年(1649)二月,清兵屠城,二十一日開刀,二十六日封刀,二十九日方止,市上倖免者不上二、三十人,城中不滿百,全縣僅存4653戶、20053人。事見《湘上痴脫難雜錄》。安徵商人黃希倩、程青來事後來潭,與僧人收埋遺骨,歷時一百九十天,作墓三百零一冢,收白骨數萬骸。後人取二人名各一字,建“希青亭”以紀念。傳世有希青亭碑記文字數通。
⑾清鹹豐四年(1854)三月,初出茅廬的湘軍與太平天國軍西征軍在湘潭發生水陸大戰,湘軍參戰主帥為陸師塔齊布,水師彭玉麟,太平軍主帥為林紹璋。湘軍獲全勝,太平軍被殲二萬,幾全軍覆沒。此戰為湖南安危一大轉機,《李秀成自述》總結此役為太平天國十誤之四。
⑿晚清封疆大吏左宗棠,早年因家貧入贅湘潭縣辰山桂在堂周氏,一住十年。王闓運在所撰《湘潭縣誌》記載:“宗棠提衡今古,品第人物,鮮所折服,獨數稱其妻賢。詒端卒,述其行略,推許甚至。”
⒀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女俠秋瑾嫁入湘鄉人王廷鈞,定居湘潭由義巷,前後居潭八年,育有一子一女。犧牲後,遺骨曾一度安厝昭山之麓。
⒁潘緯、何涓,唐懿宗時以文學知名,湘潭人。潘緯詠古鏡,十年詩乃定,而何涓為《瀟湘賦》一夕而就,時人稱“潘緯十年吟古鏡,何涓一夕賦瀟湘”。事見《摭言》、《吟窗雜詠》等書。
⒂據《景德傳燈錄》所載,佛教禪宗曹洞宗創始人洞山良價(807—869)曾訪湘潭龍山(今名隱山),與龍山和尚有“泥牛入海無訊息”的機智對話,系佛教著名公案。
⒃據何歌勁考證,明建文帝朱允炆改名何必華,隱居湘潭碧泉,為湘潭錦石何氏始祖。見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出版《建文帝之謎》。
⒄南宋理學家、福建籍胡安國,攜子胡寅、胡宏等定居湘潭碧泉,建碧泉書院,遂開湖湘學派。
⒅晚清大儒王闓運,湘潭縣雲湖橋人,經學家、教育家、文學家、史學家。王得意於帝王之學,有帝王師之譽。其弟子中有傑出的四人被時人稱為“湘潭四異”:鐵匠出身的張仲颺、木匠出身的齊白石、身為和尚的“八指頭陀”寄禪、身為農民的沈山人。
⒆湘潭於明萬曆年間建有“萬樓”,時任國子監司業,後官至禮部尚書的湘潭人李騰芳為樓命名,並作有《萬樓記》。
⒇周聖楷,字伯孔,明末湘潭人,著有《楚寶》,為歷史上唯一由湖南人撰寫的關於楚地的歷史地理著作。《楚寶》取材廣博,規模宏大,是迄今最完備的一部楚志全書。
(21)陳鵬年,清代名臣。字滄州。清康熙三十年(1691)進士。曾任江寧知府、江蘇布政使,兩次入英武殿修書,官至河道總管,兼總漕運事。陳鵬年吹氣退鬼的故事收入毛澤東1959年指示編輯出版的《不怕鬼的故事》一書。
(22)黎培敬,清代名臣。字開周,號簡堂。鹹豐庚申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官至漕運總督、江蘇巡撫。一生清正,諡文肅。
(23)張九鉞,字度西,清朝進士。曾任峽江、南昌、海陽等地知縣。年十三,從父游采石磯,作《太白樓詩》,袁枚嘆為“謫仙人也”。
(24)黃讀山,名敬安,字寄禪,號“八指頭陀”,晚清著名詩僧,曾任中華佛教總會首任會長。最初詩稿《嚼梅吟》在寧波刊行,有《八指頭陀詩文集》傳世。
(25)唐代,《陋室銘》作者、大詩人劉禹錫撰有《唐故衡岳律大師湘潭唐興寺儼公碑》,寫有永州八記、作有愚溪詩的大文學家柳宗元撰有湘潭《龍安海禪師碑》。
(26)虛雲禪師(1871-1959),一說生於1840年。俗姓蕭,法名古岩演徹,又號幻游,祖籍湘鄉橫鋪。歷坐十五個道場,重興六大祖庭,以一身兼承禪門五宗,法嗣信徒達數百萬眾,有禪宗泰斗之譽。一九五三年五月,在北京出席中國佛教協會成立大會,並被禮請為名譽會長。 聖輝法師,生於1951年,湘潭人,1981年於安徽九華山祗園寺禮仁德長老披剃出家。1982年於廬山東林寺禮果一長老為戒和尚受具足戒。1989年中國佛學院研究生畢業。先後任中國佛學院副院長兼教務長、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等多項職務,2002年起任中國佛教協會常務副會長。
