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萬諾沃國際兒童院

伊萬諾沃國際兒童院

伊萬諾沃國際兒童院是蘇聯政府1933年建成的特殊學校。它位於莫斯科以東300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伊萬諾沃國際兒童院
  • 創辦時間:1933年
發展歷程,電影記述,大事記,

發展歷程

據歷史資料顯示,之所以設立國際兒童院,是為了給當時的世界革命者免除後顧之憂。二戰時期,伊萬諾沃國際兒童院先後接收過20多個國家共產黨人和烈士的後代,包括保加利亞、德國、捷克斯洛伐克等國家的一些優秀共產黨員的孩子童都在這裡生活、學習過,還有100多名是中國革命家的後代及家屬。
兒童院的創始人斯塔索娃,曾是列寧的助手、俄羅斯救助工人組織的領導人。
上世紀30年代初至50年代初,在蘇聯伊萬諾沃國際兒童院學習和生活的中國革命家的後代及家屬有很多,包括毛澤東的兒子毛岸英和毛岸青、蔡和森的女兒蔡妮、劉少奇的女兒劉愛琴、蔡暢和李富春的女兒李特特、鄧發的女兒鄧金娜、任弼時的女兒陳松、羅亦農的兒子羅西北、趙世炎的兒子趙施格、高崗之子高毅、蘇兆征之子楊東、陳昌浩之子陳祖濤、肖三的兩個兒子肖立昂和肖維佳……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稱——“
伊萬諾沃人”,或“國際兒童院人”。
2005年,毛澤東之女--李敏重返兒童院2005年,毛澤東之女--李敏重返兒童院
在伊萬諾沃國際兒童院,他們度過了自己一生中最寶貴的童年和少年時代,學習了很多知識,養成了質樸善良、熱愛集體的優秀品質,樹立了為祖國為人民服務和為正義事業奮鬥終生的人生觀。尤其是蘇聯衛國戰爭期間,他們和蘇聯人民一道,經歷了戰爭的苦難和血與火的洗禮。那時,他們都把國際兒童院當作自己的家,視同學為兄弟姐妹,很多小一點的孩子甚至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誰。
2003年,當伊萬諾沃兒童院慶祝建校70周年時,當年的“中國兒童”們曾聚會於此。

電影記述

《紅櫻桃》伊萬諾夫國際兒童院
電影《紅櫻桃》講述的是在蘇聯衛國戰爭爆發後,曾就讀於伊萬諾沃國際兒童院的一群中國孩子的遭遇,這群孩子的原型是中國老一輩革命家的子女。8月29日,“中俄友誼之旅”採訪團從莫斯科驅車300多公里來到伊萬諾沃國際兒童院,親眼看到了那些前輩們曾經生活過的地方,聆聽了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  幾經周折,中國記者們終於找到了伊萬諾沃體育大街21號,呈現在眼前的是一大片連成一體的三層紅磚樓。這裡就是伊萬諾沃國際兒童院。兒童院的簡介這樣寫道:“1933年,在國際救助工人組織成員的倡議和斯塔索娃的協助下,為了救助歐洲國家那些被捕或被害的反法西斯主義者的孩子,創建了國際兒童院。伊萬諾沃國際兒童院的歷史猶如一面鏡子,折射出20世紀的所有事件:曾經有這樣一些孩子來這裡上學,他們的父母曾為西班牙、智利、希臘、葡萄牙、中國、安哥拉、伊朗、幾內亞比索等國的解放事業而鬥爭。”文字中提到的斯塔索娃是列寧的助手、救助工人組織的領導人。
一談起兒童院的歷史,頭髮花白、性格開朗的兒童院博物館負責人庫茲涅佐娃就滔滔不絕,她在兒童院當了39年的老師。庫茲涅佐娃向記者展示了一張張彌足珍貴的歷史照片,其中還有毛主席的兒女毛岸英、毛岸青和李敏等人的照片。庫茲涅佐娃自豪地說:“大家都知道,毛澤東的孩子們曾在這裡就讀。朱德、劉少奇和另外一些中國革命者的孩子也在這裡上過學。”
在兒童院的一本泛黃的花名冊上,記者找到了毛岸英、毛岸青等人的檔案。庫茲涅佐娃說:“當時的學生來自24個國家。中國來的學生是兒童院的驕傲,因為中國學生學習很刻苦,自律嚴格,進取心強。他們甚至在上廁所時都帶著課本。謝廖沙(記者註:毛岸英)是學校共青團的書記,他是學生們選出來的。”
看完照片,庫茲涅佐娃意猶未盡,又回憶起了曾在這裡就讀的一些中國“孩子”2003年春天回兒童院時的情景:“我們冒雨跑到了汽車跟前,隨後和這些老大爺、老奶奶擁抱在一起,互相親吻,甚至有人高興得流下了眼淚。別看回來的那些老人都七八十歲了,但在我們看來,他們還像是這裡的孩子。這裡是他們的家,是他們的第二故鄉,甚至第一故鄉。”
兒童院院長舍夫琴科帶領記者參觀了這裡的教學設施,他介紹說,現在兒童院主要招收俄羅斯及其他獨立國協國家的學生。他們一般來自貧困家庭,其中一些還是孤兒。目前,該校共有11個年級,有360名學生在讀,學生畢業後可報考俄羅斯的大專院校。舍夫琴科院長還說:“我們已經同中國大使館磋商過,計畫從中國招收部分高中生,等他們畢業後再考俄羅斯的高等學院。”

