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伊莎貝拉·瑪麗·斯旺·卡倫
- 外文名:Isabella Marie Swan Cullen
- 其他名稱:Bella、Bells、Vampire girl、human girl
- 飾演:克里斯汀·斯圖爾特
- 登場作品:《暮光之城》
- 生日:1987年9月13日
- 性別:女
- 身高:5英尺4英寸
- 轉變日期:2006年9月11日,18歲
- 轉變原因:愛德華·卡倫
人物設定,人物經歷,登場作品,人物評價,
人物設定
原居地:華盛頓州福克斯鎮
頭髮顏色:棕色
眼睛顏色:棕色(人類時期);紅色(新生吸血鬼)
外形描述:貝拉有一頭筆直而濃密的深棕色長髮;額頭寬闊,發尖呈V形,下巴窄而尖;眼睛又圓又大,顴骨突出,鼻樑高挺;嘴唇不成比例,相對於消瘦的下頜輪廓而言顯得太過飽滿,上唇比下唇厚。眉毛比頭髮的顏色更深,皺起眉頭時更直。她身材修長但毫無肌肉感。人類時期的貝拉皮膚非常白皙,有一雙朱古力色的棕色眼睛,在人類血液離開她的身體系統時,她的皮膚變成了金色或白色。貝拉的外形特徵在轉變後變得更加突出和完美。
特殊能力:她的思想不可穿透;除非她允許,沒有人能讀懂她的心思。她能防禦各種類型的心理攻擊,並學會了保護自己周圍的人免受這種攻擊。
教育/職業:她畢業於福克斯高中。人類時期在牛頓家的奧林匹克戶外用品商店兼職。
嗜好:貝拉喜愛閱讀,特別是閱讀經典,也喜歡聽音樂。
交通工具:雪佛蘭1953紅色皮卡,20世紀60年代本田機車,一輛2006版梅賽德斯守護者和一輛紅色法拉利F430。
家庭/族群關係:她嫁給愛德華·卡倫,蕾妮斯梅·卡倫是其女兒。她的父親是查理·斯旺;母親蕾妮(Rene)嫁給了菲爾·德威爾(Phil Dwyer),即貝拉的繼父。貝拉把卡萊爾·卡倫和埃斯梅·卡倫視為自己的公婆,愛麗絲·卡倫、羅莎莉·黑爾和埃美特·卡倫以及賈斯帕·黑爾是其內兄弟姐妹。
人物經歷
過往
伊莎貝拉·斯旺即“貝拉”出生在華盛頓州的福克斯鎮。她的父母查理和蕾妮在她還是嬰兒時就離異了。貝拉與母親一起生活,並主要在加利福尼亞州里弗賽德和亞利桑那州鳳凰城長大。在2002年以前,貝拉每年暑假到福克斯看望父親並與他一起生活1個月,但貝拉不喜歡福克斯的氣候,當她年齡足夠大以後,她堅持讓查理在夏天到加州住幾個星期。
貝拉與加州和亞利桑那州的同齡人合不來,她總覺得與大家的步調不一致,就連與最親近的母親也有這種感覺。蕾妮性格非常外向,而且不切實際,常常心不在焉地對大量興趣愛好淺嘗輒止;由於生活必需,貝拉的性格結果變得與她截然相反。年紀很小時貝拉就承擔起很多家務。尚未成年時她就更喜歡像閱讀這樣的安靜的娛樂活動,部分原因是她格外笨拙。她天生就有很強的責任心,這一點在學業上也體現出來,貝拉的課業成績通常都得A。她的未來計畫是獲得教育學學位,並像母親一樣當教師。蕾妮的職業是貝拉發自內心尊重母親的一方面,然而,她打算教高中。
當蕾妮愛上並嫁給名不見經傳的棒球手菲爾·德威爾時,貝拉選擇搬到福克斯與父親共同生活,這樣蕾妮就能在棒球賽季與自已的新婚丈夫一起出門在外了。貝拉在2005年1月來到自己的出生地福克斯鎮完成高中學業。在來到福克斯高中的第一天,她邂逅了愛德華·卡倫。
第一部 《暮色》
貝拉將自己流放到了福克斯這個偏僻且終年陰雨的小鎮上。她怎么也想不到,就是這個選擇,讓她與他相遇在命運的十字路口。眼神交會的那一瞬,彼此之間已經明白,等待他們的,除了幸福的誘惑,還有危險的深淵。互相傾心的兩人,在愛情與危險間擺盪,一起度過新鮮而刺激的每一天,就像久違的陽光一樣,灑落在浪漫的暮光之城。
