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山鄉

何家山鄉,地處資興市東部,分別與坪石、州門司、青腰、波水、煙坪鄉相接,國土總面積88944畝,省道S322線橫貫南北,交通便利。

何家山鄉,轄9個行政村,99個村民小組,總農村戶數2284戶,總人口8265人,其中東江水庫移民人口1463人。

何家山鄉,人口出生率9.00‰,自然增長率2.7‰。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何家山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地理位置:資興市東部
  • 面積:122.16 km
  • 人口數量:8265人
鄉轄簡介,發展現狀,礦產資源,取得成績,下轄村,人口數據,臨洮簡介,經濟發展,教育狀況,醫療衛生,地圖信息,

鄉轄簡介

何家山鄉,位於臨洮縣北部,東抵中鋪鎮祁家嶺,摩雲村,南接中鋪鎮哈拉溝,南家村,西臨永靖縣,北靠蘭州七里河區。東西長17公里,南北寬9公里。鄉政府駐灣腰子村,在國道309線旁,距縣城90公里。何家山鄉是2000年原何家山鄉和馬家山鄉兩鄉合併而成的,鄉名仍用何家山鄉。何家山鄉共7000人,是臨洮縣面積最大的鄉,並非地理中心,東西狹長,離臨洮70多公里,離蘭州37公里,人均收入700多元,經濟水平是全縣最差的。
全鄉地處臨洮縣北部高山區,海拔2700米左右,地形複雜,高山連綿,溝壑縱橫,谷深坡陡,岩石裸露,土質脊薄,冬春風大,氣候寒冷,年均氣溫判棗棕為2.4攝氏度,年降雨量400毫米左右,多集中在秋季,無霜期短,農作物一年一熟。國道309線穿境而過,長達15公里,交通便利。經濟以農業為主,有耕地24128.9畝,主要種植百合、小麥、小豆、洋芋(即土豆)、胡麻等,特色經濟作物是百合,全鄉留床面積近10000畝,所產百合質優個大,遠近聞名,是”蘭州百合”的主產區。
全鄉有乾促套譽擊部職工38人,月工資4萬元,2002年完成大口徑財政收入53萬元。
轄區內有新建的臨洮縣百合市場1個,占地12畝,是鄰近市縣首家百合市場;有儲容量300噸的百合保鮮氣調庫一個,總共投資120萬元。市場去年投入使用以來,百合日成交量75噸,交易額達30萬元。現在市場內為客商創造了良好的收購環境,為鄰近地區的民眾交易百合提供了方便。

發展現狀

近年來,該鄉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圍繞財政增長,農民增收這箇中心,依靠項目支撐,依託技術手段,全面推進富民強鄉戰略。全鄉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逐步形成了東江梨、楠竹等特色優勢產業。東江梨作為主導特色產業,通過改良品種擴大面積,加強管理,果質和產量得到很大提高,深受消費者喜愛,產品遠銷省內外。全鄉現有東江梨面積2300畝,年產量3500噸,產值1400萬元。楠竹是該鄉的支持產業,經實施低改和深度開發,種植面積和辣糊戶楠竹產量大幅增加和提升,現有成林面積達1萬餘畝。

礦產資源

該鄉境內礦產資源豐富。螢石儲量居湘南之首。據探明產量達60萬噸。全鄉現有螢石礦1個,矽鉀礦3個,產值3000萬元。

取得成績

全鄉各項事業全面快速發展,社會穩定和諧,人民安居樂業,基礎設施建設和新農村建設成效顯著。2007年被郴州市授予“平安鄉鎮”榮譽稱號,2007年度,該鄉農業、畜牧、農經、國土等多項工作被市委、市政府評為先進單位。 

