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壽,寧夏大學農學院院長 教授 碩導,從事植物營養學、土壤學、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何文壽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職業:寧夏大學農學院院長
研究方向,學習簡歷,工作簡歷,學術榮譽與兼職,科研工作簡介,代表性科研項目,獲獎教學科研成果,著作與教材,發表學術論文,人才培養,榮譽獎項,主講課程,
研究方向
植物營養與合理施肥,土壤質量與土壤培肥,鹽鹼地改良與配方施肥。
學習簡歷
1980.9-1984.7 西北農學院土壤農化系學習,獲農學學士學位;
1988.10-1988.11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根際營養培訓班》學習1個月;
1991.8-1994.7 西北農業大學農業資源與環境科學系攻讀植物營養學研究生,獲農學碩士學位;
1999.6-1999.7 寧夏回族自治區黨校《高級知識分子理論學習班》學習1個月;
2001.7-2001.8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國家外國專家局舉辦《國際節水農業》培訓班學習;
2005.7-2005.8 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組織部、人事廳舉辦國家公務員面試考官培訓班學習;
2007.3-2007.4 寧夏回族自治區黨校第49期縣處級幹部進修班學習2個月;
2007.7-2007.8 寧夏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組織專家在日本培訓學習;
2010.11-2010.12 紐西蘭梅西大學和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悉尼大學等訪問學習。
工作簡歷
1984.7-1991.8 寧夏農學院農學系任助教;
1991.9-1992.8 寧夏農學院農學系任講師;
1992.9-1997.7 寧夏農學院農學系任講師、土壤肥料教研室副主任;
1997.8-1999.8 寧夏農學院農學系任副教授、土壤肥料教研室主任;
1999.9-2002.4 寧夏農學院農學系任副教授、農學系教工黨支部書記、土壤肥料教研室主任、碩導;
2002.5-2002.12 寧夏大學農學院任副教授、農學系教工黨支部書記、土壤肥料教研室主任、碩導;
2003.1-2004.12 寧夏大學科技處任教授、享受副處待遇、碩導,農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所長;
2005.1-2010.6 寧夏大學科技處副處長、教授、碩導;
2010.7-2011.12 寧夏大學農學院院長、教授、碩導;
2012.1-至今 寧夏大學農學院院長、教授、碩導。
學術榮譽與兼職
中國土壤學會第八屆理事會委員、第九、十、十一屆理事會理事,寧夏土壤學會副理事長,寧夏農學會理事,寧夏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第二屆理事會理事,寧夏休閒農業協會常務理事。
1997年起任《寧夏農學院學報》編委,1999年入選寧夏回族自治區新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即“313人才工程”人選,同年被批准為碩士研究生導師;2003年任寧夏大學農學院農業資源與環境研究所所長;2004年至今任《農業科學研究》編委;2005年至今任寧夏測土配方施肥推廣行動專家組成員,寧夏回族自治區國家公務員一級面試考官資格;2006-2008年任寧夏回族自治區專家服務團中寧縣副團長;2008年被種苗生物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聘任為植物營養學專家;2009-2010年任寧夏回族自治區專家服務團西夏區秘書長,2011-2012年任寧夏回族自治區專家服務團西吉縣成員;2011-2012年任寧夏回族自治區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基地專家服務團馬鈴薯團成員。
科研工作簡介
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20餘項,其中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國家科技攻關或支撐計項目3項,自治區科技攻關項目6項,寧夏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研究探明了寧夏農業土壤的肥力特點、養分空間分布特徵和中低產田改良的主攻方向,提出了春小麥、水稻、玉米、向日葵、枸杞等作物的合理施肥技術;探明了設施土壤質量演變規律及其評價指標,研究提出了鹽鹼地改良有效措施。獲寧夏科技進步成果一等獎1項、三等獎3項,校級優秀教學成果和科技成果二、三等獎3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獲各級優秀學術論文獎1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1部,參編全國性教材2部,參編科普讀物2部。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是植物營養與合理施肥、土壤質量與土壤培肥、鹽鹼地改良與平衡施肥,在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和國家科技支撐計畫課題2項。
