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人物生平,個人事跡,個人成就,
人物生平
1948年8月參加革命工作,1950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山東省臨沂地區電影公司副經理等職,主要業績:1944年畢業於臨沭縣巡會區高小。1948年8月任臨沭縣大興區中隊文書。1948年10月調任濱海軍區東海獨立團五連文書。1949年1月任華野九縱27師8l團4連戰士。1949年3月任81團教導隊戰士。1949年5月任27軍81師243團四連戰士,7月任二營機炮連文書。1950年8月為27軍教導團會計連學員。1950年11月任志願軍後勤二分部軍械處政辦室文書。1952年2月任243團後勤實習會計。1955年2月復員。1956年2月任臨沭縣電影隊放映員。1956年8月為山東省文化幹校電影放映班學員。1957年1月任莒南縣放映隊隊長。1959年3月任臨沂地區電影發行站發行員。1962年任臨沂地區電影公司發行科科長。1991年任公司副經理。淮海戰役開始,部隊開赴連雲港修築工事,阻擊敵五十二軍從海上登入。任務完成後即奔赴徐州前線。
個人事跡
戰役後期,編入華野九縱,於1949年3月部隊開到長江邊,作渡江訓練。他這時調到27師8l團教導隊。到無為縣一個叫三角灣的堤內大水灣。在此集中教育船工。水灣同江水並不相通,必須先挖一條二百米長的水溝,船隻才能從江中開過來。這是一件艱難的工事。對面就是敵人占領的江心島子黑沙洲,相距不過二三千米。任何動作敵人都能發現。在新解放區教育船工也很困難。水溝挖成後,他們一個班帶著一條船到江中訓練,臨開船時才發現不是老闆,而是一個十五六歲的僱工,事已至此只好開船。天黑浪高,船向南岸漂去,島上敵人查崗的手、燈光、說話聲都很清楚,小船工嚇哭了。他們也很緊張,一邊安慰小船工,一邊用鐵杴幫著划水,迅速脫離險境,這時敵巡江艇也從下游開來,照著耀眼的探照燈,向北岸掃射曳光彈,好在敵艇並未發現,向島南大江過去,這次給他們深刻教訓。4月21日天黑後,進入江邊指定位置,主攻方向就是黑沙洲。島上駐著敵軍兩個營,先頭船很快馳近南岸,敵人發現了,以兇猛的火力射向江中,船工都發出驚天動地的殺聲,這時班長遞給他一盞已點燃的馬燈,叫他提到江邊,聯絡返回船,炮火雖然密集,但不能爬伏隱蔽,只能高舉馬燈。當看著返回船帶回傷員又帶走二梯隊,他感到做了一件大事,為此立了三等功。1959年以此為題材,寫了一篇小說《小舵手》,發表在“安徽文學”,後又選人1949年至1959年《安徽十年優秀短篇小說選》。渡江後,輕裝追敵,從繁昌、南陵、宣城、廣德至吳興,七天行程八百里,把南京逃敵圍殲於溧水句容地區。五月中旬進駐上海郊區,學習城市常識和入城守則。解放上海時,部隊從龍華進攻,除了外圍激烈戰鬥外,進入市區只有零散的輕武器聲音,廣播電台播放的革命歌曲壓倒了戰鬥聲音。教導隊的任務是押送俘虜。上海社會安定後,他們調往杭州灣,進行海上練兵,準備解放台灣。過時他已分配到八十一師二四三團二營機炮連任文書。九縱在渡江前已改為二十七軍。1950年lO月正在嘉興軍教導團會計連學習,突然接到命令裝車北上。坐上悶罐車裡,外面什麼也看不見,到下車時才知到了泰安。在泰安換上棉衣又裝入悶罐車,到山海關下車吃飯,看見新帖的慶祝十月革命標語。到了安東氣氛大變,市內已停電停水,商店關門,市民搬走,街上走的多是朝鮮海空軍。第二天敵機二百架次轟炸對岸新義州,濃煙和紙片把安東上空陽光都遮了。晚上連長通知把胸章、帽徽撕下,把有漢字的東西留下,宣傳他們已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部隊沒有從安東過江,原路返回瀋陽,轉路通化,到達邊界小城臨江,這時會計連三排被借調到新成立的志後2分部。他們一個班分到分部軍械處。任務就是把軍火押送到長津湖前線。朝鮮東北部天寒雪厚,山高路滑,敵機晝夜封鎖,司機又是地方參戰人員。白天不敢開車,夜間不敢開燈,只好摸黑前進。一夜開不到百里。運輸人員作了很大犧牲,山崖下翻落的汽車隨時可見,但補給供應不上,五次戰役,他跟進到南韓春川,差一點被敵人堵在一條山溝里。