下轄村










西坌村
何家山村
新鋪頭村
光田村
石寶村
兩江村
和安村
百加村
長坌村

人口數據

何家山鄉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8189
4229
3960
家庭戶戶數
2386
家庭戶總人口(總)
8161
家庭戶男
4213
家庭戶女
3948
0-14歲(總)
1813
0-14歲男
964
0-14歲女
849
15-64歲(總)
5795
15-64歲男
2999
15-64歲女
2796
65歲及以上(總)
581
65歲及以上男
266
65歲及以上女
315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7967

臨洮簡介

臨洮,古稱狄舉雄道,地處甘肅中部、定西地區西部、洮河下游,自古即為隴右重鎮,是古絲綢之路要道,隴上歷史文化名城,黃河上游最大的支流洮河穿境而過。在這片土地上,馬家窯文化、辛店文化、寺窪文化聞名中外,並享有“彩陶之鄉主講棄”、“文化縣”之美譽。與省會蘭州接壤,共轄14個鄉、14個鎮,全縣總人口54.01萬人,總面積2851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111.2萬畝。

經濟發展

全鄉有工業企業3個,鄉鎮企業3個,總投資260萬元;個體經營戶15戶,客運專業戶5戶。有中心衛生院1所,醫療保健點1個,村衛生所12所,個體私營衛生所2個,畜牧獸雄設祖醫站2所,農村信用社1所。
灣腰子村位於何家山鄉北部,東接康泉村,南接伊里溝,西接何家山村,北與蘭州市七里河區湖灘鄉相接。平均海拔2680米,年平均氣溫2.4攝氏度,年降雨量420毫米左右。灣腰子村作為行政村包括三個社:灣腰子社、陽社和甘蘇社,耕地面積共2022畝,人均4畝地,戶均2000斤。2002年底,人均產糧240公斤。近年來,村集體經濟積累達1.05萬元。3個社有140戶共514人,有100多人出去務工。村委會包括村主任、村支書和文書,另外每個社有一個社長。黨支部每4年一屆,村委會則3年一屆。
該村的主要作物有小麥、小豆、胡麻、洋芋和百合等。洋芋的成熟率較低,一般賣四五毛錢一斤。百合生長周期較長,從播種到收穫需要9年時間。該村人均收入七八百元,其中包括打付蘭迎試工收入,否則幾乎沒多少收入。農忙時外出打工的會回來。打工者有去蘭州、新疆等地的,女孩一般去七里河村的西果園加工百合。本村無鄉鎮企業,有加工麥子粉的私人加工廠。
百合是當地最主要的經濟作物,灣腰子村早在1979年左右就開始種植百合,由於百合的巨額創收,1997年全村開始大規模普及,2001年百合價錢開始下跌由以前的每斤八九元錢甚至十元以上跌至一元甚至更低,目前全村共種植700畝,占耕地面積的35%。

