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姆少兒國際英語。 [module]data-type=album id=1826900 data-catalog=0[/module]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伯明漢湯姆少兒國際英語
- 外文名:Tom Children School
- 類型:眾多兒童教育專家研究的智慧結晶
- 地位:首家高端的兒童英語國學教育學校
伯明漢湯姆少兒國際英語,我們的使命,我們的特色,我們的理念,學習形式,TOM少兒國際英語課程,一步一步了解伯明漢TOM少兒國際英語學校,伯明漢TOM圖片,TOM家教百科,少兒英語學習的關鍵,培養孩子的自尊心,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春天—少兒英語教育最佳起航季,怎樣給孩子講故事,智慧父母打造獨立小孩,家教中父母不可隨意分工,父母教育孩子該把握的六個關口,怎樣讓孩子有個“好人緣”,嚇唬孩子害處多,
伯明漢湯姆少兒國際英語
湯姆少兒國際英語——由伯明漢教育集團聯合全球著名的語言教育集團AURALOG巨資打造!
湯姆少兒國際英語——立足於中國數千年的文化積澱和傳統教育的考試大綱,結合西方先進、高趣味性的多元教學方法和教師資源,在提升英語口語的同時提升考試成績。讓孩子在湯姆少兒英語的國際課堂上,開心學習,快樂成長。
Tom文化及課程設定
我們的使命
傳播國學、傳承美德,塑造兒童健康向上的人格!
為適齡兒童及其家長提供高品質的英語教學服務!
結合情感教育和多元教學法,讓孩子的成長之路溫暖而快樂!
我們的特色
1、英語為母語且擁有國際教師資格證的外教;家校聯繫冊讓家長及時了解孩子的近期情況;
2、真人發音點讀筆,提供學生模擬練習的機會,克服開口膽怯心理;
3、線上視頻系統,讓父母在家裡可以線上看到孩子在Tom上課的情景;
4、定期舉辦各種競賽(英語演講、國學經典誦讀、手工作品等),培養孩子們的各種才藝;
5、家長與孩子共同參加愛心之旅和成果發布會、畢業典禮、升華愛心、見證成長;
6、家長俱樂部,探討孩子學習、成長問題;
7、Life Club兒童英語俱樂部,為孩子們營造室內、室外各種練習英語的 休閒環境。
我們的理念
Nothing is impossible! 沒有什麼事是不可能的!
Never say die! 永不言敗!
學習形式
1、每周兩次課的合理安排,讓孩子學習更紮實;
2、電話教學,幫助孩子複習鞏固所學知識;
3、專業外教授課,讓孩子置身於母語般的學習環境各種各樣的情境模擬上課,體驗式教學,師生互動,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
TOM少兒國際英語課程
培養對象—— 幼兒班:4到6歲(中、大班)| 幼兒基礎班:6歲到8歲(一至二年級) | 少兒班:9歲到14歲(三至六年級TOM少兒國際英語課程)
專為4歲——6歲幼兒設定的TOM Happy Walking課程
旨在幫助學生適應純英文的語言環境,結合歌曲、遊戲與活動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和提升英語學習興趣。
W系列-輔助課本
專為7歲——8歲兒童設定的TOM Cool Running課程
從英語興趣、語感的培養逐步過渡到實用層面,在訓練系統的配合下,掌握一定的口語技能,並開始接觸簡單的書寫。
專為9歲——14歲少年設定的TOM Free Flying 課程
該課程緊扣義務教育國小英語教學大綱,使孩子聽說讀寫能力全面提升和突破的同時,輕鬆收穫英語高分。
專為國小六年級學生設定的TOM Super Junior課程 專為4歲———6歲幼兒設定的TOM Happy Walking課程
該課程著重於語法的教學,學習以句子為主,並全面提高聽、說、讀、寫能力,為進入國中打下牢固的基礎。
專為小升初學生設定的New Concept English
幫助學生掌握英語的4項基本技能——聽、說、讀、寫,使學生能在學習中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在掌握基本語法的基礎上,由淺入深、逐步講解語法要點,使你輕鬆掌握枯燥的語法;通過對句型結構的分析及對辭彙、短語的講解,使你在聽、說、讀中能真正運用地道的句型。
金牌課餘家教班
該課程為國小1———6年級的學生專門打造!我們用專業的師資和耐心的付出為您的孩子查漏補缺。
一步一步了解伯明漢TOM少兒國際英語學校
1、你可能通過電視、媒體、家長介紹等個種媒介了解到伯明漢TOM少兒國際英語學校。
