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溫澀口釉

低溫澀口釉是一種低溫顏色釉,以氧化鉛為熔劑配製的釉,在900℃以下的溫度中熔融,冷卻後凝固成玻璃狀。漢代的鉛釉陶的綠釉,唐三彩的彩色釉,明清景德鎮的嬌黃、礬紅、胭脂水等都是低溫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低溫澀口釉
  • 屬性:低溫顏色釉
  • 領域:陶瓷釉料工藝
簡介,工藝,典型低溫釉,

簡介

低溫澀口釉是燒成溫度在900℃以下的顏色釉。為降低釉燒溫度,採用易熔原料 如硝石,鉛丹,硼砂等與石英混合制熔塊,再配製其他原料而 成。種類很多,如胭脂紅、辣椒紅、金星綠、鶴哥綠、象牙黃、葡萄紫等。由於其色彩豐富,在美術陶瓷中占有重要地位。

工藝

施釉工藝是古陶瓷器製作工藝技術的一種,是指在成型的陶瓷坯體表面施以釉漿的過程。其方法有蘸釉、盪釉、澆釉、刷釉、吹釉、噴釉、輪釉等多種。按坯體的不同形狀、厚薄,採用相應的施釉方法。施釉工藝是古陶瓷器製作工藝技術的一種,是指在成型的陶瓷坯體表面施以釉漿。主要有蘸釉、盪釉、澆釉、刷釉、灑釉、輪釉等七種方法,按坯體的不同形狀、厚薄,採用相應的施釉方法。

典型低溫釉

(1)黃釉
我國低溫黃釉從漢代開始歷代都有燒造,但是明代以前的低溫黃釉的色調不是真正的黃色,多數為黃褐色或深黃色。明代弘治、正德時期的黃釉才是真正的黃色,而且色調均勻,釉面平整,光澤度好,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由於其色較淡而顯得嬌艷,又稱“嬌黃”。
(2)素三彩
低溫色釉中的素三彩是將幾種不同色調的低溫色釉,按照瓷胎上預先雕刻好的圖案花紋,在相應部位填釉而製成的。明代景德鎮素三彩色釉裝飾,始現於成化朝,以正德時期的製品最為精美。其特徵是所用色釉不用紅色。按我國傳統習俗,結婚、祝壽等稱為葷事,用紅色;喪葬稱為素事,一般用白、藍、綠、黃等色。這些非紅的色彩,也叫素色,這是“素三彩”得名的由來。傳統的素三彩色釉以低溫黃、綠、紫釉為主,但也不一定僅限於這三種顏色,常見的品種有黃地綠彩、黃地紫彩、紫地黃白彩、紫地黃彩、紫地紫彩、綠地紫彩等,也有四種色釉同時施於一器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