教育狀況

臨洮縣現有各級各類學校511所,其中完中6所,職中6所,獨立國中32所,國小460所(含村學102所),幼稚園7所。在校學生112020人,其中高中9581人,國中26704人,國小68678人,在班(園)幼兒7057人。現有教職工5695人,其中公辦4673人,代理教師1022人。
從1983年開始,全縣分階段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工程,於1991年實現普及初等義務教育。從1994年起,開始全力實施“普九”,於1999年順利通過省、地評估驗收,基本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年底由國家教育部頒發了“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掃除青壯年文盲”的銅碟,全縣順利完成“兩基”工作。經過近三年的鞏固提高,全縣“普九”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2003年,全縣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9.7%,15周歲少兒初等教育完成率達到99.2%;國中階段少兒入學率達到97%,17周歲少年初級中等義務教育完成率達到94.2%。國中、國小階段學生輟學率分別控制在1.45%、0.45%以內。
2003年國小畢業會考“雙合率”為89.1%,國中畢業會考“六合率”為31.3%。全縣參加全國普通高校招生考試的考生2776人,上線2013人,上線率72.5%,比上年增加302人,提高了3.1個百分點。自1997年恢復高考制度以來,全縣先後有17536人考入大專、中專院校,其中大專院校10234人。
在鞏固提高“兩基”工作的基礎上,臨洮縣不斷加大教育投入,辦學條件顯著改善,1994年以來,通過爭取國家項目投資,加大財政投入,採取土地置換和發動社會捐資,共完成了9209萬元的教育建設任務。
何家山鄉有13所學校,其中附設國中班國小1所,有教職工82人(其中公派教師54名,代理教師24名,職工4名),在校學生1210名。教學條件和辦學質量相對於其他鄉而言較為落後。所有國小受何家山學區管轄。
何家山學校全稱為何家山附設國中班國小,始建於1965年,經歷過幾次學制變化,建校初期為完全國小。文革時還曾有過高中,高中的輻射半徑為6-8萬人。改革開放後,逐漸正規化。2001年以前,國小和國中是分開的。2001年,何家山鄉與馬家山鄉合併成何家山鄉,何家山國中、馬家山國中和灣腰子國小三所學校也於當年合併成何家山學校,即何家山鄉附設國中班國小(帶帽國中),距離馬家山村10公里。又於2002年9月份,國小部由五年制改為六年制。該校原本是甘肅省臨洮縣何家山鄉的鄉中心校,2004年5月,何家山鄉又與中鋪鎮合併,原何家山鄉政府被撤,併入中鋪鎮。
何家山學校共有學生347人,其中小學生101人,每個年級一個班,共6個班,以本村學生為主;中學生256人,每個年級2個班,6個班,學生分布在13個村,離家較遠的學生上學需要走近兩個小時的山路。男女生比例相差不大,男生197人,女生151人。
何家山學校共有26名教師,其中中學老師18名,國小老師8名,公辦教師22名,代課教師共4名。大部分老師住校,家裡比較近的也要走半小時。兼課的多,按專業教課的少。臨洮縣教師專業不對口的情況比較嚴重,去年評職稱開始實施專業對口與否這項限制。但上級單位在分配老師時並不管學科,該校的物理、化學老師永遠缺編。教學質量多年來處於全縣較差的行列。
相關閱讀:  伸出您的手 關愛代課教師 關愛山村教育

醫療衛生

臨洮縣何家山鄉灣腰子村坐落於蘭州以南30公里,距離臨洮縣城大約70公里,地處山區,每年10月至次年5月有雪,早晚溫差較大,屬於較乾旱地區。每天有三趟班車開往蘭州市,並有到達其他縣市的班車經過該村,交通較為便利。
當地主要糧食作物是小麥,土豆和豌豆,有少量燕麥,但主要用來餵豬。經濟作物是食用百合。牲畜有騾子,豬,綿羊(食用),只有幾戶家庭養雞。
全村只有一口水井,但有相當一部分村民並不來這裡挑水。全村一百多戶人家每家都有一口水窖,是用來收集從房頂和地面匯集的雨水。除了煮沸之外沒有任何其他的消毒措施。
兩層樓的鄉衛生院坐落在村子中間,有兩個正式大夫,每月固定工資在八九百左右。灣腰子村還有兩個私人診所,以中醫治療手段為主,每月收入接近兩千元。新生兒及幼童疫苗接種都由鄉衛生院負責。前些年鄉衛生院有兩位老中醫坐診,衛生院效益還不錯,自他們一位去世,一位退休以後,醫生素質不是很高,現在鄉衛生院主要治療手段以西醫為主。效益連年下滑。
當地居民幾乎都是漢族,我們總共對23位村民進行了衛生健康方面的調查。下面簡單談談調查結果。
這23人中,其中女性14人,占總人數的60.9%;男性9人,占總人數的39.1%。其中有兩人不了解最近的新型合作醫療政策,23人中只有一人參加合作醫療項目。村民對此政策反映平淡,客觀原因是定點醫院在臨洮縣城,距他們的居住地有70多公里,而他們去蘭州市只要30多公里,所以村民患病必須去醫院的一般都去蘭州市,很少去臨洮縣城
總人口
8189
4229
3960
家庭戶戶數
2386
家庭戶總人口(總)
8161
家庭戶男
4213
家庭戶女
3948
0-14歲(總)
1813
0-14歲男
964
0-14歲女
849
15-64歲(總)
5795
15-64歲男
2999
15-64歲女
2796
65歲及以上(總)
581
65歲及以上男
266
65歲及以上女
315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7967

