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閱讀”是一種環保的閱讀方式,主要體現方式是電子閱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低碳閱讀
- 定義:環保的閱讀方式
- 體現方式:電子閱讀
- 背景: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峰會
背景,表現,科技支持,個人行動,
背景
![低碳閱讀 低碳閱讀](/img/6/3c5/QNwAjMmNDNkhDO2QWN0ATOlRjN4kDOkhTZjNzYjZGOjJTM5IGMxYDN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在2009年底舉行的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峰會,讓世界的目光聚焦於環保。雖然諸多難題最終也未能解決,但是這次峰會所帶來的積極意義甚至超出了與會者的預料,它令“低碳”成為當下最為熱門的辭彙之一,倡導“低碳生活”逐漸成為一種社會時尚。以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為特徵的新的經濟發展模式——“低碳經濟”在全球範圍內掀起。
在中國,各項產業紛紛加快了邁向“低碳時代”的步伐,在並不發達的文化、出版等行業,“低碳”進程也不甘落後。“低碳出版”、“低碳閱讀”成為這些行業里出現的新名詞,進入人們的視野,成為引領行業發展的新時尚。
有人統計過,每年有二十餘萬種新書上市,加上舊版本,銷售圖書達六十多億冊。據計算,印刷書本的紙張,一噸紙要耗費一立方米木材,雖說現代造紙業多用人工造的工業原料林,但是,僅這些原木料製成紙張、印成書本的過程,就要耗費多少人工費用和資源,排放多少二氧化碳?因此,閱讀,應減少圖書的奢華、浪費、無用,選擇閱讀的圖書本身應該是“低碳”的,裝幀設計和內容要綠色環保。“低碳閱讀”,不僅是在文化生活、精神生活方面踐行當代人所倡導的“低碳生活”的節儉簡樸、節制實用的理念,也是回歸閱讀的本意。
表現
首先選擇閱讀的圖書本身要是“低碳”的,裝幀設計和內容,綠色環保。
其次是利用網際網路、手機、電子書等數碼產品進行書籍的閱讀。
科技支持
“電紙書”,即基於電子油墨顯示技術,繼承了人類最傳統的閱讀感官,呈現如宣紙般顯示效果,同時又摒棄了紙書沉重、不易攜帶,手機耗電量大、螢幕小等弊端,更為重要的是,電紙書節能環保,可預裝大量的檔案及圖書資料,節省紙張數以千萬計,符合人類的環保趨勢。
在紙質閱讀時代,人們去書店選購一本圖書需要大概半天時間,如果在網上訂購一本圖書,至少需要一兩天才能把書拿到手,但有了電子閱讀器,現在只需要不到60秒就能從電子書店無線下載一本書籍報刊並開始閱讀,一個閱讀器可以容納成百上千本書籍的內容。更加不容忽視的是,全球每年因造紙會有無數森林遭砍伐,環境也因為印刷而受到污染。一旦電子閱讀占據主流地位,至少一些並不需要珍藏的紙質讀物,如報刊、流行讀物就可以以精美電子版的形式出現在我們面前。對大眾讀者而言,選擇電子閱讀的方式進行閱讀,即是在無形中推廣了“低碳閱讀”。
個人行動
許多讀者對“低碳閱讀”也有著自己的理解和行動,他們在精神愉悅的同時,也關注起了低碳與環保。
袁小姐是一位在外企供職的審計師,常年出差在外,繁忙至極。但由於從小養成的讀書習慣,工作之餘,她一直堅持購書和閱讀。袁小姐不大的家裡有兩個巨大的書櫃,這讓她的朋友將她的家稱為“圖書館”。但是據袁小姐介紹,最近她已經很少買書了。袁小姐解釋說:“書買來成為一種負擔。在住房壓力很大的北京,用很大的面積來擺放書籍,太奢侈了,況且很多書都沒有多少收藏價值。現在都提倡‘低碳’,我不能背道而馳。”袁小姐最近辦理了首都圖書館的借閱證,通過借閱的方式,與其他讀者共享有限的圖書資源,使一本書得到了循環使用,間接做到了減少紙張消耗,實現了“低碳閱讀”。
高先生是一位退休的高校教師。雖然已退休多年,但讀書、寫作的職業習慣仍然伴隨著他每天的生活。即便如此,他家書房裡的燈亮起的次數也屈指可數。原來,高先生一直堅持用自然光閱讀。“用自然光看書多好,不浪費電,又保護視力。”高先生說。這也無疑成為我們所倡導的“低碳閱讀”的一個新亮點。
實際上,積極健康的閱讀本身就是一種“低碳”行為。周末、節假日,人們或在家讀書看報,或到圖書館、書店靜心閱讀,既經濟又環保,在“低碳”中豐富了自己的精神生活,提高了個人修養。“低碳閱讀”在我們的閱讀生活中,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只要我們將“低碳”理念時時掛在心中,必將為社會發展、環境保護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