2、當您第一次和您的孩子來TOM國際英語學校參觀時,我們安排專業諮詢師與您會面,了解到您的孩子具體情況 後我們會為您的孩子安排適合他的學習課程。
3、辦理好你孩子入學手續後,我們會提醒您關於您孩子在我校學習的一些注意事項。
4、之後您孩子正式TOM進行全方位的學習。
5、最後,我們TOM的所有工作人員及老師都會細心照顧您的孩子,幫助您的孩子在TOM健康、快樂的成長和學習。
伯明漢TOM圖片
伯明漢TOM少兒國際英語學校,愈國學經典於英語,承中華傳統之美德。讓所有
孩子盡情展現自己的才華。
TOM家教百科
少兒英語學習的關鍵
眼下,少兒英語市場的快速發展無疑反映了中國家長對孩子英語學習的重視程度。眾所周知,學習關鍵在於方法,方法合適,則可收穫事半功倍的效果。英語學習中有很多有效的辦法,對於孩子這一群體來說,最關鍵的在於適齡性和長期學習熱情的培養。
兒童英語學習技巧關鍵在於年齡差別
不同的發展階段,兒童學習和處理信息的方法也大相逕庭。對於2-3歲的孩子來說,他們還處於智慧型的初級開發階段,關鍵在於通過學習促進孩子智慧型和體能的全面發展。隨著孩子不斷長大,學習課程應該逐漸豐富和深化,除了英語能力的培養,更要注重孩子高級智慧型的開發。
在不同年齡段,兒童擁有的天然優勢,可以讓外語學習更加容易。為了使英語學習事半功倍,家長應認識到發展適宜性學習方法的重要性,並為子女提供適合其獨特智力優勢的學習材料和活動。
為孩子構建融入式的學習環境
在尊重了孩子的年齡區別的基礎上,什麼樣的學習方法對中國的孩子學習英語比較恰當?研究兒童教育和心理的很多專家都認為,對於孩子來說,學習的唯一動機就是好奇心和有趣性。所以,在孩子早期,愉悅的學習經歷對孩子非常重要。
由此可見,為孩子營造一個融入式的學習環境,讓孩子快樂地學習非常關鍵。
培養孩子的自尊心
培養孩子的自尊心是一項重要而又艱巨的任務,當孩子開始獨自嘗試新的事物的時候,自尊心將是他走向成功的基石。下列10條策略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自尊心。 愛孩子。家長愛孩子,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長,更有尊嚴,更自重。多抱抱他、吻他、拍拍他的肩膀,別忘了告訴他,你有多愛他。
別敷衍孩子。如果他想跟你說話,你只要離開電腦或者關掉電視,回答一個問題的時間就夠用了。眼對眼地看著他,以此來表明你是真的在聽他說話。這對培養孩子的自尊心有奇效,因為它傳遞了一個信息,孩子會覺得他在你的心目中是重要的、有價值的。
合理家規。給你的孩子定幾條合理的規則,一些硬性的家庭規定會讓他更有安全感。你可能要一遍又一遍地重申,但用不了多久他就會如你所願地遵守這些規定。
冒健康風險。鼓勵你的孩子做一些新的探索,比如品嘗一種不同的食物、交朋友、學騎腳踏車。儘管他很可能失敗,但是不冒險怎會成功呢。所以,在確保全全的情況下,讓孩子獨自去試驗,克制著別介入。
允許犯錯。孩子不可避免地會犯錯誤。從錯誤中汲取的教訓很有價值,能幫孩子培養自信心。所以,若是你的孩子把盤子放得太靠近桌邊,結果翻了,那就鼓勵他,想想下次怎么做才不會翻。這樣,他的自尊心就不會受到傷害,他會明白,偶爾犯錯是允許的。
及時祝賀和讚賞。每一天你都要努力對他好的表現、好的做法表示感謝和認同。享受著媽媽真誠的表揚和爸爸鼓舞人心的回應,孩子會覺得溫暖、舒適,心裡更受用。
傾聽。如果孩子想說話,你就放下手裡的活,認真聽他說什麼。孩子有了情緒,不論是快樂還是悲傷,你要做的就是認可他的感受,並向他表明你重視他所說的話。如果你跟他分享你的感受,他將更有信心向你表露他的所思所感。
切勿攀比。“為什麼你不能多學學你的姐姐呢?”諸如此類的評論只會讓孩子備受煎熬,把他往羞辱、嫉妒、爭強好勝上引。即使是正面的對比也同樣具有破壞性,如“所有選手中,你最優秀了”,孩子會發現他與這一形象相去甚遠。但是,如果孩子知道你欣賞他是因為他是一個獨特的人,他將更容易認識到他自己的價值。
獻出同情心。如果孩子覺得自己比不上他的兄弟姐妹或同齡人,那么首先你要對他表示同情,然後著重指出他的某一強項。這能幫孩子認識到,尺有所長,寸有所短,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優勢,也有劣勢,他不必因為自己不夠完美就自我否定。
多鼓勵,少表揚。每個孩子都需要親人的支持,他們都想從親人那裡得到這樣的信息:“我相信你,我知道你很努力。加油!”鼓勵看重的是過程,表示你認同他取得的進步——而不只是他的成就。鼓勵不同於表揚,前者獎勵行為,而後者獎勵人。表揚會讓孩子覺得他只有把事情做完美了,表現出色才是“好”孩子。所以要慎用表揚,多加鼓勵。
