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休寧交通志
- 作者:休寧縣交通局志(史)領導組
- 類別:地方志
- 內容時限:1823-1985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記述了記述了休寧縣交通事業發展的歷史與現狀。包括交通管理體制、陸路運輸、公路管理、交通運輸管理等。
作品目錄
封面
休寧交通志
著作權頁
《休寧交通志》編纂領導組成員
圖片
休寧交通志編纂受徽州行署嘉獎
交通志編纂領導組合影
原省交通廳廳長張國平在胡楓副縣長陪同下視察公路時留影
楊立威縣長和張先儒顧問視察蘭渡鄉村道路
縣委書記劉柳堤 副書記朱其祥 縣長楊立威 副縣長鬍楓視察岩前旅遊路改線時留影
徽州地區交通局鄭繼忠副局長和胡楓副縣長在視察旅遊路測量時交談
朱其祥副書記在驗收板橋至樟前公路時與鄉村幹部合影
序言
目錄
凡例
概述
大事記
附圖
縣交通局外景
局機關工作人員合影
第一章 交通管理體制沿革
第一節 建國前交通管理體制沿革
第二節 建國後交通管理體制沿革
附:人事更迭表
第二章 交 通
第一節 古今陸路交通
1、郡縣驛道
2、鄉村古道(附圖)
3、古代橋樑
4、公路的興起
5、慈張線體寧段的改建
6、屯開路的興建
7、休務路的興建
8、縣鄉公路的興建
9、皖贛鐵路休寧段的修建
10、鄉村道路(亭)的修建
第二節 古今水路交通
1、古今的水路
2、古今的水路運輸
3、古今的渡口
附圖
休寧經蘭渡至祁門黟縣之古道
通開化,至馬金嶺之古道
縣西川湖老街原赴祁門黟縣古道
縣東門外赴郡之石板古道
地區交通局宋局長察看川湖古道旁鳳眼井
古道中之交叉路口
古路碑人手指方向
萬安老街原為赴郡古道
張山鋪殘存之古道
山區小道
商山境內的鄉間小道左為戴東原墓
古城橋遠景
古城橋橋面
古城橋側面
西門夾溪橋橋面
西門夾溪橋側面
登封橋牌樓
登封橋橋面
登封橋全景
蘭渡橋橋面
蘭渡橋側面
古林橋
觀音橋橋面
臨溪木橋
觀音橋側面
杯川橋
新建休寧西門大橋
龍灣橋橋面
江潭大橋橋面
龍灣橋側面
東亭橋橋面
修整後還金亭遠影
婺源經我縣洪里境內古道中之還金亭
還金亭近影
還金亭內石碑背面
還金亭主碑正面
整修後渡口新碑
浮潭渡口
航行中的浮潭渡船
航行中的郎斯渡船
原往返休屯之問的木帆船
休寧海舊鎮老街一角
改建後休寧縣海陽鎮南北街一瞥
修整後五城鎮老街
五城鎮集資修整街道資助紀念碑
流口鎮修整後的街道
第三章 陸路運輸
第一節 古代的運輸
第二節 當代運輸
一、汽車運輸的發展
二、火車的客、貨運輸
三、民間運輸
附圖
上片系休寧至屯溪段一九二九年三月五日通車時,舉行通車典禮和汽車開出會場情況
休寧火車站外景
火車客運列車行駛在休寧河鐵橋上
皖贛鐵路老路基及橋涵原貌
休寧岩前火車站
休寧汽車站大樓外景
縣汽車隊大門外景
汽車站客運候車室
旅客在漢口招呼站排隊上車
流口區山後鄉公路已修通大量木材集結待運
客車開進商山村民眾喜笑迎
為節約能源和通車裡程,瑤溪至閔口斷頭路正在施工,該路修通後由立城至屯溪可縮短20公里
客車開進西田深山——低台
縣搬運公司門景
縣搬運公司火車站裝卸隊辦公室一瞥
縣搬運公司火車站裝卸隊做到“文明裝卸”受到物資單位的鼓勵
縣搬運公司吊車在火車站作業
縣搬運公司汽車隊
第四章 公路管理
第一節 公路管理機構沿革
第二節 管理里程及道班分布
第三節 公路養護機械的發展
第四節 大中型公路橋樑分布
第五節 路政管理及養路費徵收
一、公路綠化
二、公路清障
三、養路費徵收
四、公路里程碑、標誌牌的設定
附圖
縣公路站外景
休屯公路拓寬,圖為萬安地段拆遷房屋的情況
縣公路站壓路機在作業
養路工人在拓寬後的休屯公路上澆黑色路面
慈張線上岩前駁岸
慈張線上宣傳牌
慈張線上懸臂式路牌
慈張線公路綠化
休屯公路分界界碑
慈張線與黟縣交界界碑
休務線安徽與江西公路交界處界牌
休務線一瞥上為休寧境內里程碑
屯開線安徽與浙江省公路交界處
屯開線上休寧公路管理站林竹道班
第五章 交通運輸管理
第一節 運輸管理機構的建立與發展
第二節 機動車輛客貨運輸的管理
第三節 小型機動車輛養路費徵收
附圖
休寧交管站交管員著裝合影
交管員至慈張線路查
交管員發指示信號停車檢查
交管員在檢查客運車輛
第六章 交通車輛監理
第一節 交通監理機構的沿革
第二節 監理業務的發展
附:歷年重大事故一覽表
附圖
休寧監理所全體人員合影
監理人員列隊出勤
監理人員在進行路檢路查
注[一、二]
附錄
休寧縣公路交通示意圖
休寧縣誌
休寧古代橋樑、渡船、道路示意圖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