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應子(1918年7月-1930年4月),男,湖北省大悟縣。
生前是紅四軍十二師戰士。1930年4月失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伍應子
- 國 籍:中國
- 籍貫 :湖北省大悟縣
- 出生日期:1918年7月
- 逝世日期:1930年4月
伍應子(1918年7月-1930年4月),男,湖北省大悟縣。
生前是紅四軍十二師戰士。1930年4月失蹤。
伍應子(1918年7月-1930年4月),男,湖北省大悟縣。生前是紅四軍十二師戰士。1930年4月失蹤。人物生平生前是紅四軍十二師戰士。犧牲情況1930年4月失蹤。1...
公元前496年,闔閭與越王勾踐大戰,中箭,闔閭傷腳拇趾,傷重不治,死前囑子夫差,勿忘殺父之仇。並托伍氏輔佐少君,封他最高官職,稱相國公。自盡身死 夫差繼位後,打敗了越國,越王勾踐投降,伍子胥認為應一舉消滅越國,但是夫差為伯嚭所讒,不聽“聯齊滅越”的主張,反派伍子胥出使齊國。伍子胥對他的兒子...
刺蒺藜配伍當歸:刺蒺藜疏肝解郁;當歸活血調經.二者伍用 有行氣活血調經之功效 用於治療肝氣鬱結、淤血阻滯之經閉不通.刺蒺藜配伍鉤藤、菊花:刺蒺藜平降肝陽;鉤藤、菊花皆平肝清熱.三者伍用 平肝潛陽之功效顯著 用於治療肝陽上亢之頭痛眩暈等症.刺蒺藜配伍菊花、蔓荊子:刺蒺藜疏散肝經風熱;菊花疏風清熱...
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同意了。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
兵有去備徹威而勝者,以其有法故也。有器用之蚤定也,其應敵也周,其總率也極。故五人而伍,十人而什,百人而卒,千人而率,萬人而將,已周已極,其朝死則朝代,暮死則暮代,權敵審將,而後舉兵。故凡集兵千里者旬日,百里者一日,必集敵境。卒聚將至,深入其地,錯絕其道,棲其大城大邑,使之登...
特別是花秀老生(淨生),為河北梆子特有,扮相素臉、白滿髯,近似老生,但唱念及表演程式卻是花臉路子,如《慶頂珠》中的蕭恩、《三擊掌》中的王允、《撲油鍋》中的伍奢等。二花臉,重做工,又分架子花臉、武花臉、零碎花臉。醜,又名“三花臉”、“小花臉”,分文丑、武丑兩大類。在文丑中,又有袍帶醜...
篇三《謀攻篇》,論述用計謀征服敵人的問題。孫武認為“不戰而屈人之兵”是“善中之善者”,“全國”、“全軍”、“全旅”、“全卒”、“全伍”地強迫敵人屈服投降是最理想的作戰方案,“破國”、“破軍”、“破旅”、“破卒”、“破伍”地用武力擊破敵人則次一等,“非善之善者”。怎樣才能做到“不...
類似的主題在前七子另一代表人物何景明(1483-1521)的作品中也時有所見。他的《點兵行》以犀利的筆調揭露了朝廷征取兵丁中存在的“富豪輸錢脫籍伍,貧者驅之充介冑”的現象,並且以為“肉食者謀無遠慮,殺將覆軍不知數”,指責那些缺乏深謀遠慮而致使損兵折將的當政者。《玄明宮行》旨在斥責秉權倚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