代表性科研項目
[1] 寧夏主要土類對磷吸附及其影響因素研究,農業廳項目,1989-1992。
[2] 兩糧一肥耕作制綜合農業技術體系研究,自治區科技攻關計畫項目,1991-1994。
[3] 幾種作物對銨、硝態氮的吸收能力研究,自治區科技攻關計畫項目,1992-1995。
[4] 作物不同熟性暨礦質營養、生理生化機制的研究,教育廳課題,1994-1996。
[5] 不同基因型小麥NPK營養效率的差異及其機理研究,教育廳課題,1996-1998。
[6] 寧夏小麥NPK營養效率的基因型差異及其機理研究(3966003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997-1999。
[7] 高產高蛋白與高氮效率結合的小麥選擇指標及其施肥模式,寧夏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C110),2000-2002。
[8] 水稻田噴施液態分子膜及節肥節水技術的引進與示範推廣,寧夏自治區科技興農項目,2000-2004。
[9] 寧夏不同農業生態區土壤氮磷鉀養分時空變異特徵研究(4026100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03-2005。
[10]寧夏設施農業土壤與環境調控研究(ZD3),寧夏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002.10-2005.12。
[11]寧夏不同自然生態區土壤鹽分組成特性及其時空分異規律研究(NZ0504),寧夏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2005-2006。
[12]寧夏引黃灌區枸杞優質高產施肥技術研究(05GG-10601),寧夏自治區重大科技攻關項目,2005-2007。
[13]寧夏設施農業土壤質量的演變規律及其評價指標研究(40561008),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06-2008。
[14]寧夏枸杞在鹽鹼地區栽培技術的研究與示範(國科發財字[2006]9號),國家科技專項,2006-2007。
[15]銀北千畝鹽鹼地改良研究示範((農發)-2006-35),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資金項目,2006-2007。
[16]銀北萬畝鹽鹼地改良研究示範,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資金項目,2007-2008。
[17]向日葵營養特性與配方施肥技術研究,自治區財政項目,2007-2008。
[18]不同類型鹽鹼地改良劑的研製及合理施肥技術研究(2007BAC08B03),國家科技支撐計畫課題,2007-2010。
[19]鹼土水稻BGA土壤調理劑試驗示範,寧夏自治區科技攻關計畫專項,2010-2011。
[20]寧夏乾旱半乾旱區馬鈴薯精準施肥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寧夏自治區科技攻關計畫項目,2011-2013。
[21]旱作耕地質量提升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2011BAD29B07-05),國家科技支撐計畫課題研究任務之五,2011-2015。
[22]寧夏不同類型鹽鹼地油用向日葵養分吸收運轉規律研究(3116041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12-2015。
[23]寧夏鹽鹼地資源及治理開發現狀調查,橫向合作項目,2011-2013.
獲獎教學科研成果
[1] 《兩糧一肥耕作制綜合農業技術體系研究》獲寧夏自治區科技進步成果三等獎,1994,排名2。
[2] 《寧夏春小麥NPK營養效率的基因型差異及其機理研究》獲寧夏自治區科技進步成果三等獎,2001,排名1。
[3] 《土壤學與植物營養學教學多媒體課件研究》獲寧夏農學院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2002,排名1。
[4] 《高產高蛋白與高氮效率結合的小麥選擇指標及其施肥模式》獲寧夏大學第六屆優秀科技成果三等獎,2003,排名1。
[5] 《高產高蛋白與高氮效率結合的小麥選擇指標及其施肥模式》獲寧夏自治區科技進步成果三等獎,2004,排名1。
[6] 《植物營養學通論》榮獲第十三屆中國西部地區優秀科技圖書二等獎,2005;並獲寧夏高等學校優秀教材,2006,獨著。
[7] 《寧夏設施栽培土壤質量時空變化研究》獲寧夏自治區人民政府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010,排名1。
著作與教材
1、主編(獨著)《植物營養學通論》,寧夏人民出版社,2004。
2、參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土壤學》,中國林業出版社,2005。
3、參編《優勢特色農作物種植新技術》,寧夏人民出版社,2007。
發表學術論文
[1] 何文壽.NH4HCO3-DTPA,NaHCO3,CaCl2和Na2-EDTA法測定土壤磷的比較試驗.土壤學進展,1988,16(1),51-56.
[2] 何文壽.水稻施用新脲甲醛的農業評價.土壤學進展,1989,17(6),28-32.
[3] 何文壽.根據土壤需磷係數擬定灌淤土需磷量初探.寧夏農學院學報,1990,11(2):41-46/53.
[4] 何文壽.根據磷肥回收量法確定土壤施磷量初探.土壤肥料,1991,(2):14-17.
[5] 何文壽.灌淤土對磷酸鹽吸附等溫線的研究.寧夏農學院學報,1991,12(2):48-54.
