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錢卡拉的歷史簡介
伊錢卡拉自古以來就是東西文化交流的要地,公元前6世紀阿契美尼波斯王朝、公元前4世紀馬其頓王朝和公元前2世紀貴霜王朝的統治,使阿姆河下游的文化融合了希臘文化和佛教文化。712年,阿拉伯人征服了這裡,又進一步促進了伊斯蘭文化和馬其頓文化的交融,不久,這裡就成為伊斯蘭文化的一大中心。1512年,烏茲別克人占領該地,並建立了兩個著名的汗國,花喇子模汗國和布哈拉汗國,而希瓦是這片領土的首府,1643年,成為希瓦汗國首都。19世紀,在孔古拉斯的統治下,希瓦達到了發展的高峰。正是這一段時期,建造了一批雄偉的伊斯蘭紀念建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伊錢卡拉
- 外文名:ltchan Kala
- 位於:烏茲別克斯坦西南邊界
- 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基本信息,希瓦城,
基本信息
伊錢卡拉
ltchan Kala
伊錢卡拉,位於烏茲別克斯坦西南邊界,阿姆河下游的希瓦綠洲上。199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伊錢卡拉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希瓦城
希瓦城採用雙重城牆建築形式,分外城內城兩部分,伊錢卡拉是內城,城牆南北長約650米,東西寬約400米,牆高10米,四面都有城門,隨處可見裝飾著馬賽克、大理石的重要建築遺蹟,尤馬清真寺就是其中之一。公元10世紀創建的尤馬清真寺曾經過多次改建,到了公元18世紀才改建為現狀。它是為抵禦中亞地區惡劣的天氣設計的,由213根圓柱環繞中院,圓柱上雕有花卉、星座、幾何圖案組成的雕飾,上面搭建的木質天篷可以隔絕卡庫拉沙漠的酷熱。寺內原設計建造一座109米高的高塔,但由於統治者死去而停工,現高度為28米,塔身由藍綠彩釉磚裝飾。
希瓦城中最具歷史意義的建築物是1835年建造的尼亞滋·沙里卡清真寺、阿拉·巴爾坎·伊山清真寺等著名清真寺。城中保存的許多神學院曾培養出許多學者,其中庫圖卜·拉德·伊奈克神學院是少有的幾座富有花喇子模風格的建築,也是銷聲匿跡的花喇子模文明的見證。城中還有一座美麗的古堡,堡中是希瓦汗國的皇宮,宮牆為沙黃色,沒有窗戶,猶如一座奇特的碉堡。城市東西主軸線兩端分別有一座宮殿,它們是由阿拉庫里可汗修建的,宮殿、清真寺、神學院、商棧等建築組成了一幅反映花喇子模文明和伊斯蘭文明的古蹟圖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