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水平平衡陷阱理論,在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增長停滯階段,有關人口增長、產出增長和人均收入等相關關係的理論。由美國經濟學家納爾遜(Richard R. Nelson,1930— )提出。認為人口增長過快是導致開發中國家人均收入水平停滯不前的陷阱,即如果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則生活條件改善,死亡率降低且人口增長率上升,這會導致人均收入返回至低水平,因而必須進行大規模的投資,使得人均收入的增長率超過人口增長率,才能衝破低水平平衡陷阱。
低水平平衡陷阱理論,在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增長停滯階段,有關人口增長、產出增長和人均收入等相關關係的理論。由美國經濟學家納爾遜(Richard R. Nelson,1930— )提出。認為人口增長過快是導致開發中國家人均收入水平停滯不前的陷阱,即如果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則生活條件改善,死亡率降低且人口增長率上升,這會導致人均收入返回至低水平,因而必須進行大規模的投資,使得人均收入的增長率超過人口增長率,才能衝破低水平平衡陷阱。
低水平均衡陷阱論(the theory of low-level equilibrium trap)是2020年公布的經濟學名詞,出自《經濟學名詞》。定義 這一理論由納爾遜(R .F .Nelson)於1956年提出。納爾遜認為,人口增長率對於人均國民收入水平是很敏感的。生活貧困,...
平衡陷阱是指一些欠已開發國家可能出現的、難以擺脫的收入水平很低的平衡狀態。平衡陷阱理論由發展經濟學家利本斯坦於本世紀50年代提出,它和納克斯的貧困惡性循環理論具有異曲同工之處。平衡陷阱的產生原因 平衡陷阱主要由以下幾種原因造成:...
2. 納爾森的低水平陷阱理論:以馬爾薩斯理論為基礎,說明開發中國家存在低水平人均收入反覆輪迴的現象。不發達經濟的痼疾表現為人均實際收入處於僅夠餬口或接近於維持生命的低水平均衡狀態;很低的居民收入使儲蓄和投資受到極大局限;如果以...
一、均衡發展理論中的貧困研究 (一)羅丹的“大推進理論”(二)納克斯的“貧困惡性循環”理論 (三)納爾遜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論 (四)萊賓斯坦的“臨界小努力”理論 二、結構主義發展理論下的貧困研究 (一)劉易斯的“二元經濟...
4.1.2 來源結構呈低水平的均衡狀態 4.1.3 大中型企業R&D投入不足 4.2 政府R&D投入對企業誘導效應不大 4.2.1 相關理論 4.2.2 模型設定 4.2.3 1991~2005年間的實證結果 4.3 R&D投入效率偏低且不穩定 4.3.1 DEA模型 ...
納爾遜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論 1956年,納爾遜(Richard Nelson Jones)在《不已開發國家的一種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論》中提出開發中國家的人口過快增長是阻礙人均收入提高的“陷阱”,必須進行大規模的資本形成,使投資和產出的增長超過人口增長,才能...
發展經濟學家內爾森認為,不發達經濟的痼疾表現為人均實際收入處於餬口或接近維持生命的低水平均衡狀態,即使在一個短期內經濟有所增長,但經濟成長又會導致人口的增長,從而使人均收入又回到原來的低水平狀態,即所謂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論...
發展經濟學家們逐漸認識到,影響發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早期的理論和政策建議有畸重畸輕的缺點。因此,他們提出,過於側重工業化的國家,應當重視工農業的平衡發展;過於強調重工業的國家,應注意輕工業的發展;在工業化的發展戰略上,要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