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佐賀之亂
- 歷史背景:明治政府
- 變革結果:18日占領佐賀城
- 時間:明治七年
歷史背景,歷史過程,變革過程,變革結果,
歷史背景
明治政府關於建立中央集權統一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進行資產階級改革的政策,很快遭到封建保守勢力反對,發生多次起義事件。
歷史過程
在1872年夏,對奉還版籍、廢藩置縣一直不滿的島津久光即上書明治天皇,提出14條建議,公開向資產階級改革挑戰;反對文明開化和教育改革;反對仿效英、法改革制度;反對四民平等和相互通婚等等。此後,他又派人進京陰謀活動,要求罷免大久保等的官職。當時政府沒有採納他的主張,為緩和不滿情緒,1873年12月任命島津久光為內閣顧問。但這種妥協手段改變不了島津反對政府改革的思想。1874年1月,他再次反對大久保等的施政方針,以還鄉(鹿兒島)威脅政府。同年7月23日,時任左大臣職的島津久光又向公卿三條、岩倉等提出了“質問書”,指責明治政府“將先王制服改為洋服”,曆法“改用洋歷”,政府各部“皆模仿洋制”,學制、軍制均採用“洋式”,“參議兼任省卿”,“興不急需之土木”等等,堅持制服、學制、軍隊、租稅等一切復舊。島津還揚言,如果不採納即見,他本人供職無益,將呈請辭職,並要求撤大久保職務。對政府其他人事安排,他要求迅免大隅等職,召回西鄉、板垣,並復其職。在沒有免掉大限的參議之前,他本人不參政,以此逼迫政府。對這些反政府要求,不僅大久保等不能接受,就是遷就島津久光的三條、岩倉也難以承認。大久保出身薩摩,礙於島津是過去的藩主,沒有公開對抗。可是肥前(佐賀)出身的大限沒有顧慮,毅然指出:“和過去不同,現在自己是朝臣。一個朝臣為何因一舊藩主而輕率地去留!”[注3]因為革新勢力的反擊,島津反動要求未能實現。最後,被迫引退。
變革過程
當島津等舊藩勢力進行反政府時。,不滿明治維新改革的舊士族,公開發動了反政府的叛亂。最先爆發在佐賀,1874年2月1日,佐賀士族建立了“征韓黨”(1873年12月)和“憂國黨”(1874年1月)。兩黨分別擁戴佐賀出身的前新政府參議江藤新平和前秋田縣令島義勇為首領。1874年1月,江藤和島先後從東京和秋田被迎回佐賀。征韓黨憤於徵韓論派被擊敗,主張立即征韓,要求把遣使朝鮮作為確立國權的機會。當時江藤是想藉助征韓、憂國兩黨之力使內閣會議回到征韓上來。憂國黨則反對政府進行的各項改革要求重新起用“中興之元老”(島津久光、西鄉隆盛、江藤新平等)對內實行封建郡縣並行之制,對外征服朝鮮、中國。
變革結果
他們糾集了3千多名士族隊伍,錯誤認為西鄉在鹿兒島舉兵,板垣在高知舉兵,九州、四國的士族群起呼應,必容易成事。1874年2月4日,江藤劫奪了小野組銀行,搶到20萬日元經費,發動武裝叛亂。佐賀起義的訊息傳到東京,太政官在4日和7日,命令陸軍省出動熊本、東京和大坂的鎮台兵鎮壓。2月10日,政府派大久保赴九州。18日占領佐賀城。從22日至23日平定這次叛亂。江藤和島逃走後,先後在鹿兒島被捕處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