(27)羅典(1719~1808),字徽五,號慎齋。清乾隆十二年(1747)鄉試第一,乾隆十六年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官,督學四川。後轉御史,歷任吏、工二科掌印給事中,遷鴻臚少卿,後以侍母回籍。乾隆四十七年(1782)聘為嶽麓書院院長,歷任27年。鹿鳴宴是指秋闈(古代科舉考試在秋天舉行故稱秋闈)結束放榜之後,地方長官宴請考官及中試學子而舉行的宴會,因宴會上歌《詩經?鹿鳴》而得名。羅典是嶽麓書院歷史上惟一兩赴鹿鳴宴的人。他第二次重赴鹿鳴宴是清嘉慶十二年(1807)為紀念60年前的那次鹿鳴宴而舉行的宴會。嶽麓山愛晚亭傳羅典與袁枚交往佳話,亭聯“山徑晚紅舒,五百夭桃新種得;峽雲深翠滴,一雙馴鶴待籠來”系羅典所撰。
(28)《易經》說,大人虎變, 小人革面,君子豹變。豹變意為豹紋變美,意潤色事業,遷善去惡。楊度有“曠代逸才”之稱,一生經歷君主立憲、籌安復辟、直至加入共產黨,歷經數變,不斷否定舊我,實現了人生事業的升華。
(29)趙啟霖(1859-1935),字芷蓀,晚號瀞園。清光緒十八年成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三十二年補河南道監察御史,掌江蘇道監察御史,兼署山西道監察御史,後任船山學社社長。趙啟霖疏劾段芝貴夤緣親貴、慶親王父子廣收賂賄,以致得罪皇室權貴。段芝貴雖被革,趙亦以此落職,一時朝野大嘩。上海《申報》評論此事並附《翰林打虎》漫畫,題為“不畏強梁”。與江春霖、趙炳麟被時人稱為“烏台(即御史台)三霖”。六十歲時,同僚贈“鐵面耆臣”匾額。
(30)劉道一(1884~1906),祖籍衡山,世居湘潭,自號鋤非。光緒三十一年(1905),在日本加入中國同盟會,任書記、幹事等職。1906年秋回國,與蔡紹南等領導發動萍瀏醴起義,事敗被捕,敵人斷其頭顱。是中國同盟會會員為革命捐軀第一人,孫中山挽以詩“半壁東南三楚雄,劉郎死去霸圖空”。
(31)見北宋地理總志《太平寰宇記》。
(32)蔣琬,字公琰,三國時零陵湘鄉人。諸葛亮遺命蔣琬繼其為相,任大司馬。現湘鄉城有伏虎井、蔣公祠等遺蹟。
(33)王容(1163一1206),字南強,號希顏,南宋狀元,湘鄉縣人。書香門第,官宦世家。上陳“御金之策”,獲皇帝召見。官至議政大夫禮部侍郎,後來出守九江,念念不忘北伐,收復中原,得罪主和派,被貶謫至紹興簽幕。於開禧二年(1206)鬱郁離世,歸葬家鄉,時年四十四歲。理宗朝追贈為銀青光祿大夫待制。 (34)馮子振(1257~1348),字海粟,自號怪怪道人、又號瀛州客,湘鄉人。仕至承事郎、集賢待制。詩文書畫俱精,有《梅花百詠》,為蘇州巨富沈萬三府第題寫“積善”,沈氏遂以名堂。明朝大學士宋濂贊其博學英詞,“真一世之雄哉”。
(35)謝振定(1753-1809) 字一齋,一字薌泉,湘鄉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進士,改庶吉士,散館授編修。五十九年考選江南道監察御史。六十年遷兵科給事中。巡視東城,痛笞違制乘車的和珅妾弟,並當街焚毀所扣之和珅座車,被譽為“燒車御史”。後為給事中王鐘健以和珅意,假他事劾而奪職。和珅敗,嘉慶五年,起授禮部主事,遷員外郎。
(36)李續賓、李續宜,兄弟同為湘軍宿將。
(37)羅亦農生(1901-1928),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參與組織和領導省港大罷工及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歷任中共廣東區委宣傳部長、江浙區委書記、江西省委書記、湖北省委書記、中央長江局書記。為中共中央委員、臨時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任中共中央組織局主任。1928年4月21日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於南京雨花台。中共中央在當年5月30日出版的《布爾什維克》第20期上,以頭版頭條位置發表專文《悼羅亦農同志》,指出:“羅亦農同志的熱烈的革命精神,可為中國共產黨全黨黨員的楷模。反動派吳稚暉等提起羅亦農三字為之齒顫。他的死是莫大的損失!”