臨洮簡介

臨洮,古稱狄道,地處甘肅中部、定西地區西部、洮河下游,自古即為隴右重鎮,是古絲綢之路要道,隴上歷史文化名城,黃河上游最大的支流洮河穿境而過。在這片土地上,馬家窯文化、辛店文化、寺窪文化聞名中外,並享有“彩陶之鄉”、“文化縣”之美譽。與省會蘭州接壤,共轄14個鄉、14個鎮,全縣總人口54.01萬人,總面積2851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111.2萬畝。

經濟發展

全鄉有工業企業3個,鄉鎮企業3個,總投資260萬元;個體經營戶15戶,客運專業戶5戶。有中心衛生院1所,醫療保健點1個,村衛生所12所,個體私營衛生所2個,畜牧獸醫站2所,農村信用社1所。
灣腰子村位於何家山鄉北部,東接康泉村,南接伊里溝,西接何家山村,北與蘭州市七里河區湖灘鄉相接。平均海拔2680米,年平均氣溫2.4攝氏度,年降雨量420毫米左右。灣腰子村作為行政村包括三個社:灣腰子社、陽社和甘蘇社,耕地面積共2022畝,人均4畝地,戶均2000斤。2002年底,人均產糧240公斤。近年來,村集體經濟積累達1.05萬元。3個社有140戶共514人,有100多人出去務工。村委會包括村主任、村支書和文書,另外每個社有一個社長。黨支部每4年一屆,村委會則3年一屆。
該村的主要作物有小麥、小豆、胡麻、洋芋和百合等。洋芋的成熟率較低,一般賣四五毛錢一斤。百合生長周期較長,從播種到收穫需要9年時間。該村人均收入七八百元,其中包括打工收入,否則幾乎沒多少收入。農忙時外出打工的會回來。打工者有去蘭州、新疆等地的,女孩一般去七里河村的西果園加工百合。本村無鄉鎮企業,有加工麥子粉的私人加工廠。
百合是當地最主要的經濟作物,灣腰子村早在1979年左右就開始種植百合,由於百合的巨額創收,1997年全村開始大規模普及,2001年百合價錢開始下跌由以前的每斤八九元錢甚至十元以上跌至一元甚至更低,目前全村共種植700畝,占耕地面積的35%。