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人的創造力的發展始於幼兒時代,每個幼兒都具有潛在或正在萌發的創造力,而這種創造能力對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創造能力是智力活動的一種表現,創造能力越高的人往往具有較好的個性品質和積極的情感體驗,表現為自信、自立,興趣廣泛,喜歡探索、情感豐富等,這些品質會對孩子今後的學習生活、工作產生積極的影響。
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開發幼兒的創造潛能,使更多幼兒將來成為創造型人才,自然也就成為了每個幼教工作者思考的中心問題。而創造潛能的挖掘就在於幼兒生活中的遊戲。對孩子來說遊戲不僅是娛樂,而且還是學習。孩子往往通過遊戲來對現實生活進行創造性的反映,遊戲的虛構性、象徵性、愉悅性符合幼兒的思維特點。角色遊戲在幼稚園遊戲中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在角色遊戲中,兒童按照自己的意願,以模仿和想像,藉助真實和替代的材料,通過扮演角色,用語言、動作、表情等,創造性地再現周圍社會生活的遊戲,角色遊戲是幼兒期典型的遊戲形式。為此我們進行了在角色遊戲中培養幼兒創造能力的研究嘗試。
在遊戲中我們往往會看到一幕幕這樣的畫面:娃娃家的孩子像模像樣地學媽媽餵寶寶吃飯,有時候嘴巴里還會念念有詞“燙嗎,媽媽給你吹吹”諸如此類的話;點心店的孩子因為沒有生意會主動上門推銷,就有了送外賣。還有很多,幼兒的思維你是永遠摸不透的,每次角色遊戲他們都會發現一些新鮮的玩意兒,這就是他們創造性的體現,好模仿,好學。
另外,角色遊戲最好不要僅限於娃娃家、點心店、商店等,可以讓幼兒提出感興趣的主題。在每次遊戲中,我都會發現一個問題,就是錢不夠用,每次分給幼兒的錢一會會就用完了,那怎么辦呢?我們班的孩子已經快要變成“強盜”了,經常會有孩子來告狀:誰搶我們商店的東西了,誰吃東西不給錢等等。對於這個,我也曾反思過,如果把錢還給小朋友,那么商店的小朋友肯定不願意了,這是我賺來的,為什麼要給他呀。後來想了個辦法,用打工這一辦法變相把錢還給他們。在導入的時候,用了談話形式:“最近我們班裡好像多了幾個小強盜,你們覺得搶別人東西對嗎?”然後引出“那么我們錢用完了該怎么辦啊?”馬上就會有小朋友想到,錢沒了就賺啊。問題就解決了,孩子們沒錢了就去商店或者點心店幫忙賺取自己的報酬。有時候孩子的創造性需要老師拎一把,不僅僅靠孩子,老師也要在一旁協助。
(一)克服模式化,發展創造力。
在平時的遊戲當中,不難發現教師在指導中存在著成人化、真實化、功利化的傾向。她們往往以自己的意圖代替幼兒的意願,過分追求遊戲內容和替代物的真和像,而忽視幼兒象徵性行為的發展。如有的孩子把學花片向上拋或向下擲,教師就認為這是不愛護玩具;有的孩子把娃娃家裡的煤氣灶拆掉了,教師就認為這是“破壞”行為,輕者給予批評教育,重者禁止遊戲。我通過觀察、了解之後,將拋雪花片替代為“放鞭炮”,用擲雪花片替代為“種花”並予以肯定,引導他們在地上圍上“欄桿”。以後,孩子們發揮了更大的創造性,不僅在地上圍上“欄桿”,還分別用替代物做“一串紅”、“花瓶”、“花籃”。可見,孩子們在賦予物品以象徵性的過程中,想像力和創造力得到了充分的發展。
(二)拓寬遊戲主題,為再創造準備。
幼兒角色遊戲的主題內容往往是幼兒所處的實際生活的反映,是幼兒感知生活,或者經過幼兒的思維加工以後所形成的生活經驗的表現。所以幼兒所處的生活經驗是角色遊戲的主題內容的直接來源,處於不同生活環境的幼兒會產生不同的主題內容。如馨馨喜歡做醫生的遊戲,她打針的模仿動作很逼真,因為她經常看到當醫生的媽媽給別人看病的情景,所以對醫療小器械及各種小器械的使用方法比較熟悉;而明明在玩汽車時,嘴裡不斷發出“嗚——”的呼嘯聲,我經過了解發現,明明最近剛坐過火車,火車上的汽笛聲音和感覺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將坐火車的感受和經驗用到了開汽車上。總之,幼兒角色遊戲的主題內容是生活經驗的再現。其次,根據幼兒思維的具體形象特點,我經常引導幼兒細緻地觀察和了解身邊的父母、老師以及周圍熟悉的成人的職業及生活方式,使幼兒對成人的日常生活有了感性的認識,並能進行簡單的模仿,為角色遊戲提供了豐富的活動素材,為再創造打下基礎。
(三)自製遊戲材料,培養創新意識。
