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伯俊

何伯俊

何伯俊(1934— )諸暨市趙家鎮山口村人。高級工程師。1948年秋國小畢業後在家鄉務農,1952年考入學勉中學,1955年畢業考入杭州化工學校,至1958年畢業由國家分配到北京中國科學院有色金屬研究院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何伯俊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34年
  • 出生地諸暨市趙家鎮山口村
個人履歷,成就及榮譽,

個人履歷

何伯俊進研究院時,該院已從有色金屬(銅、鉛、鋅、鋁等)的研究轉向稀有金屬(鋰、鈹、鉭、鈮、鋯以及其他稀有金屬元素)的研究。稀有金屬是國防軍事工業的重要材料,其研究當時我國還是一片空白。何伯俊的任務是從事包頭白雲鄂博稀土礦選礦試驗的試樣分析,1962年轉到新疆可可托海鋰鈹礦專題作選礦試驗的試樣分析,1964年秋到新疆可可托海礦山參加中間試驗的分析,1965年開始從事礦石中鉭、鈮的分析方法研究。1969年,因戰備需要,被調入合金加工室,參加核潛艇的心臟——鋯合金管的研製工作。

成就及榮譽

何伯俊長期從事稀有金屬的分析研究和新產品的開發工作,實踐出真知:《礦石中紙色層比色測定鈮》、《礦石中重量法測定鉭鈮》等三篇分析方法的論文,在1965年12月由冶金部在廣州召開的礦石分析會議上宣讀後,獲得大會的好評。並先後為核潛艇的伸縮天線鈦合金管進行試製獲得成功,改善了岸上與核潛艇的通訊聯絡。與此同時,還把這種鈦合金管套用到其它潛水艇的通訊天線系統。在此期間,為我國彩色電視機的國產化,研製出彩電發射機的銅饋系列產品,又試製出石油油田抽油機的泵管,替代了進口產品,為國家節約了大量外匯。還試製出薄壁銅鋼複合管,套用在油田深井中用中子法測定油層的中子測定儀,為我國測井儀器國產化作出了貢獻。80年代中期,何伯俊參加了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某項管材的試製獲得成功,為該機順利裝備作出了努力,獲得了國務院頒發的銅質獎章和證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