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子成(山東省東平籍烈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何子成(1908~1943),原名何春堯,回族,山東省東平縣州城鎮西門村人。1908年11月出生於青島。1920年,因父親有病,隨母親回到東平。1921年,父親病故,與母親展氏、大妹春蘭、二妹春芳共同生活,先後在西菜園國小、書院高等國小讀書。何子成天資聰明,學習刻苦,秉性耿直,善言談,胸懷大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何子成
  • 國籍:中國
  • 民族:回族
  • 性別:男
革命烈士,世界語者資料補充,

革命烈士

何子成何子成
1923年,考入日本人為校董事長的濟南東魯中學。1928年,五三慘案發生,何子成目睹了日本侵略者殺害中國人民的殘酷暴行,義憤填膺,毅然離校回鄉,在州城真武廟發起組成反日運動會,抵制日貨,下農村,趕集會,控訴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罪行,還經常在街上演講,在公共場所議論國事。這些對當時封閉保守、到處貼著“莫談國事”的東平縣城來說,無疑是一股革命的新生力量,影響著家鄉的人們。1929年秋,何子成離開家鄉,考入青島大學。
1931年,在青島大學讀書期間,參加世界環遊團出國留學,先後到達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印度等國,後來在印度泰戈爾大學學習,掌握了世界語。1933年至1934年,因患頭痛病在香港留居,由伯父接濟。不久,經上海回到青島,在一所市屬中學任教。
1937年七七事變前,何子成給家鄉東平寄信,信中說他參加了抗日團體,要到西北去,到南方去,不能再給家裡寄信郵錢了,請家人多多保重,希望表弟好好讀書。這是何子成寄回東平的最後一封信。
1938年,何子成到延安,在馬列主義學院學習。1939年冬,到重慶在一所中學任教,以一個流亡知識分子的身份,住在重慶市民族路以北一個很偏僻的小屋,雖然“家徒四壁,室無長物”,生活清苦,但卻有不少進步書刊、資料,供他學習研究。當時,他還經常到中國回教救國協會活動。
1941年8月,中共中央組織部、中共中央西北局派何子成到寧夏工作,公開的身份是寧夏中學校長馬汝鄰先生從重慶聘請來的教師,擔任該校的庶務主任兼教高中一年級歷史、地理課。何子成到校後,聯繫進步教師和學生,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講述蘇聯十月革命的經驗。在課餘時間,秘密向一些進步學生借閱《新華日報》《夏伯陽》《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吶喊》《阿Q正傳》和《暴風雨下的低語》《中國報導》《中國世界語者》等書刊。為應付特務的搜查,把《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說成是煉鋼鐵的技術書籍,把《夏伯陽》包上書皮,寫成《瞎白眼》。
何子成是研究、推廣世界語的學者,是世界語協會的成員。在寧夏中學,他與教導主任兼英語教師的王植先先生結為摯友,聯絡寧夏郵電局職員曹松林、毛吳達、劉斐、凌蕃、姚益庭及高炮連排長陳碩夫等進步青年,開辦了寧夏中學世界語學習班。學習班由何子成王植先負責,得到重慶“世界語函授學校”的間接指導。在學習班上,何子成既講世界語,也教育學員領會柴門霍夫創造世界語的動機、理想和為世界語獻身的崇高品德,講世界語不同於其他民族語的優點。在何子成和王植先先生的精心組織下,世界語在寧夏得到了推廣和發展。何子成非常關心世界語的推廣工作。當時,重慶世界語函授學社的經費極端困難,為了推動世界語運動的發展,何子成發起了為學社捐募基金的活動,並親自起草了題為“挑戰書”的倡議。當時,在挑戰書上籤名的有何子成王植先白劍鳴曹松林、凌蕃、王廣仁、毛達、張波等10餘人。這份挑戰書得到了廣大世界語學習者的回響。
在推動世界語運動的同時,何子成有計畫地開展革命活動,組織學員收聽延安廣播,傳閱延安出版的《解放日報》,介紹青年學生到延安學習。同時,還非常關注內蒙古的工作,專門請了一位蒙古族的同胞,向其學習蒙古語,為進入內蒙做準備。1942年暑假將至,何子成帶著劉柏石(寧夏省政府副秘書長兼寧夏回教協會幹事)寫的介紹信,以考察地理為由,進入了內蒙古巴彥浩特(時稱定遠營,現阿拉善左旗)考察。期間,繪製了一張邊界地圖。
何子成的上述活動,引起了馬鴻逵軍警特務的注意和嚴密監視。1942年9月,國民黨寧夏軍警聯合督察處,以“共黨嫌疑分子”為由逮捕了何子成。
被捕後,敵人使用了老虎凳、竹籤子、拔筋床、揭背花、壓槓子等酷刑,逼何子成供出共產黨組織情況,但他始終“隻字未供”,堅貞不屈。敵人用硬的不行,就採用軟的手段,用“談話”的方式誘供,何子成卻理直氣壯地答覆:“世界語是一種學術,我們研究世界語不算違法。我去定遠營是遊歷,不算什麼罪過……”
在獄中,何子成既遭受酷刑的摧殘,又遭受飢餓的折磨。為了吃飯,幾次寄出明信片,向朋友借錢,都沒有得到,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他還鼓勵難友說“我們要堅強些,犧牲個人的一切不算什麼,要堅決服從總的利益。”這種堅貞不屈的精神,感動了難友,增強了難友對國民黨政府的憤恨,從而更堅定了對敵鬥爭的信心和決心。
1943年4月17日夜,寧夏軍警聯合督察處在無任何證據的情況下,以“共黨頭目”“共黨西北特務”的罪名,將何子成及同案毛英華、劉斐、陳碩夫4人活埋於省城城隍廟後。何子成就義時,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犧牲時年35歲。
1987年3月,中共銀川市委黨史研究室曾派專人赴重慶、成都、青島、濟南、蘭州、上海、北京、延安、東平等地調查、核實有關何子成的組織關係和領導關係,但因當時工作是單線聯繫,他的引薦人劉川早逝,至今尚不能證實他的身份。

世界語者資料補充

何子成(?-1943)山東青島人。又名何志成、何自成、何堯。回民。早年畢業於青島大學,後流亡到重慶。1941年8月去寧夏任寧夏中學事務主任兼高中一年級歷史、地理教員。但真實身份是地下黨派到寧夏的特派員。在課堂上經常講柴門霍夫生平及學習世界語的意義,還給學生講抗日救國的道理,並借給學生閱讀《新華日報》、《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吶喊》、《阿Q正傳》和世界語書刊以及《暴風雨中的低語》。同教務主任王植先結為摯友,共同組織世界語班。在此期間組織中共寧夏郵電支部。為支持重慶世界語函授學社,他同王植先、白劍鳴等十人發起募捐倡議書,為函授學社募集出版基金。後學社利用大家的捐款出版了《世界語中文大辭典》和其他幾本書。1942年8月被國民黨逮捕,但堅貞不屈。1943年4月17日被國民黨殺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