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伏雲昌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雲南陸良人
- 出生日期:1963年6月
- 職業:大學教授
- 畢業院校:雲南大學
- 主要成就:從事大學物理教學、科研以及行政管理工作,
- 代表作品:《AConciseCourseinUniversityPhysics》《物理學基本教程》
- 性別:男
簡介,教改及科研情況,
簡介
1963年6月生,雲南陸良人。1983年7月畢業於雲南大學地球物理系地球物理專業,獲學士學位,1988年7月畢業於清華大學獲碩士學位,2004年9月獲得法國里昂中央理工大學博士學位。1999年10月~2000年7月和2001年2月~2001年7月兩次赴法國訪問工作,從事雷射材料表面處理數值模擬研究工作。2006年1月~2006年5月赴加拿大北哥侖比亞大學訪問學習。1983年9月至1985年8月在化學工業部化學礦產地質研究院工作;1988年7月起在昆明理工大學,從事大學物理教學、科研以及行政管理工作,講授大學物理及大學物理實驗,指導研究生和本科畢業設計;從事高等教育以來,工作努力,認真負責,教學效果良好。
1996年3月至1999年12月任昆明理工大學基礎部副主任,負責實驗室和科研管理工作;2001年-2002年4月昆明理工大學理學院工會主席;2002年3月-2009年8月任昆明理工大學理學院副院長,負責學院教學管理和教學改革工作。
參與英文教材《AConciseCourseinUniversityPhysics》的編寫,撰寫其中的五章,約21萬字。參加張大宋教授《物理學基本教程》第二版、第三版修訂和《物理學基本教程》習題解答編寫工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以及《物理學基本教程》教材立體化建設。參加製作《物理學基本教程》多媒體課件,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2年以來,開展大學物理雙語教學實踐,製作多媒體課件,教書育人,受到學生的肯定和歡迎;積極參與教學改革,撰寫教學論文。
1992年獲學校青年教師課堂教學比賽一等獎和1993年雲南省青年教師課堂教學比賽二等獎,1994被選拔為學校第一批中青年骨幹教師。
2005年雲南省精品課程《大學物理》課程負責人,昆明理工大學精品課程《大學物理》課程負責人。
2005年聘為教育部高等學校物理學與天文學教學指導委員會物理基礎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2008年昆明理工大學教學名師。
1996年3月至1999年12月任昆明理工大學基礎部副主任,負責實驗室和科研管理工作;2001年-2002年4月昆明理工大學理學院工會主席;2002年3月-2009年8月任昆明理工大學理學院副院長,負責學院教學管理和教學改革工作。
參與英文教材《AConciseCourseinUniversityPhysics》的編寫,撰寫其中的五章,約21萬字。參加張大宋教授《物理學基本教程》第二版、第三版修訂和《物理學基本教程》習題解答編寫工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以及《物理學基本教程》教材立體化建設。參加製作《物理學基本教程》多媒體課件,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2年以來,開展大學物理雙語教學實踐,製作多媒體課件,教書育人,受到學生的肯定和歡迎;積極參與教學改革,撰寫教學論文。
1992年獲學校青年教師課堂教學比賽一等獎和1993年雲南省青年教師課堂教學比賽二等獎,1994被選拔為學校第一批中青年骨幹教師。
2005年雲南省精品課程《大學物理》課程負責人,昆明理工大學精品課程《大學物理》課程負責人。
2005年聘為教育部高等學校物理學與天文學教學指導委員會物理基礎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2008年昆明理工大學教學名師。
教改及科研情況
(承擔教改及科研項目、獲獎情況)
參加的項目《使用英文物理教材進行雙語多媒體課堂教學的改革試點》獲2000-2002年度昆明理工大學教學成果特等獎(排名第二)。2004年7月,個人被評為2002—2004年度昆明理工大學優秀教學一等獎。
製作的《大學物理》雙語多媒體課件獲第九屆全國多媒體課件三等獎,雲南省二等獎和優秀獎。
1987年以來從事雷射與物質相互作用研究,科研方向有:雷射場中電子—原子的碰撞、多光子過程、雷射材料表面過程實驗及數值模擬、(e,2e)理論和信息光學,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獲1994年雲南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和2006年度雲南省科學技術獎勵三等獎。
參加的項目《使用英文物理教材進行雙語多媒體課堂教學的改革試點》獲2000-2002年度昆明理工大學教學成果特等獎(排名第二)。2004年7月,個人被評為2002—2004年度昆明理工大學優秀教學一等獎。
製作的《大學物理》雙語多媒體課件獲第九屆全國多媒體課件三等獎,雲南省二等獎和優秀獎。
1987年以來從事雷射與物質相互作用研究,科研方向有:雷射場中電子—原子的碰撞、多光子過程、雷射材料表面過程實驗及數值模擬、(e,2e)理論和信息光學,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獲1994年雲南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和2006年度雲南省科學技術獎勵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