大事記

上世紀四十年代曾有許多中共首長及中國革命家子女就讀的伊萬諾沃國際兒童院至今未忘與中國的深厚情誼。
當記者隨“中俄友誼之旅”踏訪這所位於莫斯科以東三百公里的寄宿學校時,當年懸掛毛澤東、朱德等人畫像的白色二層樓已被修葺一新的三層紅磚樓代替,中國孩子們親手栽下的樹苗則在院中亭亭而立。
伊萬諾沃國際兒童院迄今共有四千七百名畢業生,其中包括一百一十七名中國學生,毛澤東、劉少奇、朱德等人的子女都在其內。毛澤東之子毛岸英和昔日兒童院同窗的照片就陳列在兒童院的博物館內。
兒童院博物館館長庫茲涅佐娃對中國學生的評價是:“他們非常自律、勤奮,我們兒童院始終有這樣一句話:中國畢業生是我們的驕傲。”
“讓我們感到非常光榮的是,中國學生在這裡得到了良好的教育,並且回國後各有建樹。”庫茲涅佐娃說,“我們為他們的成就感到高興,就像為自己的孩子高興。”
兒童院與中國學生的感情也曾經遭遇考驗。二00三年非典時,伊萬諾沃國際兒童院成立七十周年紀念,一批在兒童院長大的中國老人專程回來探訪。
“當時院長辦公室的一位醫生制止我們接觸,老人們的車就在院子裡,但沒有人下車。”庫茲涅佐娃說,“我們以為他們是害怕下雨,他們怕我們不敢見面。”
“後來兒童院的人都冒雨跑了出去,大家擁抱、親吻,高興的流下眼淚。”庫茲涅佐娃回憶當時的情景說,“我們看到了醫生,告訴他,‘你下來的晚了,我們已經親吻過了。’從此之後,再沒人提過非典。”
伊萬諾沃國際兒童院最後一批中國學員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畢業的,兒童院內現在沒有中國學生,但有一個專門的“中國角”,陳列著中國的繪畫、絲綢、茶藝等物品。
其中有一套出自郭佩珍老人之手的中國剪紙畫,兒童院的每個孩子都愛摸一摸,那時庫茲涅佐娃就會向他們解釋:“在中國,即使是一個上了年紀的老奶奶也可以做這樣精細的工作,可以看到這個民族是多么了不起。”
目前,兒童院有三百六十名學生,主要來自俄羅斯不同城市以及部分其他國家,這些孩子大都因貧困或者失去雙親來此就讀,學校的目標是送他們進入俄羅斯的高等學府。“我們有一點是和以前一樣的,就是接收來自複雜環境中的兒童,兒童院現在就有許多來自車臣和巴勒斯坦的孩子。”庫茲涅佐娃說。
據了解,學校正在計畫重新向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其他國家的孩子敞開大門,去年他們已經和中國大使館接洽,準備不久之後招收中國學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