著名的教授楊振寧曾提出:“中國的小孩在動手的興趣和能力方面明顯不如歐洲國家和美國的小孩,主要是沒有動手的機會。”動手實踐機會和能力的缺乏,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國幼兒創新素質的發展。因此,我經常組織幼兒一起動手製作遊戲材料。比如:新開設的“理髮店”缺少各式髮型,於是我便帶領幼兒一起製作“髮型”。在製作過程中,我們先討論製作的材料,幼兒想出了製作髮型的各式材料如尼龍袋、編織袋、泳帽等,最後通過大家一致討論用浴帽來做髮型既簡便又容易裝飾。接著我們一起分工合作,在畫、折、剪、帖等操作中大家都發揮了超出預料的效果,最後在大家的精心設計下,一個個精美漂亮的髮型就被製作出來了。另外,在遊戲中替代物的使用,也能充分發揮幼兒的想像。在遊戲過程中,幼兒對於成品玩具或教師自製的仿真玩具只有短暫的興趣,為此,我投放了大量的半成品,啟發幼兒積極地使用替代物,使幼兒做到以物代物,一物多用。
將原本要製作成品玩具的材料,如紙、牙膏盒、冰棍棍、橡皮泥等分放在美工區里,讓幼兒找找、想想、動動製作出自己所需要的各種物品。通過幼兒自己動手製作材料,既可以促進幼兒想像力、創造力的發展,同時還通過動手實踐,可以使思維和想像變為現實,從而讓幼兒看到自己的創新成果,體驗到創新的樂趣。在製作過程中,也培養了幼兒動手動腦的習慣和能力,使幼兒的創新能力逐漸發展,創新意識更加強烈。
(四)採用內指導,拓寬創造空間。
開展角色遊戲,要將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和充分調動幼兒的主體積極性有機結合起來。合理的指導方式有助於實現這兩者的結合。內指導是指教師作為幼兒的遊戲夥伴,和幼兒共同處於遊戲情景中的指導。它雖然不是直白地傳遞教育意圖,但它似乎更符合角色遊戲的特徵和幼兒的意願,能充分體現教育者對幼兒的尊重,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教師的影響。當教師觀察到某個遊戲主題情節單調、重複、缺乏新意時,可設計某些新的誘發情節,以引發幼兒進一步開展遊戲,推動遊戲情節的發展,或使遊戲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如在情節單調的“醫院”遊戲中,我以探病者為由給“病人送花”,從而產生“花店”主題;以貨車司機的身份給氣氛平淡的“動物園”送去兩隻“來自非洲的大象”,並告訴孩子“大象”會表演。幼兒就是這樣不停地將角色遊戲的主題處在動態的擴展、深化和轉換之中,將自己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發揮地淋漓盡致,從而也拓寬了幼兒遊戲的創造空間。另外,我還通過設定疑難情景,促使幼兒發揮想像力、創造力,主動克服困難。如我故意以顧客身份到“理髮店”去“燙髮”,引導孩子自己想辦法,尋找合適材料(如布條或紙條)來替代或製作頭髮;又如我還扮演乘客,要求“公車”買票並報站,以激發幼兒解決問題的積極性,提高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
體會
角色遊戲是幼兒最自發、最普遍、最喜歡的一種遊戲,因為它是一種快樂的、滿足需要和願望的、自發的、不同尋常的行為。維果斯基指出,遊戲創造了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幼兒在遊戲中的表現總是超出他的實際年齡,高於他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遊戲就好象是放大鏡的焦點,凝聚和孕育著發展的所有趨向。它可使幼兒在遊戲中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得到能力的培養。在角色遊戲中,幼兒自己設定目標、方法,玩中學,自主地完成整個活動,表達了孩子的思想和情感體驗。同時,角色遊戲又十分強調想像和創造的套用。我深感在遊戲中制定切實可行的遊戲計畫,選擇合適的遊戲內容,實行因人而異的指導,是培養幼兒創造力的有效途徑。因此,這也是我此次嘗試的價值。
春天—少兒英語教育最佳起航季
一年之計在於春。對於正在發育中的孩子更是如此,春天,是傳染病的多發季節,是心理疾病的高發期,是孩子強身健體、抵抗疾病的重要時期;春天,是長個兒的關鍵時刻,是走進大自然的最好時光,是孩子種植希望,放飛夢想的最佳時機。怎樣才能讓孩子在春天打下好基礎呢?伯明漢TOM少兒英語培訓學校為您支招,幫助孩子們健康成長:
幼兒成長
走進大自然
在這個溫暖的季節里,幼教專家提醒,小孩子們該做的事很多呢。
【談季節變化】
有幼稚園做過這樣一個練習:讓孩子們在畫冊中找出“春天開放的花”。許多孩子茫然不知所措,因為根本不知道哪些花開在春天,哪些花開在夏天,又如何辨認得出呢?
