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女媧圖》是唐一位不知名作者(公元618~907年)用絹本設色而成的,縱長220厘米,橫長116.5厘米。1965年新疆阿斯塔那出土,藏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描繪的是伏羲女媧相擁交媾的景象,表現了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人類始祖的形象、以及未知的宗教含義。
基本介紹
作品介紹,創作背景,作品賞析,
作品介紹
伏羲女媧上身相擁,以紅彩勾勒或塗繪衣服,衣袖飛揚,伏羲手持矩,女媧手持規,代表天地方圓,下身蛇尾相交,交合七段,為同類絹畫中交合最長的一幅,尾部粗長內勾,蛇尾以紅、黑線勾邊點線,內塗白彩。畫幅上下以墨線勾繪日月星辰,象徵整個天體在宇宙中不斷運行。
伏羲女媧圖中,有一副圖共有74顆圓點,易傳中寫到“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眾人不得其解。後來《乾坤譜》認為《伏羲女媧圖》中就包含著“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的含義。這74個點,每個都代表一顆星星,其中除了上面中央1點代表日,加周圍11點共12點代表上天12月,下面中央1點代表月亮,加周圍11點共12點代表12辰外。剩下的50顆星星里有49顆是“實星”,還有一顆“虛星”,就是那顆流星所代表的意義。伏羲女媧圖中的星數安排,一定有著“大衍之數五十”的寓意。“實星與“虛星”的巧妙安排,正是代表“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的含義。
在人類發現脫氧核糖核酸分子的30年後,一個西方人發現了這張圖上蛇尾的交纏,是雙螺旋線的結構方式,也是生物的基本遺傳物質脫氧核糖核酸分子結構。
創作背景
伏羲,亦稱犧皇、伏戲,是中國神話中人類的始祖,相傳人類即是由他與女媧相婚而產生。在傳說中,他教民結網,從事漁獵畜物,並創製八卦理論。
中國古代有“三皇五帝”的傳說,伏羲和女媧都是“三皇”之一。
史傳伏羲曾經畫過八卦,用各種符號來代表天、地、水、火、山、雷、風、澤。當時的古人就用這些符號來記載生活里發生的各種事情。傳說人工取火、用魚網打魚都是伏羲發明的。
作品賞析
伏羲女媧圖表現了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人類始祖的形象。圖中男女二人,均微側身,面容相向,各一手抱對方腰部,另一手揚起,男手執矩而女執規;男女下半身均為蛇形,互相交繞,男女頭之間上部繪日形,日中有三足鳥,蛇尾之下繪月形,月中有玉兔,桂樹,蟾蜍。男女日月形象四周,有大小不一的圓點,當系星宿,情態生動,線條粗獷,色澤單純,幅面綴以日月星宿之像,不僅有空間遼闊之感,也顯示了伏羲女媧作為人類始祖的崇高意味。整體構圖又似直入雲霄的參天巨木,讓人聯想上古天梯--建木,《淮南子·墬形訓》:“建木在 都廣 ,眾帝所自上下。” 《山海經·海內經》:“建木,百仞無枝,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實如麻,其葉如芒, 大暤 爰過, 黃帝 所為。” 大暤者,伏羲是也。
中國的圖騰是龍,英文發音是long。這幅伏羲女媧交媾圖,比亞當夏娃的傳說,更加形象地呈現了人類的遺傳形式,被記錄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