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溫封閉多級PCR技術是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與細胞研究所研究員洪國藩研發的技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低溫封閉多級PCR技術
- 研發人:洪國藩
中科院自主研發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與細胞研究所研究員洪國藩成功研發出了低溫封閉多級pcr(lcn-pcr)技術,克服了普通pcr技術的自身缺陷,同時具有超高的靈敏度和準確性,並能排除環境的交叉污染,具有完全的自主智慧財產權。專家稱,這一技術不僅大幅度提高了在宮頸癌等臨床樣本檢測上的準確率,還可以廣泛套用到農業、畜牧業、漁業、食品及海關檢測檢疫等領域中。
聚合酶鏈反應(pcr)是上世紀8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一項體外核酸擴增技術,它可以將目標基因片段於數小時內擴增數百萬至數億倍,成為當今生命科學研究領域最為重要且廣泛使用的技術手段之一。但這一技術的自身缺陷也制約了其在醫學臨床診斷上的套用,它需要的反應溫度比較高,所以會發生鹼基斷開錯配,通俗地說,就是容易發生假陰性和假陽性。
研究團隊分別運用兩種技術對臨床樣品進行平行對照檢測,結果發現845例被檢測出無致癌感染的樣本,用pcr技術卻檢測出276例致癌感染(假陽性)。新技術的靈敏度也比pcr高1萬倍,解決了臨床檢測中由於靈敏度過低造成的假陰性,從而有效降低臨床檢測的漏檢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