既然他擁有迷人的外表、超人的身體,又有看透人心的本領,那他究竟是何方神聖?而她只是一個天生運動神經質、皮膚蒼白得像生病一樣的普通女孩。相遇那年,他們都是十七歲。時間的輪盤對他是凝固的,對她卻是飛速轉動的。他的青春將永駐,她的青春終將腐朽,他們兩人的世界,真的存在著交集嗎?從亞當、夏娃偷食禁果開始,面對愛恨交織的欲望旋渦,人類總是無所適從。
第二部 《新月》
愛德華深深迷上貝拉,也喜歡上了她身上獨特的香味。無奈歡樂時光總是短暫的,在她十八歲生日派對上,貝拉不慎割傷了胳膊,流淌的鮮血勾起了愛德華家人嗜血的本性。為了保護自己心愛的人,愛德華和他的家族離開了福克斯小鎮。愛德華走後,貝拉的世界徹底坍塌了,她開始嘗試各種冒險的行徑,因為她發現,只要她一做危險的事情,愛德華的聲音就會出現在她的腦海里。貝拉自虐式的瘋狂舉動並沒有讓愛德華回心轉意,這時,年少不羈的雅各布出現在她蒼白的世界裡,他雖知貝拉心中另有他人,還是深情地陪伴、保護著她。一個是堅如磐石的冰冷異類,一個是熱情似火的炙熱狼人,貝拉將如何抉擇……愛德華誤認為貝拉已跳海身亡,承受不了如此突如其來的巨大打擊,他決定將一切作一個了斷。暮色漸漸隱退,等待他們的是天邊昭示著最漆黑的夜的一彎新月,貝拉和愛德華會墜入這萬劫不復的黑暗世界嗎?他們能夠在生命終點前搶回比自己還珍貴的對方,一起拯救這世間最令人心動的愛情嗎?
第三部 《月食》
即將中學畢業的貝拉陷入兩難的境地:她要在愛德華和雅各布中選擇一個戀人,而這個選擇極有可能引發卡倫家族和狼人族群之間的一場血腥戰爭……熱血沸騰的貝拉寧願選擇死亡以便與愛德華長相廝守,但是在他們結婚之前,愛德華不允許她這樣做。另一方面,雅各布的介入讓他們兩人的感情亮起紅燈,貝拉在探望受傷的雅各布時,雅各布竟將她帶到自己家中,乘機向她表白愛意,並不顧她的意願強吻了她。這被逼的一吻深印在貝拉心中,對於雅各布的感情,貝拉已經理不清了。
當貝拉為選擇戀人而備受痛苦煎熬的時候,她發現有人從她的房間偷了東西,目的是要循著上面的氣味嗅出她的所在之處。貝拉將過去種種意外聯繫起來,終於明白來自傳說中克蘭家族的維多利亞正是操控一切的幕後主腦。為了替死去的詹姆斯復仇,維多利亞正糾集一夥幫凶匆匆趕往福克斯,對愛德華和貝拉的生命造成了莫大的威脅,卡倫家族決定聯合狼人族群去應對共同的敵人。冰與火的矛盾不可調和,在愛與犧牲的天平上,貝拉發現她所要奉獻的不只是靈魂……
第四部《破曉》
當生命是你所能給予自己摯愛的人的一切時,你怎么可能不把生命獻給他呢?對於貝拉來說,無可救藥地愛上愛德華之後,生活既像是充滿甜蜜的幻想,又像是深不可測的可怕夢魘。不管她作出什麼樣的抉擇,都將牽動著兩個族群的命運。從兩人第一次牽手的那一刻起,貝拉和愛德華就明白對方是自己要找的另一半,愛情就像雨後的陽光一樣溫潤著他們的靈魂。幸福讓人覺得溫暖,卻又讓人如履薄冰。來自於不同世界的兩個人的禁忌之愛,像狂躁的風暴蹂躪折磨著兩顆脆弱的心。既然貝拉勇敢地作出決定,一連串空前的驚人事件便隨之展開,在這動盪的一年,誘惑與衝突將帶領她走向最後的關鍵時刻。貝拉飄舞的心緒終將情歸何處?她與愛德華、雅各布三人的最後命運又將會如何?有如漫漫長夜之後的破曉,這段驚心動魄、千迴百轉的羅曼史最終迎來了令人驚訝、屏息的結局。
第五部《破曉下》
