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熱固相化學反應

低熱固相化學反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
  • 作者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
  • 頁數
  • 定價
  • 開本
  • ISBN
  • 語種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第3節 合成多酸化合物
第4節 固相反應合成羰基簇化合物
第5節 固相反應合成金屬有機化合物
第6節 固相反應合成磷酸鹽化合物
第7節 合成金屬互化物
第8節 固相氧化還原反應研究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4章 室溫固相反應合成納米材料
第1節 引言
第2節 方法和表征
4.2.1 室溫下的固相合成
4.2.2 表征
第3節 固相合成零維納米材料
4.3.1 一步室溫固相反應合成納米粒子
4.3.2 兩步室溫固相反應合成納米粒子
4.3.3 兩步固相反應合成納米粒子
第4節 室溫固相反應法控制納米材料的微觀結構
4.4.1 合成納米棒和納米管
4.4.2 合成立方狀納米粒子聚集體
4.4.3 合成空心納米球
第5節 納米結構的形成機理
第6節 納米結構的形貌保持
第7節 固相反應合成微米化合物
第8節 結語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5章 電池材料合成中的低熱固相反應
第1節 合成
第2節 鎳系列電池正極材料
第3節 燃料電池的正極催化劑
第4節 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
第5節 鋅電極材料
第6節 電化學電容器材料
第7節 鋰離子電池的電解質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6章 低熱固相反應合成其他功能材料
第1節 色性材料
6.1.1 熱色性材料
6.1.2 光色性材料
6.1.3 壓色性材料
第2節 催化材料和催化反應
第3節 發光材料
第4節 磁性材料
第5節 半導體氣敏材料
6.5.1 氧化物
第6節 其他材料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7章 低熱固相反應合成新原子簇化合物
第1節 原子簇化學發展史
7.1.1 原子簇化合物的定義
7.1.2 原子簇化合物的結構理論
7.1.3 原子簇化合物的發展和分類
第2節 Mo(W,V)/S/Cu(Ag,Au)雜金屬硫簇化合物
7.2.1 Mo(W,V)/S/Cu(Ag,Au)雜金屬硫簇化合物的固相合成方法
7.2.2 Mo(W,V)/S/Cu(Ag,Au)雜金屬硫簇化合物的成簇條件及規律
7.2.3 Mo(W,V)/S/Cu(Ag,Au)雜金屬硫簇單體化合物的成簇機理
第3節 Mo(W,V)/S/Cu(Ag,Au)雜金屬硫簇化合物的反應
7.3.1 取代反應
7.3.2 自組裝反應
7.3.3 簇切割反應
7.3.4 氧化還原反應
第4節 雜金屬硫簇化合物的非線性光學性質
7.4.1 光限制效應
7.4.2 非線性吸收與非線性折射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8章 原子簇聚合物化學
第1節 原子簇聚合物的定義和分類
第2節 Mo-cu-s原子簇聚合物的合成與結構
8.2.1 零維原子簇低聚體
8.2.2 一維原子簇聚合物
8.2.3 二維原子簇聚合物
8.2.4 三維原子簇聚合物
8.2.5 原子簇聚合物的結構特點
第3節 其他類型的原子簇聚合物
8.3.1 聚硼烷和硼烷簇聚合物
8.3.2 碳簇聚合物(富勒烯聚合物)
8.3.3 金屬氧簇聚合物
8.3.4 羰基簇聚合物
8.3.5 金屬鹵簇聚合物
第4節 特色和展望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9章 低熱固相反應在有機化學中的套用
第1節 Kaupp教授與100%收率的固相有機化學反應
第2節 重排反應
9.2.1 片吶醇重排反應
9.2.2 甲基遷移重排反應
9.2.3 二苯乙二酮二苯乙醇酸重排反應
9.2.4 Beckmann重排反應
9.3.1 酚氧化反應
9.3.2 醌還原反應
9.3.3 酮還原反應
9.3.4 芳基取代的卡巴肼的氧化反應
9.3.5 1一羥基膦酸酯的氧化反應
9.3.6 Cannizzaro反應
第4節 偶聯反應
第5節 縮合反應
9.5.1 醛酮縮合反應
9.5.2 芳香醛的系列固相縮合反應
9.5.3 吲哚與羰基化合物的固相縮合反應
9.5.4 狄克曼縮合反應
9.5.5 Knoevenagel縮合反應
第6節 加成反應
第8節 醇的脫水及成醚反應
第9節 羰基化合物的保護和脫保護
第10節 主客體包合反應
9.11.1 光環化加成反應
9.11.2 光二聚反應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10章 低熱固相化學反應在工業生產中的套用
第1節 固相熱分解反應印刷線路板製造工業中的套用
第2節 固相熱分解反應在工業催化劑製備中的套用——前驅體分解法
第3節 低熱固相反應在顏料製造業中的套用
第4節 低熱固相反應在製藥業中的套用
第5節 低熱固相化學反應合成納米功能材料
10.5.1 低熱固相化學反應合成鋰離子電池納米材料鈷酸鋰、錳酸鋰、摻雜錳酸鈷鋰
10.5.2 低熱固相化學反應合成蓄光型納米稀土發光材料
第6節 在工業生產中的其他套用
第7節 結語
思考題
參考文獻

序言

我們實驗室自1987年開展“室溫/低熱固-固相化學反應”研究工作以來,經過50多位研究生和進修教師的共同努力,初步形成了“室溫/低熱固-固相化學反應”的研究領域,如果沒有他們的開創性勞動,沒有他們追求真理的執著,就不可能有本書的問世。
本書反映的內容大多數是他們的工作成果,研究內容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
一、1988-1995年“固相配位化學反應研究”系列
1986年,袁進華博士發現了室溫條件下的固相化學反應(後查實1963年已有過報導),1987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ISCO)、教育部科技司、國家基金委的資助下,開始立項,研究“固相配位化學反應”。
二、1992-2004年固相反應合成新原子簇化合物及其三階非線性光學性研究
1992年,郎建平教授用低熱固相反應合成了十幾個新原子簇化合物,並開展了原子簇與三階非線性光學性的研究。
三、1998-2005年固相反應合成納米材料及其套用
1998年,賈殿贈教授率先用室溫固相化學反應合成了十餘種納米氧化物,從此,室溫/低熱固相化學反應全方位進入材料科學的研究中。
本書主要是在上述工作的基礎上彙編而成,1-3章來自第一階段工作;7-8章建立在第二階段工作基礎上;4-6章歸之於第三階段工作;9-10章主要來自其他文獻。書中許多內容摘自國內外多位學者朋友的工作,他們的傑出貢獻大大豐富了本書內容,在此,對他們的貢獻表示深深的謝意,如果引用有不妥之處,還請海涵。
在室溫固相化學反應發展的基礎上,本書具有兩個創新點:
一、從熱力學理論推導得知固相化學反應體系無化學平衡(第1章第4節)。
二、用室溫/低熱固相化學反應法合成了以下三類化合物。
1.固介化合物(固體介穩態化合物的簡稱),它們只存在於固體中,共有七類(第3章第1節)。
2.新結構的含硫原子簇化合物(第7章,第8章)。
3.各種結構、各種形態和不同大小的納米化合物(第6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