教育狀況

臨洮縣現有各級各類學校511所,其中完中6所,職中6所,獨立國中32所,國小460所(含村學102所),幼稚園7所。在校學生112020人,其中高中9581人,國中26704人,國小68678人,在班(園)幼兒7057人。現有教職工5695人,其中公辦4673人,代理教師1022人。
從1983年開始,全縣分階段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工程,於1991年實現普及初等義務教育。從1994年起,開始全力實施“普九”,於1999年順利通過省、地評估驗收,基本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年底由國家教育部頒發了“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掃除青壯年文盲”的銅碟,全縣順利完成“兩基”工作。經過近三年的鞏固提高,全縣“普九”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2003年,全縣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9.7%,15周歲少兒初等教育完成率達到99.2%;國中階段少兒入學率達到97%,17周歲少年初級中等義務教育完成率達到94.2%。國中、國小階段學生輟學率分別控制在1.45%、0.45%以內。
2003年國小畢業會考“雙合率”為89.1%,國中畢業會考“六合率”為31.3%。全縣參加全國普通高校招生考試的考生2776人,上線2013人,上線率72.5%,比上年增加302人,提高了3.1個百分點。自1997年恢復高考制度以來,全縣先後有17536人考入大專、中專院校,其中大專院校10234人。
在鞏固提高“兩基”工作的基礎上,臨洮縣不斷加大教育投入,辦學條件顯著改善,1994年以來,通過爭取國家項目投資,加大財政投入,採取土地置換和發動社會捐資,共完成了9209萬元的教育建設任務。
何家山鄉有13所學校,其中附設國中班國小1所,有教職工82人(其中公派教師54名,代理教師24名,職工4名),在校學生1210名。教學條件和辦學質量相對於其他鄉而言較為落後。所有國小受何家山學區管轄。
何家山學校全稱為何家山附設國中班國小,始建於1965年,經歷過幾次學制變化,建校初期為完全國小。文革時還曾有過高中,高中的輻射半徑為6-8萬人。改革開放後,逐漸正規化。2001年以前,國小和國中是分開的。2001年,何家山鄉與馬家山鄉合併成何家山鄉,何家山國中、馬家山國中和灣腰子國小三所學校也於當年合併成何家山學校,即何家山鄉附設國中班國小(帶帽國中),距離馬家山村10公里。又於2002年9月份,國小部由五年制改為六年制。該校原本是甘肅省臨洮縣何家山鄉的鄉中心校,2004年5月,何家山鄉又與中鋪鎮合併,原何家山鄉政府被撤,併入中鋪鎮。
何家山學校共有學生347人,其中小學生101人,每個年級一個班,共6個班,以本村學生為主;中學生256人,每個年級2個班,6個班,學生分布在13個村,離家較遠的學生上學需要走近兩個小時的山路。男女生比例相差不大,男生197人,女生151人。
何家山學校共有26名教師,其中中學老師18名,國小老師8名,公辦教師22名,代課教師共4名。大部分老師住校,家裡比較近的也要走半小時。兼課的多,按專業教課的少。臨洮縣教師專業不對口的情況比較嚴重,去年評職稱開始實施專業對口與否這項限制。但上級單位在分配老師時並不管學科,該校的物理、化學老師永遠缺編。教學質量多年來處於全縣較差的行列。
相關閱讀:  伸出您的手 關愛代課教師 關愛山村教育
臨洮縣何家山鄉灣腰子村坐落於蘭州以南30公里,距離臨洮縣城大約70公里,地處山區,每年10月至次年5月有雪,早晚溫差較大,屬於較乾旱地區。每天有三趟班車開往蘭州市,並有到達其他縣市的班車經過該村,交通較為便利。
當地主要糧食作物是小麥,土豆和豌豆,有少量燕麥,但主要用來餵豬。經濟作物是食用百合。牲畜有騾子,豬,綿羊(食用),只有幾戶家庭養雞。
全村只有一口水井,但有相當一部分村民並不來這裡挑水。全村一百多戶人家每家都有一口水窖,是用來收集從房頂和地面匯集的雨水。除了煮沸之外沒有任何其他的消毒措施。
兩層樓的鄉衛生院坐落在村子中間,有兩個正式大夫,每月固定工資在八九百左右。灣腰子村還有兩個私人診所,以中醫治療手段為主,每月收入接近兩千元。新生兒及幼童疫苗接種都由鄉衛生院負責。前些年鄉衛生院有兩位老中醫坐診,衛生院效益還不錯,自他們一位去世,一位退休以後,醫生素質不是很高,現在鄉衛生院主要治療手段以西醫為主。效益連年下滑。
當地居民幾乎都是漢族,我們總共對23位村民進行了衛生健康方面的調查。下面簡單談談調查結果。
這23人中,其中女性14人,占總人數的60.9%;男性9人,占總人數的39.1%。其中有兩人不了解最近的新型合作醫療政策,23人中只有一人參加合作醫療項目。村民對此政策反映平淡,客觀原因是定點醫院在臨洮縣城,距他們的居住地有70多公里,而他們去蘭州市只要30多公里,所以村民患病必須去醫院的一般都去蘭州市,很少去臨洮縣城

地圖信息

地址:湖南省郴州市資興市博愛新村·六福家園東(322省道)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