[6] 何文壽.寧夏灌淤土小麥磷肥肥效與建議施磷方法的研究.土壤通報,1991,22(4):181-183.
[7] 何文壽.寧夏灌淤土對磷吸附的初步研究.土壤學報,1992,29(2):142-149.
[8] 陳文泗,何文壽,馬世銘.小麥追氮量及其經濟效益分析.寧夏農林科技,1992,(2):1-4.
[9] 陳文泗,何文壽,李碩.小麥套種玉米高產土壤養分條件及土壤供氮、磷指標的研究.寧夏農學院學報,1992,13(4):1-12.
[10]張德山,何文壽.植物營養元素之間的相互關係及其機理.寧夏農學院學報,1993,14(2):75-81.
[11]何文壽,李生秀,李輝桃,陳文泗.植物無機營養遺傳特性的研究進展.寧夏農學院學報,1993,14(4):64-71.
[12]何文壽,李生秀,李輝桃.銨、硝態氮配比對作物生長量的影響.寧夏農學院學報,1996,17(4):16-20.
[13]何文壽,畢紅.套用灰色關聯分析對銀南灌區土壤肥力的綜合評價.寧夏農林科技,1997,(2):7-10.
[14]何文壽,儲燕寧,王彥才,楊發.不同基因型小麥氮營養效率的差異.寧夏農學院學報,1997,18(4):29-34.
[15]何文壽,李生秀,李輝桃.營養液pH對小麥生長及吸收銨、硝態氮的影響.土壤,1998,30(3):143-146,124.
[16]何文壽,李生秀,李輝桃.水稻對銨態氮和硝態氮吸收特性的研究.中國水稻科學,1998,12(4):249-252.
[17]何文壽,陳素生,康建宏,儲燕寧,張曉崗.春小麥NPK營養效率的基因型差異研究Ⅰ.寧夏農學院學報,1998,19(3):7-12.
[18]何文壽,康建宏,儲燕寧,陳素生,張曉崗.春小麥NPK營養效率的基因型差異研究Ⅱ.寧夏農學院學報,1998,19(4):1-6.
[19]何文壽,李生秀,李輝桃.六種作物不同生育期吸收銨、硝態氮的特性.作物學報,1999,25(2):221-226.
[20]何文壽,張曉崗,康建宏,儲燕寧,陳素生.春小麥NPK營養效率的基因型差異研究Ⅲ.寧夏農學院學報,1999,20(2):12-17.
[21]康建宏,何文壽,儲燕寧,張曉崗,陳素生.春小麥NPK營養效率基因型差異的生理機理Ⅰ.寧夏農學院學報,1999,20(2):18-24.
[22]何文壽,陳素生,康建宏,張曉崗,儲燕寧.春小麥NPK營養效率的基因型差異研究Ⅳ.寧夏農學院學報,1999,20(4):1-7.
[23]康建宏,何文壽,儲燕寧,張曉崗,陳素生.春小麥NPK營養效率基因型差異的生理機理Ⅱ.寧夏農學院學報,2000,21(2):33-39.
[24]何文壽,陳素生,康建宏.不同基因型春小麥NPK養分效率指標與其農藝性狀之間的相關性.乾旱地區農業研究,2000,18(3):37-43.
[25]何文壽.肥料在寧夏農業持續發展中的作用、存在問題及對策.寧夏農學院學報,2000,21(3,增刊):77-81.
[26]何文壽,康建宏,郭瑞英.春小麥高產高蛋白與高氮效率結合的篩選指標及其施肥技術研究進展.寧夏農學院學報,2001,22(1):58-61,76.
[27]康建宏,何文壽,儲燕寧,張曉崗,陳素生.春小麥NPK營養效率基因型旗葉光合特性的差異研究.寧夏農學院學報,2001,22(4):6-8.
[28]何文壽,孫權,尹斌,朱兆良,劉生強,寇大勇.水稻田噴施液態分子膜及節氮節水技術研究.土壤學報,2002,39:(增刊)191-199.
[29]何文壽,郭瑞英,康建宏.高產高蛋白與高氮肥效率結合的小麥品種篩選研究.寧夏農學院學報,2002,23(1):1-4.
[30]郭瑞英,何文壽.提高小麥產量和蛋白質含量的氮肥施用技術研究進展.寧夏農學院學報,2003,24(1):69-72.
[31]馬宏瑋,康建宏,何文壽,郭瑞英.高產高蛋白高氮肥效率春小麥品種的硝酸還原酶活性的研究.寧夏農林科技,2003,(1):3-6.
