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尼爾的奇蹟》是2003年上映的德國電影,由榮克·沃特曼執導,彼得·洛邁爾,路易·克拉姆羅特等主演。《伯爾尼的奇蹟》,又名《愛的十二碼》,以1954年的世界盃決賽為背景,講述一段由無到有的父子關係,以足球作引子,配合家庭、足球員、記者夫妻,交織出一部有關國家親情的「德國男人有時也可流淚」的電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伯尼爾的奇蹟
- 製片地區: 德國
- 導演:榮克·沃特曼
- 類型:劇情
- 片長:113分鐘
- 上映時間:2003年8月31日
基本資料,劇情簡介,演員表,相關評價,相關資料,
基本資料
簡體中文名: 伯尼爾的奇蹟
英文名: Das Wunder Von Bern / The Miracle of Bern
語言: 德語
製片國家/地區: 德國
片長:01:53:05
導演:榮克·沃特曼(Sonke Wortmann)
主演:
(參考資料 )
IMDB分類:喜劇(Comedy);劇情(Drama)
首映日:2003年8月31日
劇情簡介
1954年第5屆世界盃(瑞士)。戰後的德國民眾忙碌於戰後重建的日常工作之中。德國國家足球隊在瑞士打入了世界盃的決賽,將在瑞士城市伯爾尼迎戰當時世界公認最強的足球隊匈牙利國家足球隊,勝算近無。然而,德國國家足球隊不可思議地戰勝了匈牙利隊,第1次贏得了世界盃冠軍,這一難得的勝利被世人譽為“伯爾尼奇蹟”。
德國2004年辛基和徹曼編導的劇情片,榮獲瑞士洛迦諾國際電影節觀眾票選最佳影片,德國電影獎年度最受歡迎電影獎,巴伐利亞電影節最佳導演、最佳男配角獎;歐洲電影獎最佳攝影提名。
1954年的夏天,蘇聯把德國戰俘送返原居地,馬狄的父親李察是其中一人。11歲的馬狄熱衷於踢足球,替足球員黎希密當球童,馬狄漸漸視黎希密為榜樣,而黎希密則視馬狄為幸運星。經過多年當戰俘的勞役生活,李察難於融入德國戰後的生活,處處令家人感到為難。對於李察來說,足球是毫無意義的,但馬狄卻視足球如命,他的偶像黎希密更被選入德國國家隊出征世界盃。憑著馬狄那股熱情及鬥志,還有他對爸爸包容的愛,終於感動了李察,打破了父子之間的那道圍牆,從而為1954年的世界盃創造了歷史性的奇蹟,喚醒了一名體育記者跟新婚妻子的愛,鼓舞德國全國人民積極奮鬥,亦令李察深深體會到德國的男子有時也可以流淚的。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配音 |
---|---|---|
Richard Lubanski | 彼得·洛邁爾 | ---- |
Matthias Lubanski | 路易·克拉姆羅特 | ---- |
Paul Ackermann | 盧卡斯·格雷戈霍威茨 | ---- |
相關評價
《伯爾尼的奇蹟》是一部感人的運動題材電影,見證了德國戰後重建的歷史,同時也是一出觸動人心的家庭戲,風趣幽默的對話給影片也帶來了幾分滑稽色彩。
正是這部電影,使得德國總理施洛德在熱淚滿眶的同時又會心一笑。
相關資料
從1945到1954,日爾曼人堅韌和認真的民族性使戰後滿目瘡痍的德國在9年中逐漸復甦,這時,德國隊在瑞士世界盃上演的“伯爾尼奇蹟”更使整個德意志恢復了民族自信心,讓人們從戰敗的心理陰影中走了出來。片中,在蘇聯做了11年戰俘的理察·魯賓斯基被遣返回國,當他走下火車重新踏上德國的土地時,臉上充滿了陰翳;而在片末,魯賓斯基與兒子馬蒂亞斯在德國隊所乘的凱旋列車上熱淚盈眶、喜極而泣。從心灰意冷到激動萬分,魯賓斯基的心理轉變正是德國民眾戰後心態變化的一個縮影。德國隊的奪冠預示著德國戰後的復興。伯爾尼奇蹟是整個德國齊心協力的結果,主帥赫爾博格率領的瓦爾特、拉恩等二十多名球員背後是魯賓斯基父子、記者保羅·阿克爾曼夫妻等千千萬萬個德國人。片中,愛迪達的創始人阿迪·達斯勒給赫爾博格送來了他剛發明的、專為雨天作戰而設計的特製釘鞋,從這個細節,我們就已經看出了整個德國的民眾已經擰在了一起。如今,當耐克公司試圖用超出愛迪達兩倍的贊助費來打動德國足協時,德國人卻絲毫不為之所動,耐克只好鎩羽而歸。因為德國人從來沒有想過,憑藉民族品牌上演過“伯爾尼奇蹟”的德國隊穿上別國的戰袍戰靴會是怎樣一番景象。“足球是圓的,”這句已經被引用了爛掉的話最早就出自1954年的赫爾博格之口,“如果決賽當天是晴天,那么匈牙利隊肯定會戰勝我們;但如果當天下雨,勝利的就是我們。”
當隊員們即將登上大巴前往球場時,剛剛還是晴朗的天空突然開始下雨,這一刻,奇蹟已經開始上演;
當《德意志高於一切》的旋律在伯尼爾上空響起時,從慕尼黑到伯尼爾,所有的德國人起立注目;當德國隊攻入進球時,連東德的小伙子們也放聲吶喊,這一刻,奇蹟的結果已經確定;
當載著歸來英雄的列車在夕陽中駛向地平線時,奇蹟謝幕了。但戰後德國的經濟奇蹟卻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