春天,讓孩子到自然中去,通過觀察季節的變化,來培養孩子的季節感,這不僅可豐富孩子對大自然周期性變化的知識,而且促使孩子將各種現象加以聯繫,由此認識到大自然變化的因果關係,對孩子邏輯思維的形成也是有幫助的。
建議:在春天,帶孩子到戶外收集並談論和春天相關聯的物品。比如: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做風箏,談談燕子、蚯蚓,收集各種各樣的種子等等,讓孩子們認識到春天是播種的季節。
幫助孩子認識季節變化的另一種方法,是帶孩子在不同的季節到同一個地方散步,觀察那裡發生的變化。可以每個月去一次,並拍下照片,如春天小草變綠了,柳樹抽枝了,冰雪融化了;夏天萬物生長茂盛等等。通過照片讓孩子回憶以前這裡是怎樣的,現在又是怎樣的,這樣他們可以逐漸意識到季節的變化,時間的流逝。
【種些植物】
“這是什麼花呀?”“那種花什麼時候開呢?”孩子常常會饒有趣味地問這些問題。據幼兒教育專家測試,大多數孩子都喜歡植物,喜愛植物的孩子,大都富有好奇心,而好奇心,則是獲取知識最寶貴的內在驅動力。
建議:春天裡,不妨在某個角落開闢一塊土地,種點向日葵、西紅柿等植物。播種時,先讓孩子看種子的形狀、大小和顏色;出芽、長葉後,引導孩子繼續觀察,給他講植物的生長過程,了解空氣、水、陽光對植物生長的作用;還可以收集關於植物、花卉的兒歌、童謠、兒童歌曲,和孩子一起吟唱。
當然,孩子也會很樂意幹些澆水、拔草的工作,讓他們去乾,還可以藉機培養他們的勞動習慣,讓他們學會初步的勞動技能。
【養只小動物】
當孩子喜歡上某種小動物,他會投入感情去照料它,悉心留意小動物的生活習慣、生長變化,這本身就是在豐富孩子的知識結構,更重要的是,他們在體驗到愉快勞動的同時,還會與小動物建立良好的感情,這有助於在培養孩子智商的同時,使孩子成為一個情感豐富的人。
建議:幫助孩子養些金魚、蝌蚪、小雞,讓孩子親眼看到小動物在自己的照料下成長。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讓他了解各種小動物的特徵、生活習慣、生長變化過程和飼養方法,並邀請孩子講講他的小動物。孩子通常會非常樂意和你分享他的心得,縱然是性格內向的孩子,也會繪聲繪色地說他的動物故事。
怎樣給孩子講故事
孩子經常纏著大人講故事,故事就像磁鐵一樣,吸引著孩子們的心。生動有趣、積極健康的故事,不僅能使孩子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而且有助於發展孩子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那么,怎樣給孩子講故事呢? 一、選材很重要
故事種類很多,但並不一定適合孩子聽。我們應選擇那些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的故事來講。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選材也不應該一樣,給二三歲的孩子講,要選擇那些主題明朗,愛憎分明,情節簡單,人物單一的故事,而給五六歲的幼兒講,則要選擇情節比較複雜、曲折的故事,否則,給小的講複雜的故事,他們聽不懂,給大的講簡單的故事,對他們又沒有吸引力。
二、身體語言不可少
給孩子講故事時,身體語言是不可少的。因為孩子們的思維是以形象思維為主,而在認識上也多是感性認識,所以當你藉助手勢、表情、動作、眼神等身體語言表達故事意思時,可以幫助孩子理解故事情節,增強印象,並給孩子一種親切感,因而你的故事也就更能受到孩子的歡迎。
三、讓孩子開口
一個故事講完了,可圍繞故事給孩子提出幾個問題。如:講完《孔融讓梨》這個故事,你可問孩子:“孔融把大梨送給了誰?”“孔融自己吃了個什麼樣的梨?”……這樣既能幫助孩子記憶故事情節,鍛鍊思維能力,又可以使孩子開口,鍛鍊他的口語表達能力。而當孩子對你講的故事有了一定的記憶和理解之後,你就應該讓他自己試著講述,忘了的地方給他提示,讓他接著講下去,這樣無疑會鼓勵他講故事的積極性,天長日久,這對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的提高,定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智慧父母打造獨立小孩
不要等到孩子長大成人,再去責怪他們缺乏獨立性。殊不知,孩子的獨立性,完全取決於父母對他從小的培養。 第一式:啟發他自解困難
臨出門時,孩子突然想起老師要他帶紅色的東西去幼稚園,而紅色的東西雖然家中有,卻需要花時間尋找,而時間對孩子和父母又都非常緊迫,你是否會立即幫孩子尋找?
對策:如果此時你能啟發孩子,譬如“你的紅帽子也是紅色的,是否可以呢?或者你再想想還有哪些東西也是紅色的?”
