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編輯推薦,內容簡介,目錄,
編輯推薦
《低碳稻作理論與實踐(精)》編著者曹湊貴、李成芳。本書是對我們研究團隊近十年研究工作的系統總結。有關水稻低碳高產的研究,我們研究團隊已公開發表論文87篇,其中scI論文19篇,獲發明專利2項,獲湖北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獲農牧漁業豐收獎二等獎1項,相關博士論文9篇、碩士論文29篇,形成了新型低碳、簡化、高效栽培技術模式,模式實踐效果顯著,節能20%,土壤**質提高5.2%,養分利用率提高9.7%,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溫室潛勢降低21.5%,節水30%,水稻單產提高6.14%,畝增純利潤190元以上。
內容簡介
《低碳稻作理論與實踐(精)》編著者曹湊貴、李成芳。
《低碳稻作理論與實踐(精)》編著者曹湊貴、李成芳。結合生產實際和學科熱點,闡明了稻田碳、氮動態特性及碳排放規律;介紹了不同農藝措施對稻田碳、氮生態過程的影響;重點論述了免耕、施肥、秸稈還田、節水灌溉、稻田養鴨及品種等稻作技術的碳排放、碳固定、炭庫特性和碳效率;提出了增匯、減排、降耗、循環的低碳稻作體系。
《低碳稻作理論與實踐》可供農學、生物學、生態學、土壤科學及環境科學等學科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教師及科研人員閱讀。
目錄
前言
第1章 低碳稻作原理
1.1 低碳經濟及低碳農業
1.1.1 低碳經濟的內涵
1.1.2 低碳農業
1.1.3 低碳農業理論及模式
1.2 農田溫室氣體排放
1.2.1 溫室氣體及農業源溫室氣體
1.2.2 稻田碳循環及CO2、CH4排放
1.2.3 稻田氮循環及N2O排放
1.2.4 水稻生產碳成本及碳效率
1.3 低碳稻作理論與技術
1.3.1 低碳稻作理論研究及技術評價
1.3.2 低碳稻作體系的構想
1.3.3 低碳稻作的技術體系
1.3.4 低碳稻作案例
參考文獻
第2章 免耕栽培與低碳稻作
2.1 研究方法
2.1.1 不同耕作措施試驗
2.1.2 免耕施肥試驗
2.1.3 雙季稻免耕拋秧試驗
2.2 稻田免耕與溫室氣體減排
2.2.1 稻田免耕對CO2排放的影響
2.2.2 稻田免耕對CH4排放的影響
2.2.3 稻田免耕對N2O排放的影響
2.2.4 稻田免耕對溫室效應的影響
2.3 稻田免耕與土壤碳庫
2.3.1 稻田免耕對土壤活性有機碳的影響
2.3.2 稻田免耕對土壤有機碳固定的影響
2.4 稻田免耕與水稻生產
2.4.1 稻田免耕對水稻產量的影響
2.4.2 稻田免耕與碳效率
2.5 稻田免耕對氮肥損失的影響
2.5.1 稻田免耕對氮淋失的影響
2.5.2 稻田免耕對氨揮發的影響
2.6 免耕稻田氮肥運籌對氨揮發與氮肥利用率的影響
2.6.1 免耕稻田氮肥運籌對氨揮發的影響
2.6.2 免耕稻田氮肥運籌對氮肥利用率的影響
2.7 免耕拋秧對雙季稻稻田碳排放及其產量的影響
2.7.1 免耕拋秧與水稻生長
2.7.2 免耕拋秧與碳排放
參考文獻
第3章 氮肥運籌與低碳稻作
3.1 研究方法
3.1.1 施氮水平試驗
3.1.2 氮肥運籌試驗
3.1.3 氮肥深施試驗
3.2 施氮水平對水稻群體動態及產量構成的影響
3.2.1 葉面積指數
3.2.2 單葉淨光合速率
3.2.3 齊穗期各層透光率差異
3.2.4 不同施肥處理對產量的影響
3.2.5 施氮水平對水稻產量的影響
3.3 氮肥運籌對稻田水體氮素動態變化及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影響
3.3.1 氮肥運籌對稻田田面水三氮(NH4+—N、NO3——N和總氮)濃度的影響
3.3.2氮肥運籌對稻田滲漏液三氮濃度的影響
3.3.3 氮肥運籌對水稻不同生育期氮素積累的影響
3.3.4 氮肥運籌對當季施用的肥料氮(15N)去向的影響
3.3.5 氮肥運籌對水稻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的影響
