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溫耐力

低溫耐力(tolerance to low temperature) 人體對環境低溫的耐受性。一般分為皮膚低溫耐力和全身性低溫耐力。局部皮膚的低溫暴露或短時間的全身低溫暴露對人體的傷害主要表現為皮膚凍痛和凍傷。皮膚凍痛是因低溫引起外周血管強烈收縮,造成局部缺血性缺氧,刺激血管壁神經所致。低溫引起難以忍受的疼痛可作為皮膚低溫耐力的主訴指標。這一溫度比皮膚凍傷閾高。

溫度進一步下降,可使外周血管的反射能力喪失,引起血管舒張。這是皮膚接近凍傷的徵兆。造成凍傷和凍痛的皮膚溫度在5℃~10℃。產生局部皮膚或組織凍傷的溫度一般為—5.2℃。低溫暴露還會引起肢體麻木、劇烈顫抖、智力活動能力降低、心臟功能失調等全身性寒冷症狀。全身性低溫耐力可用體熱損失量來測量。體熱損失總量達90千卡將出現輕度寒冷症狀;達125千卡將出現中度寒冷症狀;達180千卡將出現嚴重寒冷症狀。深部體溫也可作為全身性低溫耐力的指標。一般將34℃直腸溫度定為低溫安全限度的臨界值。若深部體溫低於32℃:則可能危及生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