[32]何文壽.寧夏春小麥磷素利用效率的基因型差異研究.乾旱地區農業研究,2003,21(2):1-6.
[33]郭瑞英,何文壽,王菊蘭.小麥氮素營養研究的進展.作物雜誌,2003,(5):7-10.
[34]何文壽,陳素生,康建宏.寧夏春小麥氮素利用效率的基因型差異研究.土壤,2003,35(6):500-505.
[35]儲燕寧,康建宏,何文壽,張曉崗,陳素生.春小麥NPK營養效率基因型苗期根系活力和硝酸還原酶活性的差異.寧夏農林科技,2003,(6):12-14.
[36]何文壽.寧夏不同基因型春小麥磷營養的差異.作物學報,2004,30(2):131-137.
[37]何文壽.寧夏不同農業生態區土壤養分時空變化特徵.乾旱地區農業研究,2004,22(2):25-30,53.
[38]何文壽.設施農業中存在的土壤障礙及其對策研究進展.土壤,2004,36(3):235-242.
[39]何文壽.寧夏農田土壤耕層養分含量的時空變化特徵.土壤通報,2004,35(6):709-714.
[40]王菊蘭,何文壽.寧夏不同地區溫室土壤養分變化特點.西南農業學報,第九屆中國青年土壤科學工作者學術討論會暨第四屆中國青年植物營養與肥料科學工作者學術討論會論文集.2004-10,成都.主編:呂世華,朱波.CN51-1213/S,ISSN1001-4829,2004,17增刊:244-249.
[41]李鈺,何文壽.春小麥不同生育期養分吸收規律、土壤供肥能力與產量關係的研究進展.見:謝應忠主編,寧夏生態環境恢復重建的理論與實踐.寧夏人民出版社,2004,54-57.
[42]王菊蘭,何文壽.寧夏不同地區溫室土壤養分的變化特點.見:謝應忠主編,寧夏生態環境恢復重建的理論與實踐.寧夏人民出版社,2004,115-118.
[43]王菊蘭,何文壽.寧夏灌區不同種植年限溫室土壤養分的變化特點.農業科學研究,2005,26(1):1-5.
[44]王菊蘭,何文壽.寧夏不同地區溫室土壤養分的變化特點.土壤,2005,37(6):630-634.
[45]何文壽,王菊蘭,李鈺.寧夏不同地區農田土壤礦質氮的空間變異特徵.乾旱地區農業研究,2005,23(6):47-55.
[46]王建宇,何文壽,楊琳.寧夏黃土高原區旱地小雜糧優質高產高效耕作栽培技術體系初探.甘肅農業,2005,(7):40-41
[47]王建宇,何文壽,董良.寧南旱地小雜糧產業開發技術研究.乾旱地區農業研究,2006,24(1):187-191.
[48]何文壽,何進勤,解楠,王菊蘭.寧夏不同地區農田土壤磷素養分的空間變異特徵.土壤通報,2006,37(3):460-464.
[49]何文壽,何進勤,王菊蘭,解楠,梁新華,李鈺,唐學峰,雍立華.寧夏引黃灌區春小麥不同生育期土壤有效氮磷鉀養分含量的動態變化特點.西北農業學報,2006,15(3):54-59.
[50]李鈺,何文壽,張學軍,羅建航.枸杞土壤肥力與合理施肥技術研究進展.農業科學研究,2006,27(2):62-65.
[51]何文壽,何進勤,郭瑞英.寧夏引黃灌區春小麥不同生育期吸收氮磷鉀養分的特點.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2006,12(6):789-796.
[52]鄭國琴,何文壽,郭瑞英.春小麥高產高蛋白氮磷鉀鋅肥用量及配比研究.乾旱地區農業研究,2006,24(6):17-20.
[53]王菊蘭,何文壽,何進智.寧夏引黃灌區溫室土壤脲酶、過氧化氫酶活性與土壤肥力因素之間的關係研究.寧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8(2):162-165.
[54]屈興紅,何文壽,何進智,曾洪學,沈凱.填閒作物防治保護地土壤硝酸鹽淋溶損失的研究進展.農業科學研究,2007,28(2):72-75.
[55]劉陽春,何文壽,何進智,沈振榮。鹽鹼地改良利用研究進展。農業科學研究,2007,28(2):68-71.
