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沖紅色旅遊區位於羅山縣南部山區,規劃面積2.7平方公里,共有8個功能區、40多個景點,她是具有重要紀念意義的紅色聖地,2005年被中央確定為全國100個紅色經典景區之一。
2021年12月30日,被認定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何家沖紅色旅遊區
- 地理位置:河南省信陽市羅山縣
- 景點級別:AAAA級
- 規劃面積:2.7平方公里
景區介紹,景區歷史,景區特色,景區發展,
景區介紹
何家沖處於豫鄂兩省交界的大別山區,西臨信陽市35公里,南距武漢市130公里,北距鄭州市340公里,有旅遊公路與雞公山相連,已經開通的京珠高速公路從何家沖周邊穿過。何家沖屬羅山縣鐵鋪鄉的一個行政村,占地面積20平方公里,現有人口1200人。景區東、北南三面環山,西距京珠高速公路靈山出口8.6公里,北距羅山縣城40公里,與鐵卜鄉政府所在地相距2公里,與省級風景名勝區、信陽國家級雞公山風景名勝區、鄂豫皖革命首府所在地——新縣縣城處在同一條旅遊帶。
與何家沖相連的紅色景點有紅二十八軍軍部舊址——青篷、紅二十五軍彭新店戰爭舊址——龍池、李先念靈山會議舊址——靈山寺、蓮塘。除此之外,何家沖還有蘇維埃政府舊址、江澤民同志親筆題名的“何家沖八一希望國小”、紅二十五軍長嶺崗戰鬥舊址、將軍石、紅軍洞等紀紅色景點。
何家沖有山場面積2.7萬畝,耕地960畝,現有杉樹3300畝,板栗6400畝,茶葉320畝,食用菌10萬棒,其它用材林、薪炭林2萬多畝,森林覆蓋率達75%。
何家沖是一塊紅色的土地。早在1926年,中國共產黨在此建立了農民協會。1929年建立了赤衛隊。1932年紅四方面軍從此西撤,紅二十五軍和鄂東北省委在此堅持鬥爭。1934年11月16日,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從何家衝出髮長征。三年游擊戰爭期間,何家沖作為紅二十五軍軍部及醫院駐地。抗日戰爭時期,何家沖成為豫鄂邊區抗日根據地的組成部分。1996年,何家沖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被確定為河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和國家領導人徐向前、李先念、劉華清、程子華、郭述申、劉震等領導先後為何家沖親筆題詞。何家沖已成為重要的革命歷史紀念地。
景區歷史
1934年11月16日,紅二十五軍接到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的命令,高舉“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的旗幟,在軍長程子華、政委吳煥先、副軍長徐海東的帶領下,由何家沖何氏祠出發西進,開始長征。出發前,部隊各級黨組織向全體指戰員進行了深入的政治動員,提出“打遠遊擊”、“創建新蘇區”,使每個同志都樹立革命必勝、長征必勝的信念。11月17日,紅二十五軍在朱堂店突破敵人的阻攔,趁著夜色從信陽以南越過平漢鐵路,進入豫鄂交界的桐柏、棗陽一帶,實現了戰略轉移的初步目標。之後,部隊掉頭北上,向豫西的伏牛山區轉移。
1935年9月,紅二十五軍率先到達陝北,成為第一支到達陝北的紅軍長征部隊。徐海東從紅二十五軍部隊的7000多塊大洋中拿出5000塊,支援中央紅軍(主要是紅一、三軍團,此時名為陝甘支隊)。毛澤東讚揚紅二十五軍“為中國革命立了大功”,“徐海東是為中國革命立了大功的人”。
9月18日,紅二十五軍與陝北的紅26軍、紅27軍合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15軍團,軍團長徐海東,政治委員程子華,副軍團長劉志丹。
景區特色
百年銀杏樹已有800多年歷史,枝繁葉茂,滿樹金黃,秋風吹過,銀杏果掉落一地。它是何家沖革命歷史的見證者。82年前,紅二十五軍2984人正是集結在這棵銀杏樹下,西進長征。當地村民說,紅軍出發當晚,銀杏樹突遭雷擊,樹身被劈開一個大口子,奄奄一息。但在第三年紅軍長征勝利之後,這棵樹竟奇蹟般地復活過來,枝頭又落下白果,原來的裂口處又長出了新枝。
銀杏樹前的“紅軍井”,依然泉涌如初,俯身井口,井水如鏡。
景區發展
1986年,何家沖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0年躍升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各級政府幫扶何家沖,支持發展紅色旅遊。1997年被命名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5年被納入全國12個重點紅色旅遊區,也是全國100個紅色旅遊景區之一;2011年被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同時被授予“全國文明村鎮”稱號;2015年被評為信陽“十佳美麗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