3.3.6 施氮運籌對水稻產量及其構成因子的影響
3.4 氮肥深施對免耕稻田氨揮發及土壤微生物群落影響
3.4.1 氮肥深施對稻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響
3.4.2 氮肥深施後對土壤氨揮發的抑制
3.4.3 氮肥深施對水稻地上部分氮素吸收的促進
參考文獻
第4章 節水灌溉與低碳稻作
4.1 研究方法
4.1.1 水稻節水大田試驗
4.1.2 測筒測坑試驗
4.2 節水灌溉對稻田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
4.2.1 節水灌溉對CH4排放的影響
4.2.2 節水灌溉對N2O排放的影響
4.2.3 CH4和N2O排放對溫室效應的影響
4.3 節水灌溉對土壤碳庫的影響
4.3.1 節水灌溉對稻田碳固定的影響
4.3.2 節水灌溉對土壤有機碳的影響
4.4 節水灌溉對產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
4.4.1 節水灌溉對水稻生長發育的影響
4.4.2 節水灌溉對水稻產量的影響
4.4.3 節水灌溉對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
參考文獻
第5章 秸稈還田與低碳稻作
5.1 研究方法
5.2 秸稈還田對稻田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
5.2.1 秸稈還田對CO2排放的影響
5.2.2 秸稈還田對CH4排放的影響
5.2.3 秸稈還田對N2O排放的影響
5.2.4 秸稈還田影響溫室氣體排放的原因分析
5.3 秸稈還田對土壤碳庫的影響
5.3.1 秸稈還田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響
5.3.2 秸稈還田對土壤活性有機碳組分的影響
5.3.3 秸稈還田對土壤團聚體及其有機碳分配的影響
5.3.4 秸稈還田對土壤碳固定與淨溫室效應影響
5.4 秸稈還田對水稻產量的影響
5.4.1 秸稈還田對水稻產量的影響
5.4.2 秸稈還田與碳效率
參考文獻
第6章 稻鴨共育與低碳稻作
6.1 研究方法
6.2 稻鴨共育對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
6.2.1稻鴨共育對CO2和CH4排放的影響
6.2.2 稻鴨共育對N2O排放的影響
6.2.3 稻鴨共育溫室效應評估
6.2.4 稻鴨共育溫室氣體排放影響因素
6.3 稻鴨共育對碳氮平衡的影響
6.3.1 稻鴨共育對碳平衡的影響
6.3.2 稻鴨共育對稻田氮平衡的影響
6.4 稻鴨共育對稻田生物的影響
6.4.1 稻鴨共育對稻田土壤微生物的影響
6.4.2 稻鴨共育對稻田水體生物的影響
6.4.3 稻鴨共育對稻田昆蟲群落的影響
6.5 稻鴨共育對水稻生長和產量的影響
6.5.1 稻鴨共育對水稻生長發育及產量的影響
6.5.2 稻鴨共育與水稻碳固定
參考文獻
第7章 水稻品種與低碳稻作
7.1 研究方法
7.1.1 節水抗旱稻品種試驗
7.1.2 Bt轉基因水稻品種試驗
7.1.3 優質稻品種混作試驗
7.2 節水抗旱稻與低碳稻作
7.2.1節水抗旱稻碳排放
7.2.2 節水抗旱稻水分利用效率
7.2.3 節水抗旱稻產量與品質表現
7.2.4 節水抗旱稻生產效率
7.3 Bt水稻與低碳稻作
7.3.1 Bt水稻產量表現
7.3.2 Bt水稻抗蟲特性與生產效率
7.4 優質稻混作與低碳高產
7.4.1 優質稻混作對產量的影響
7.4.2 優質稻混作對品質的影響
7.4.3 優質稻混作的抗倒伏效應
參考文獻
第8章 低碳稻作發展展望
8.1 基礎理論的完善及深化
8.2 技術的適用性及配套性
8.3 政策導向及制度保障
參考文獻
附錄Ⅰ 2004~2013年相關專利及研究論文
附錄Ⅱ 相關博士研究生學位論文及博士後出站報告
附錄Ⅲ 相關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
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