[56]李曉韜,何進勤,何文壽。寧夏灌區不同種植年限及方式溫室土壤磷素的變化特點。寧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29(4):348-252。
[57]王麗,何文壽,沈凱,何進勤。寧夏引黃灌區不同種植年限及方式溫室土壤酶活性的變化特點。寧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30(1):72-75.
[58]何進尚,柳偉祥,劉陽春,何文壽.寧夏靈武市郝家橋鎮農田土壤鹽分含量的空間分布特點.安徽農學通報,2009,15(3):54-56.
[59]李曉慧,何文壽,白海波,李娜,陳萍。寧夏向日葵不同生育期吸收氮、磷、鉀養分的特點。西北農業學報,2009,18(5):167-175.
[60]李宏廣,何文壽,段曉紅,呂雯,靳曉敏。寧夏前進農場鹼化土壤改良及水稻合理施肥技術研究。西北農業學報,2009,18(5):217-222.
[61]張俊華,孫兆軍,賈科利,何文壽。燃煤煙氣脫硫廢棄物及專用改良劑改良龜裂鹼土的效果。西北農業學報,2009,18(5):208-212。
[62]何文壽,劉陽春,何進宇。寧夏不同類型鹽漬化土壤水溶鹽含量與其電導率的關係。乾旱地區農業研究,2010,28(1):111-116.
[63]李惠霞,何文壽,曹麗華,王秀娟。次生鹽漬化土壤不同氮磷鉀肥用量及配比對枸杞產量和品質的影響。農業科學研究,2010,31(2):27-31.
[64]李惠霞,何文壽。鹽鹼地土壤肥力對寧夏枸杞產量和品質影響。湖北農業科學,2010,49(10):2571-2574.
[65]李惠霞,何文壽,王秀娟,聶振華。不同培肥措施對枸杞園鹽化土壤性質及枸杞生長的影響。乾旱地區農業研究,2010,28(5):79-84.
[66]陳萍,何文壽。鹽鹼脅迫對油用向日葵種子發芽及葉綠素含量的影響。江蘇農業科學,2010,(3):106-108.
[67]張峰舉,王菊蘭,何文壽。寧夏不同土壤類型日光溫室土壤理化性質的變化特點。河南農業科學,2010,(7):45-48.
[68]嚴海霞,何文壽。寧夏銀北地區鹽鹼地改良與水稻種植技術探討。湖北農業科學,2010,49(11):2693-2695.
[69]陳萍,何文壽。不同施肥配比對寧夏鹽鹼土壤油用向日葵產量的影響。乾旱地區農業研究,2011,29(1):108-114.
[70]黃菊瑩,余海龍,孫兆軍,張俊華,何文壽。添加燃煤脫硫廢棄物和專用改良劑對鹼化土壤和水稻生長的影響。乾旱地區農業研究。2011,29(1):70-74.
[71]何文壽,高艷明,王菊蘭,何進勤,王麗,何進智。寧夏設施栽培土壤質量現狀、存在問題與對策研究。農業科學研究,2011,32(1):1-8.
[72]李慧霞,何文壽,王曉軍。鹽漬化土壤枸杞葉養分變化規律研究。北方園藝,2011,(9):179-182.
人才培養
指導畢業碩士研究生20餘人,指導在讀研究生5人。
榮譽獎項
1985、1986年度連續兩年被寧夏農學院評為優秀教師獎;
1991-1993年度獲西北農業大學優秀研究生稱號,並獲優秀幹部工作獎和中期分流考核個人單項獎;
1988-1991年,連續三年被寧夏農學院評為優秀班主任;
1996-1997,1999-2001年度被寧夏農學院評為優秀共產黨員;
1997年被推薦為農業部科技成果鑑定評審專家,併入選自治區科協優秀科技專家人才庫;
1999年入選寧夏自治區新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即“313人才工程”人選;
2001年獲寧夏農學院九五期間科技工作先進個人;
2002年獲寧夏自治區首屆全區職工職業道德“十佳標兵”榮譽稱號;
2004年獲寧夏大學第四屆優秀科技工作者;
2005年獲寧夏大學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
2008年獲寧夏大學五十周年校慶組織活動先進個人;
2010年被寧夏自治區黨委評為自治區第三批專家服務團優秀專家;
2011年獲寧夏回族自治區“五一”勞動獎章榮譽稱號;
2011年享受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特殊津貼人員。
主講課程
1、本科生:植物營養學,農業資源學科概論。
2、研究生:高級植物營養學,植物營養研究技術,高級土壤與植物營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