提示:當孩子掌握了這種方法,平時你還可以加大難度,讓他在有限的時間裡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例如在1分鐘內列舉出所有整理玩具的方法等等,這些有趣的練習可以讓孩子在遇到問題時不會驚恐不安、不知所措,而是迅速集中精力、尋找辦法。
第二式:解圍不如學自救
孩子完不成老師布置的作業,當他向你求助,為了不讓孩子受到老師責怪,你是否會幫他編個理由來應付呢?
對策:你不妨對孩子說:我們應立個規矩,不許找藉口,你要對自己行為負責。接下來,你不妨找找孩子無法完成作業的根源所在,是缺乏組織、安排能力,還是其他。從根本上停止為他“擦屁股”。
提示:如果有求必應,勢必會造成孩子有問題就等著你來為他解決。平時你可以給他一本日曆,讓他記下活動時間,或者用即時貼記下時間安排,以便隨時提醒。年齡小的孩子可以用圖畫作為提醒。
第三式:教孩子權衡利弊
為了周日的家庭出遊計畫,你們已有較長時間的安排,卻不料孩子又接到同學盛情的邀請,讓他前去參加他的生日派對。對此,孩子不免有些為難,希望父母為他拿個主意,你是否會當機立斷呢?
對策:你應該幫助他思考:“如果你去參加同學的生日會是怎么樣?而你不去參加別人的生日聚會,同學又會怎么想?告訴他,每個決定都會有有利和不利的兩面。
提示:千萬不要替他拿主意。你應該做的是,幫助他去想自己做的每一個決定將帶來的後果,學會自己權衡利弊。如果孩子能經常練習做決定,那么,長大後在面臨進退兩難的處境時就能應付自如。
第四式:從失敗中站起來
如果孩子很有信心地參加非常感興趣的球隊選拔賽,卻被淘汰而沒有錄取,當他傷心地對你說:我以後發誓再也不會參加這項活動時,你會如何幫助他呢?
對策:不妨告訴他,你非常理解他現在的感受,但是沒有必要落選就放棄這項運動,沒有人是完美的,有時總會出錯,可以找找哪些地方沒有做得更好,才導致這次失敗,只要想辦法做好,還是有機會的。
提示:讓孩子正確對待失敗是幫助他們自立的重要環節。平時可以給他講講你以前犯的小錯誤以及如何改正的。最後應鼓勵孩子在同伴面前,敢於將自己的不足說出來,學會自己為自己打氣。
第五式:與同伴協商問題
當孩子為看電視的某個頻道,與同伴爭論起來時,你是否會急於參與其中,為不愉快的他們裁決問題呢?
對策:你可以提醒他們,生氣是不能解決任何問題的,只有讓自己安靜下來,各自去尋找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或是提示他們可以採用扔硬幣等老套但行之有效的方法來決定結果。
提示:沒有什麼辦法比讓孩子自己通過協商解決問題更好。而父母的責任,只是在於提示他們協商時注意各自的行為。在他們互不相讓時引導他們拿出最好的解決辦法。
家教中父母不可隨意分工
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全家人共同參與教育為特徵的"聯合家教"日漸為越來越多的家庭所認同。然而,在這種聯合家教過程中,父親與母親、父輩與祖輩分別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這是很值得研究的。縱觀眼下眾多的家庭;我們會發現一個有趣的"分工"現象,即父親與母親、父輩與祖輩在孩子面前常常扮演兩個截然相反的"臉譜":一個演"紅臉",負責從嚴管教、規範孩子的言行,具體實施處罰,以樹立威信,讓孩子害怕;另一個則唱"白臉",負責周旋調節,中介說情,使孩子感到家的安全、溫馨和父母的親情。 現實生活中,這種"分工"可能是故意而為,也有可能是在潛意識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令人憂慮的是,眼下有很多家庭竟對這種"分工"感到非常滿意,因而樂此不疲。殊不知,這種家教分工並不科學,往往利少弊多。
直接影響父母在孩子面前的威信。享有較高的威信是父母有效教育孩子的重要前提。如果父母在家教中"分工",一懲一縱,一嚴一松,很容易使孩子在家裡只怕一個入,只聽一個人的話。長此以往,孩子會變成欺軟怕硬的"兩面人",其後果是極為嚴重的。
