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波薩他

伍波薩他:巴利語uposatha的音譯。該詞源於梵語upavasatha。若從詞源學的角度來分析,upavasatha由upa(近,隨) + vas(住) + atha組成,直譯為“近住”,即在特定的日子裡持齋戒的意思。[179]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伍波薩他
  • 源於:梵語upavasatha
內容介紹,註解,

內容介紹

伍波薩他有三種意思:
1. 一個月當中特定的日期——齋日
古印度的曆法屬於太陰曆,一年分十二個月,月份按月亮繞地球運轉的周期推算。推算方法是從每個月圓日的第二天明相出現(aruõuggamana,黎明)時開始算起,到下一個月圓日的第二天明相出現為至結束180,約三十天(小月為二十九天)的時間為一個月。如此,每個月又可分為兩個半月:從月圓日翌日開始到月黑日為“黑月”,從月黑日翌日開始到月圓日為“白月”。其中,月黑日與月圓日兩天皆稱為“十五日”(paõõarasika)。若遇小月,月黑日也可以在十四日。於是,在每半個月中,第八日、第十四和第十五日皆稱為“伍波薩他日”或“齋日”(uposatha-divasa)。齋日的日期約相當於中國農曆的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廿九與三十日。
2. 在家居士所持守的學處——八戒
自從佛陀在世時開始,在家居士就有於每個月的齋日來到塔寺、親近僧團、聽聞佛法、受持八戒的傳統。由於八戒多數是在“伍波薩他日”受持的,所以稱為“具足八支(條)的伍波薩他戒法”(aññhaïga samannàgata uposatha-sãla dhamma)。181
3. 僧團舉行的甘馬之一——誦戒 佛陀規定:比庫僧團應在每個月的月圓日和月黑日兩天舉行伍波薩他。在這一天,共住同一界內的比庫僧眾齊集一處,舉行伍波薩他甘馬(uposatha- kamma),念誦戒本《巴帝摩卡》(pàtimokkhuddesa)。

註解

[179] 該詞的佛教梵語被寫作poùadha, posatha或upoùadha,所以古代將之音譯為布薩、布灑他、褒灑陀等。若準此,則poùadha = poùa (長養,養育) + dha (淨),有長養、長養淨、增長等義。因此,北傳佛教的poùadha在詞、音、義等皆與巴利語uposatha有所不同。
[180] 與中國農曆不同的是:農曆是從每月的朔日(初一)算起,而古印度歷則是從十六日算起。
[181] 北傳佛教也作八關齋戒、八戒齋。只要條件許可,居士可以在任何時候受持“伍波薩他八戒”,而非特定要在齋日才能受持。
摘自《巴利語彙解》瑪欣德尊者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