(38)歐陽梅生(1895-1928),又名靖,湘潭縣錦石鄉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湖南省總工會秘書長、中共湖北省委秘書、中共漢陽縣委委員。1928年初病逝。其子歐陽立安(1913-1931),1930年春經何孟雄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任共青團江蘇省委委員和上海總工會青工部部長。1931年1月17日被反動軍警逮捕,同年2月7日晚,在龍華監獄英勇就義,年僅17歲。建國後,歐陽父子事跡為陶承口述成革命回憶錄《我的一家》,並以《革命家庭》為題拍成電影,在全國影響極大。
(39)湘潭縣中路鋪鎮曉霞山長塘黎氏,為世代書香之家。黎培鑾(松安),系齊白石早年師友。少時考中秀才,終生不仕,潛心居家教育。八子俱成名:黎錦熙(1890-1978),著名語言文字學家;黎錦暉(1891-1967),著名音樂家;黎錦耀(1895-1953),地質礦冶學家;黎錦紓(1899-1954),教育家;黎錦炯(1901-1981),鐵路橋樑專家;黎錦明(1906-1999),作家;黎錦光(1907-1993)著名作曲家;黎錦揚(1915- ),著名旅美作家。
(40)成舍我( 1898 ~ 1991 ),我國著名老報人,原名訪欽,筆名舍我,祖籍湘鄉。其女成之凡(1928— ),旅法華人社會活動家,法國總統候選人。其子成思危,現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建中央主席。
(41)上列文字見王闓運光緒十五年刊《湘潭縣誌》山水篇、貨殖篇。
(42)華國鋒,1949年擔任首任中共湘潭縣委書記。
(43)胡耀邦,1963年擔任共青團中央第一書記兼湘潭地委第一書記。
(44)光緒刊《湘潭縣誌》貨殖篇稱湘潭縣“蔚為都會,天下第一壯縣也”。上世紀六十年代建成“韶山灌區”,有“韶山銀河”的美譽,有力地保障了湘潭穩居全國產糧大縣之列。
(45)湘潭縣1995年被國家命名為“中國湘蓮之鄉”。1981年在湘潭縣九華鄉船形山出土商周時期青銅器豖尊,極為珍貴,為國家一級文物。
(46)湘潭產龍牌醬油,1915年在巴拿馬博覽會上獲金獎。
(47)2005年福布斯大陸最適宜設廠城市排行榜,湘潭名列第三。
(48)湘潭大學,毛澤東1959年9月10日親筆題寫校名。
(49)德國萊茵河。
(50)菲律賓伊甫高地區,山間連綿著水稻梯田,1995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
(51)湘潭城區壺山絕壁上“江山勝跡”四字,為民初湘潭教育家、書法家朱德裳所題。
(52)湘潭城區魯班殿,門牆上塑有清末民初湘潭全景圖泥塑,有湘潭《清明上河圖》之譽。
(53)湘潭市區建設路口上世紀所建《君子蓮》城雕,已成為湘潭的城標。
(54)湘潭2006年建成城市中心廣場,名為“東方紅廣場”,廣場中心主位立有以毛澤東1959年回韶山為題材的大型銅塑群雕《鄉情》。
(55)湘潭定期舉行中國?湘潭齊白石國際文化藝術節,中國美術界大獎“齊白石獎”已落戶湘潭。
(56)萬樓位於湘潭市區,濱臨湘江,建於明萬曆年間,清雍正朝改名文昌閣。樓高三層,建於台上,台名“傑靈台”。萬樓毀於上世紀四五十年代,目前正在重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