影響孩子是非觀念的形成。父母在家教中扮演不同的臉譜,對孩子所做的同一件事做不同的評判,採取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態度,容易使孩子是非混淆。如果父母的態度和見總是不一致,就會使孩子感到無所適從、是非不清,這很不利於孩於是非觀念的形成。
"白臉"縱容孩子"嬌"上添"驕" 充當"白臉"的一方經常在"紅臉"大發雷霆或大打出手之後出面打圓場,充當"滅火器",負責收拾殘局、左右局勢,孩子在找到了"規律"之後,一旦犯了錯誤或有了缺點,就會非常自然地去找"靠山"、"尋袒護",如此有恃無恐,從而"嬌" 上添"驕",不可一世。
影響教育的時效和效果。孩子犯錯誤常常是突發的,做得突然忘得也快,這就需要父母在他們"出事"的當時就立即進行相應的教育。如果在孩子出現過錯時,唱"白臉"的不管不問或管不了,等到唱"紅臉"的回來再"舊話重提",其教育效果就會大打折扣,甚至導致孩子在唱"紅臉"的面前學會抵賴,給教育增加難度。
孩子正處於世界觀、人生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接受正確的親職教育有利於他們身心的健康成長。因此家長在平時的家教過程中千萬不要隨意"分工",舞台上扮演"紅臉"和"白臉"只能是一種遊戲,切勿隨意用於親職教育。
父母教育孩子該把握的六個關口
關口一:孩子遇感興趣事物時 大雙和小雙是一對孿生兄弟,他們14歲考入大學,19歲攻讀航天博士,22歲參與國家863課題研究。
他們成功的秘訣之一,就是其父母抓住了他們的“閃光點”,例如,“二雙”的父母從哥倆用鐵絲去探電源插座是否有電開始,發現了孩子對家用電器的濃厚興趣。從興趣入手,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
媽媽平時對孩子的行為要細心,一旦發現孩子對某一事物特別有興趣,就要及時給予鼓勵和支持,抓住孩子興趣的“閃光點”因材施教。這樣做,說不定就會激發出孩子某一方面的智慧火花,引導孩子沿著自己的興趣走向成功。
關口二:當孩子困惑時
一天,小慶放學回家後情緒非常低落,不停地在草稿紙上寫著“理解萬歲”。媽媽看到這種狀況,給她講自己與同事之間發生誤會的事情。並告訴她“只要一個人生活在一個群體中都會碰到被別人誤會或誤會別人的事情。首先,我會確認自己做的事情是否正確,如果是正確的,我會找一個合適的時機,與對方溝通;如果我發現我是錯誤的,我會找個機會向對方道歉。”
當孩子對某件事情感到困惑時,媽媽抓住孩子渴望學習經驗的心理,及時幫孩子疏理,不失為教育的最佳策略。
關口三:當孩子取得成績時
孩子取得成績時,情緒比較高昂,自信心也會比平常強,媽媽要善於抓住這個關口,在肯定和鼓勵的基礎上,給孩子提出新的目標,把一時的熱情轉化成持久的動力。
當然,媽媽也不要忽視孩子因取得成績而引發的驕傲自滿情緒。另外,孩子做了好事時,如給老人讓座、幫助同學解決困難、關心班集體等,媽媽一定要給予孩子及時的肯定和表揚。孩子做好事常常是無意識的,媽媽要善於把這種無意識引導到有意識,逐步培養孩子良好的品德。
關口四:當孩子犯錯時
列寧因為打碎花瓶,媽媽教育他要做一個誠實的人;華盛頓因為砍倒了櫻桃樹,爸爸教育他要做一個負責任的人……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孩子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對自己的錯誤。這時媽媽就要幫助孩子去分析錯誤,引導孩子面對錯誤,最終達到改正錯誤的目的。
關口五:待客時
媽媽發現8歲的孩子在接受他人禮物時沒有運用禮貌用語,就微笑地對孩子說:“貝貝,你好像忘記說什麼了?”貝貝顯然還沒有意識到自己應該說什麼,這時,媽媽對客人說:“謝謝您送禮物給貝貝,我代貝貝謝謝您!”