五次戰役後,回到27軍教導團會計連。又到新高山市郊擔任押車任務。直接給在轎岩山陣地打阻擊的27軍主力運送補給品,新高山到轎岩山,需要過兩道鬼門關:一是新高山,山高路窄,敵人重點封鎖;二是昌道里,是一段小平原,已靠近陣地。敵炮在瞄準機的指揮下,不間斷的炮轟,生死已無法考慮,只求完成任務。一個戰友在新高山犧牲了,名叫倪郁茂,是一位十七八歲的上海知識分子。隨著27軍主力從轎岩山換防,他們也改變了任務。到伊川郡一個叫菊花洞的山溝里設糧食轉運站。這是幾百米深的小山溝,沒有道路,能開車的只是一條小河,坑坑窪窪,不修正車也進不來。李連長只帶來我們十幾個十七八歲的學生兵,沒有工具,一來就用手推開擋車的大石,填平較深的水坑,草草把路修好,因為當晚就有車來。黃昏後,翟光華到公路上接車,被炸彈翻土活埋。當夜卸了3車高粱米,每袋一百八十斤,掀到背上,壓得關節都在響。晴天還好辦,遇到雨天,只好把個人雨披蓋在糧垛上。朝鮮1951年秋季大雨,在雨中露宿,寒徹骨髓。一個多月完成了設站任務。1955年為此寫了一篇回憶錄《臨時糧站》,收編進《志願軍一日》一書中。在以後工作中,勤懇工作、廉潔奉公作為自己人生守則。從1986年至1990年連續被地直工會評為先進工作者。1987年在全國農村科教電影匯映中,被國家科委等六部委授予“成績顯著”榮譽獎狀。
個人成就
符 堅 男,海南文昌人,中共黨員,哲學教授,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書記、院長。中山大學畢業。曾榮獲“全國總工會積極分子”、“國務院僑聯全國歸僑優秀分子”、“廣東省南粵教書育人優秀教師”,2006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他忠誠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模範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並潛心哲學、教育理論研究,先後主編出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哲學簡明教程》、《思想教育選論》、《求索文集》、《實用美學》、《廣義經濟學》、《高等職業教育理論與實踐》等教材及論著200多萬字,已公開發表論文80餘篇近百萬字。先後擔任全國思想政治工作科學專業委員會特約研究員,廣東省政策科學研究會理事,廣東省哲學學會理事,廣東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廣東高等職業教育研究會副會長,被聘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院士兼高級研究員。他與學院領導班子一道,根據國家和廣東省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帶領全院教職工將一所政府投入較少,由企業舉辦,原規劃800人的管理幹部學院,發展成為10000多名在校生規模的高等職業教育學校。在他的帶領下,2005年學院接受教育部專家組對人才培養水平進行評估被評為“優秀”等級,並被廣東省委省政府授予“廣東省文明單位”稱號,學院畢業生就業率均在92%以上,2005年達到98.18%。並為國有資產增值近2億多元。他以創新性理念辦學、教學,該院在全國院校中率先設立面向“三農”專業,“綠色食品加工與管理”被教育部確定為部級教改試點專業;他親自引進國外先進教育模式,辦起全省第一個與英國合作的BTEC教育中心,被省教育廳定為該省中英職業教育合作試點項目,被英方確認為中國地區辦得最好的BTEC教育示範機構。對廣東省的經濟建設和高等職業教育做出了一定貢獻。
其事跡被收入2007年8月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發行的《開國將士風雲錄》一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