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耶城

伽耶城(Gaya,今名加雅市),是印度公元前6世紀既已形成的城鎮,三面環山,東面臨河,此河流即佛教史上著名的尼連禪河(梵文:Nairanjananadi),今名帕爾古河(Falgu River),屬於恆河支流。加雅市是印度國比哈爾邦第二大城市。

根據佛典記載,佛陀於公元前537年(29歲)出家後,先後向三個有名的學者學習,但他發覺那些學者所授都不是根本解脫法,便離開了他們,最後來到了今加雅市附近的苦修林中修行。佛陀經過六年的苦修,仍然沒有證得解脫之道,於是來到尼連禪河裡沐浴,在接受了一個牧女供奉的牛奶粥後,恢復了體力。然後,佛陀來到今為菩提伽耶(Budhgaya)鎮大覺寺的畢缽羅樹(菩提樹)下繼續冥思,終於在公元前531年2月8日(35歲)得道,創立了佛教。
典籍記載
公元5世紀,法顯《佛國記》記載:從舊王舍城“西行四由延,到伽耶城,城內亦空荒。復南行二十里,到菩薩本苦行六年處,處有林木。從此西行三里,到佛入水洗浴、天按樹枝得攀出池處。又北行二里,得彌家女奉佛乳糜處。從此北行二里,佛於一大樹下石上,東向坐食糜,樹、石今悉在。石可廣、長六尺,高二尺許。”之後是佛陀得道的記述,此處不再贅引。
公元7世紀,玄奘《大唐西域記》卷八記載:“渡尼連禪河,至伽耶城。甚險固,少居人,唯婆羅門有千餘家,大仙人之祚胤也,王所不臣,眾鹹宗敬。城北三十餘里,有清泉,印度相傳謂之聖水,凡有飲濯,罪垢消除。城西南五六里至伽耶山。溪谷沓冥,峰岩危險,印度國俗稱曰靈山。自昔君王馭宇承統,化洽遠人,德隆前代,莫不登封而告成功。山頂上有石窣堵波,高百餘尺,無憂王之所建也,靈鑒潛被,神光時燭,昔如來於此演說《寶雲》等經。”隨後,詳細記述了佛陀得道的過程,此處不再贅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