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萬・尼古拉耶維奇・克拉姆斯柯依

俄羅斯畫家,巡迴展覽畫派的領導人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伊萬・尼古拉耶維奇・克拉姆斯柯依
  • 外文名:Иван Николаевич Крамской
  • 出生日期: 1837
  • 逝世日期:1887
  • 職業:畫家     
人物介紹,生平經歷,代表作品,

人物介紹

伊萬・尼古拉耶維奇・克拉姆斯柯依 (Иван Николаевич Крамской 1837-1887年) 俄羅斯畫家。巡迴展覽畫派的領導人之一。

生平經歷

出生在沃龍涅什省奧斯特羅戈日斯克的市民家庭,16歲做照相製版學徒,1857年20歲時考入彼得堡美術學院。後因不滿於學院教育的保守思想而離去,組織巡迴展覽畫派。其藝術見解在當時俄羅斯畫家中有頗大影響。
年輕畫家是一位關心社會和大眾命運的人,常為不平等的社會而苦惱。因此,曾畫過《荒野中的基督》,藉以寄託自己的思想情感。
作為肖像畫家的克拉姆斯柯依,始終注意對人的外貌、人的頭部和面孔,特別是眼神的刻畫,他所畫的肖像,目光總是盯著觀眾,這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
克拉姆斯柯依不僅是畫家,還是傑出的理論家和社會活動家。在他的創作中,非常注重藝術的民族風格、獨創性和深刻的思想內容,他對俄國畫壇和青年畫家影響很大。
19世紀中葉, 隨著農奴制度的解體,俄國迎來了文化藝術的繁榮,在布留洛夫、伊凡諾夫相繼謝世之後,經過整整一代人的努力,到70年代,隨著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運動的高漲,出現了著名的現實主義畫派──巡迴展覽畫派。它的創始者便是伊凡・尼古拉耶維奇・克拉姆斯科依。
1863年11月9日,彼得堡皇家美術學院正舉行宣布大金質獎繪畫比賽題目的隆重儀式,學院委員會的成員,個個佩帶著獎章綬帶,神色莊嚴地端坐在鋪著暗綠色絲絨的長桌邊。年邁的加加林公爵,用威嚴的語調宣讀著學院委員會的決定: “慶祝學院成立100周年的大金質獎章繪畫比賽,決定以《瓦爾加拉宮的宴會》為題:在寶座上端坐著由神和英雄環繞著的上帝,烏鴉棲息在他的肩頭……狼追逐著月亮,跑過瓦爾加拉宮的拱門……。”就在這時, 站在對面靜靜地聆聽決定的14名學生中出來一位身材消瘦、臉色蒼白、留著稀疏短須的青年,他適宜走到院長的面前,莊重地說: “我們曾多次請求學院批准各自按自己的意願創作畫面,但是,委員會沒有給予任何滿足的意願,因此,我們希望把自己從這種束縛中解放出來,給予我們自由美術家文憑”。站出來講話的這位青年便是克拉姆斯柯依。
學院委員會最終拒絕了14名學生的要求,並且宣布開除了他們。
1865年, 以克拉姆斯柯依為核心,這14名一貧如洗的青年學生組成了美術家合作工廠,刊登廣告承接各種美術工作。他們在安德米拉捷斯基租用的房屋,成為一個愉快的、公社式的集體。每當夏天,他們離開首都,到民間去寫生作畫;每當冬天,他們從事新的創作,並且熱烈地討論大家關心的題目。正如杜里諾夫的詩歌所說: “房子的壁爐里什麼也沒有點燃,但是卻燃燒著每個人對俄羅斯繪畫滿腔熱愛的熊熊火焰……”。1868年冬天,從莫斯科來的畫家馬沙耶多夫提議成立“俄羅斯美術家巡迴展覽協會”,這個協會的宗旨是要把美術家的作品送到京城以外的地方去展覽,以便使更多的人能夠欣賞他們的作品,從而打破由皇室和貴族壟斷美術、左右評論的狀況。莫斯科方面積極倡導這一建議的還有著名畫家別羅夫、普良尼什尼科夫、薩甫拉索夫和馬科夫斯基等人,他們大多是莫斯科繪畫學校的教師。這個倡議得到被得堡美術家合作工廠的熱烈回響。1870年秋天,他們共同商定了巡迴展覽協會的章程,宣布自己的宗旨是: “建立巡迴展覽協會的目的是使外省居民有可能認識俄國藝術的成就”。1871年11月21日, 由協會舉辦的第一次畫展在彼得堡開幕。參加這次展覽的作品有別羅夫的《獵人的休息》、薩甫拉索夫的《白嘴鴉歸來》、希什金的《松林的早晨》和克拉姆斯科依的《無名女郎》等46件,受到觀眾熱烈的讚揚。
1872年春,展覽會在莫斯科開幕,隨後又到基輔和哈爾科夫等地巡迴展出,到處受到熱烈歡迎。著名評論家斯達索夫和著名收藏家特列嘉科夫成為這個畫派的堅強後盾,從精神上、物質上給青年畫家以大力支持。正如作家薩爾蒂科夫一謝德林所說:“從今以後,被封閉在彼得堡或者美術學院內的俄國藝術品,將成為所有的人都可以享受的東西。”

代表作品

作品有《帶馬勒的農民》、《涅克拉索夫在寫作“最後之歌”》、《無法安慰的悲哀》等。
伊萬・尼古拉耶維奇・克拉姆斯柯依
《希施金像》
這幅希施金肖像,不僅真實地再現了這位俄羅斯大自然“歌手”的外貌特徵,而且深入到這位風景大師的內心世界。希施金長著一副胳腮鬍鬚,性格幽默開朗,總喜歡兩手插在上衣口袋裡。為了展示其精神氣質,畫家採用半身特寫構圖,使形體語言更為集中,表現出希施金樸實得就像俄國的農民一樣。他冷眼看著這個世界,思索著自然和人生的奧秘,再用他的畫筆傳達給人民大眾。
伊萬・尼古拉耶維奇・克拉姆斯柯依
《護林人》
克拉姆斯柯依是一位出色的肖像畫大師,他最善於揭示人物的心理狀態,注重人物性格刻畫。畫家以不露筆痕的細膩筆觸,描繪鑲在面孔上那雙晶亮透明、炯炯有神的眼睛,透過這雙眼睛,可以窺探到他的內心,堅毅、果敢與責任心。克拉姆斯柯依在給收藏家特列恰柯夫的信中這樣寫道:“像山林看護者這樣的人,是有頭腦的,是對社會抱有不滿情緒,不向暴力和蠻橫妥協,為了正義可隨時站出來的人。”是的,他那銳利的目光和非凡的氣質,正是這樣的人。
伊萬・尼古拉耶維奇・克拉姆斯柯依
《月夜》
《月夜》是一首恬靜美麗的人生詩篇。畫家運用銀灰色調來渲染月光籠罩下的夏夜:林木叢叢,萬籟無聲,參天的菩提樹伸向夜幕,薔薇花散發出迷人的幽香,草蟲在低聲吟唱,池邊有陣陣蛙鳴,在這寂寞的長椅上,斜靠著一位身著白色衣裙的少女,正陷入沉思遐想。路邊雜草叢生,如鏡的池塘里漂浮著潔白的睡蓮,它與墨綠色的菖蒲相映成趣。迷朦的月光灑在大地上,透過林木空隙又散落在美麗姑娘的身上,使她顯得格外皎潔明亮,這詩一般的境界令人陶醉,令人神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