貝貝聽了媽媽的話,意識到自己沒有禮貌,於是很不好意思地說:“貝貝也謝謝阿姨!”接著在媽媽的示意下,貝貝又對客人說:“阿姨,您熱不熱,我去給您拿杯飲料。”說著便去準備了,儼然一個“小大人”的樣子。
關口六:就餐時
許多媽媽平常工作忙,一日三餐就成了教育孩子的一個好關口。如此一來,一到吃飯時間,家長便開始查成績、講孩子過錯,常常弄得孩子愁眉苦臉。兒童心理學家指出,“餐桌教育”會給孩子造成心理壓抑,使父母和孩子隔閡加深。
但是,這並不是說在餐桌上不能教育孩子。其實,吃飯時,媽媽完全可以教孩子認一認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告訴孩子這些菜生的時候是什麼樣子,燒熟了又是什麼樣子,並讓孩子記住它們的名字。
怎樣讓孩子有個“好人緣”
現在,孩子的成長環境越來越優越,生活內容也非常豐富,這使孩子有了更多在外表現的可能,可是怎樣使孩子更加順利地融入到新的團體之中,讓孩子學習好,能力強,同時,人緣也好呢?在這方面,家長應該怎樣給孩子提供幫助或者怎樣有意識地去鍛鍊孩子呢? 孩子爸爸,說起培養孩子的“人緣”,很多家長都有這方面的苦惱。
當孩子開始有了自立、獨立的能力後,要讓孩子鍛鍊與人交往的能力,讓他和同學、朋友一起玩,逐步提高謙讓、忍耐、協作的能力。否則孩子總和父母與家人相處在一起,備受寵愛,培養不了這方面的能力,以後進入社會就不能很好地和同事相處。
當孩子面臨友誼“受挫”或與人相處困難時,如果家長也表現出特別的關心或焦慮的態度,孩子不愉快的感覺反而會增加。父母應該與孩子談談如何改變現狀,例如尋找新的突破口,或者告訴孩子有關自己青少年時期的經驗,讓孩子知道每一個人都會經歷這些挫折。
在處理孩子的人際關係時,家長要記住孩子是能夠從負面經驗中學習的,我們要幫助他從那種被排斥的感覺中逐漸成長,因為每一個人獨特的與別人相處的方式,都是要經過一番努力才能獲得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人際交往範圍逐步擴大。人際關係中的矛盾,會使他們產生“困惑”、“曲解”或“冷漠”等消極心理,並導致他們產生認識偏差、情緒偏差,進而會做出不適應、不理智甚至極端的行為反應。因此,在孩子與人發生矛盾時,家長要加強教育,指導孩子學會處理各種人際關係中的矛盾。
從矛盾的對象和環境來看,孩子與別人發生矛盾的情況有以下幾類:在學校,與老師或同學之間產生矛盾;在家庭,與家長產生矛盾;在社會上,與所接觸到的人產生矛盾。這裡著重談談孩子與老師關係的處理。
孩子讀國小時,對老師有一種特殊的尊敬和依戀,把老師的話當作金科玉律,即具有“向師性”。孩子上中學後,對老師的態度就發生了變化,不再無條件地信任老師,他們對老師的教育漸漸帶有選擇和批評的態度,即具有“擇師性”。如果孩子與老師發生了衝突,家長要對孩子進行尊師教育,指導孩子既要尊敬老師、服從教育管理,也要獨立思考、服從真理。老師在教育教學中,可能出現這樣那樣的缺點,如說話不全面、處理問題不當、態度不好等。家長要引導孩子全面地認識和評價老師的工作,不能攻其一點不及其餘,更不能作為不尊重老師、不服從學校管理的藉口。大量的調查表明:師生關係對學生的發展會產生重大影響,良好的師生關係不僅影響學生對所學課程的興趣和學習情緒,而且影響到學生優良品德的形成;惡劣的師生關係往往容易導致學生變態心理的產生。所以,孩子與老師發生矛盾時,首先要指出孩子的錯誤,並且要求孩子向老師認錯。如果老師確有不妥之處,家長要從中溝通感情,化解矛盾,融洽關係。
嚇唬孩子害處多
有些父母在處理孩子問題束手無策時,常採用嚇唬的辦法來使孩子害怕、屈從。晚上孩子不肯睡覺,就會對孩子說:“快閉眼,不然大灰狼來咬你了:--孩子嚇得閉上了眼睛。天黑了,孩子要出去玩,媽媽就會對孩子說:“別出去,外面有大老虎!”孩子害怕,不敢出去了。孩子好哭,爸爸就說:“再哭,醫生就來給你打針!”孩子由於怕醫生打針而止住了哭聲。以上這些做法看上去有效果,比說服來得快,也來得省事,但實際上是不可取的。 嚇唬只能使孩子變得膽小,對什麼都怕。孩子出生到世,開始並不懂得什麼叫害怕,但後來卻變得很膽小,對很多東西、很多現象都怕,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成人嚇唬造成的。孩子年幼,缺乏知識經驗,不了解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和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繫,對於沒有見過的、沒有感受或者沒有體驗過的現象和事物都存在戒備心理,這是不奇怪的,成人應當引導孩子去認識它們,逐步了解它們。如果利用孩子的無知心理來嚇唬孩子,將會在孩子心靈深處埋下“怕”的種子,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缺乏勇敢的性格和探索精神,對孩子身心發育將會起到阻礙作用。
孩子的神經系統很脆弱,恐嚇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很強的刺激,長此以往,就會使孩子的情感受到壓抑,損害神經系統,在大腦皮層留下惡性刺激的痕跡,壓制腦細胞的生長發育,造成孩子膽小、孤僻、憂鬱、懦弱、神經質等性格上的缺陷。
另外,嚇唬只能使孩子暫時聽話,是出於怕而屈從,並不是出於對自己行為的認識。這樣,反而造成孩子是非不分、真假不明,對事物產生錯誤的概念。如對打雷、颳風、閃電、下雨等正常的自然現象感到恐懼,甚至害怕民警叔叔和醫生,這是多么遺憾的事!
總之,嚇唬孩子的辦法有百弊而無一利,應當用正確的、科學的態度來教育孩子,耐心說服,啟發誘導,以理服人,使孩子從小樹立正確的是非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