愛麗絲預見了沃爾圖里即將到了,大家猜到一是因為,二是因為沃爾圖里不滿Cullen家族的壯大,他們想維護自己的權威與聲望。沃爾圖裡的首領阿羅一直都很想把愛麗絲和愛德華收歸旗下,愛麗絲和愛德華的叛逆已經讓阿羅心存不滿。貝拉心煩意亂,卡倫家族也很緊張。貝拉頭一次看到一貫平靜優雅的卡萊爾出現擔憂的神情,對於沃爾圖里那段恐怖的在貝拉還是人類的時候的那段記憶讓她更加恐懼,她擔心蕾妮斯梅遭遇不測。但沒有人能估到沃爾圖里什麼時候來。愛德華和卡萊爾商量著對策,而這時候貝拉和雅各布帶著蕾妮斯梅去狩獵,卻與Tanya三姐妹中的艾瑞娜不期而遇。艾瑞娜是Tanya三姐妹中的一員,雖然沒有直接服務於沃爾圖里,但對這個有幾千年歷史的V氏家族一貫衷心,艾瑞娜沒有等貝拉解釋,便認定卡倫家族創造了一個吸血鬼小孩(永生的孩子。意思是當一個小孩或者嬰兒變成吸血鬼),疾速趕到義大利沃爾圖里家族報告。這一刻開始,貝拉知道,一場毀滅性的災難將要來臨……
登場作品
出現劇集:暮光之城:暮色(2008)、暮光之城:新月(2009)、暮光之城:月食(2010)、暮光之城:破曉(2011)、暮光之城:破曉(下)(2012/11/16)
人物評價
我真正被征服的是電影中的那個角色貝拉,那個天生缺乏平衡感,在平地上行走也會出其不意地摔倒的渾身都是小傷疤的貝拉,愛德華說這是她可愛的一面,我說她的脆弱真的異常可愛。
小說作者梅爾沒有刻意地去雕飾貝拉這個人物,所以貝拉並非完美的典型,我覺得這來得更真實,更貼近我們的生活。有人連看都沒看過作品,都會仗著電影表象出來指手畫腳,我覺得那是不負責的意見。還有人說貝拉性格古怪,硬把她的不完美吊得老高老高,硬是不喜歡貝拉。我則不同,因為她的不完美,我更喜歡。事實上,別人眼中貝拉的“不完美”只不過是個“不喜歡”的幌子罷了,因為他們壓根兒就讀不懂她。依我看,不完美即是美,真實再可貴不過了。
《新月》讓我無法自拔地把淚灑的一個畫面不是愛德華和貝拉在義大利驚心動魄的重逢,而是貝拉孤獨的每一個細節,她在夜裡撕心裂肺地叫喊,她白日冒險尋找幻覺麻醉自己………
貝拉孤身一人抱膝坐在房間裡,靜看窗外的陰晴圓缺,十月、十一月、十二月……時間滴嗒滴答……配上Lykke Li的《Possibility》,基調是那樣冷,舒緩孤獨哀傷,原聲樂器配樂單純乾淨,單個鋼琴鍵發出的單音,有點類似鼓聲的低沉古直,Lykke Li沙啞的童音,像小孩發出的憂鬱的嘆息,像曠野里靈魂的哭訴,像唱詩班的哀禱,徘徊在地獄與天堂的邊界點上,有種時過境遷物是人非感,越是孤獨越是感傷越想聽,所謂麻木,像貝拉所說,痛苦是好的,痛苦可以讓她感覺到愛德華的存在……看著,聽著,一陣百年孤獨般肆虐的悲涼衝擊著每一根神經,讓人禁不住伸出手來撫慰和保護這個受傷的女孩,我哭了,不止一次,好幾天都無法自拔,淚乾化作貝拉愛,愈來愈愛,濃烈甘醇……徒有靈魂卻不曾活過,蒼白無力,勝似“英雄無用武之地,撫劍四顧茫茫”的一曲悲歌,一聲低吼,撼動了山谷。生命何去何從,欲在愛人懷裡死去,可愛人的胸懷在哪裡?
我欣賞伊莎貝拉·斯旺,她的個性太鮮明,她太有血有肉,她太真實感人。
她愛護自己的內心感受,她保持真性情的女人心,她是女人中的偶然卻造就了女人的傑作,她讓生活純淨。
吸血鬼、狼人、人類,她的世界如此奇妙,她的內在如此迷人,走進她就像一次穿梭時空的奇幻之旅。
別林斯基說:典型即是一個人,又是很多人……在他身上包括了很多人,包括了那體現同一概念的整個範疇的人們。貝拉就是這樣一種典型,她把幾類人的性格都包攬了,我從她身上照出我太多的面,跟她重合的面,她比我自己更能找到自己,像是我的藝術知己。
欣賞貝拉,欣賞她的孤獨,孤獨里舒服的安靜。我喜歡安靜,可我的外表並不安靜,但安靜並不寫在臉上,而是刻在心裡,我追求內心的純淨,善待獨處,貝拉全做到了這點。不管外面的世界有多熱鬧,不管人心多么險惡,她始終能守住安靜的孤獨,享受孤獨,保持自我,本色生活。
欣賞貝拉,欣賞她奇怪的獨特的謹慎的思維方式。她洞察周圍的一切,對認準的事物窮追不捨,直至答案天光盡漏。她帶著問號小心求證,求證愛德華的身份,求證愛德華的真實感受,證實自己的猜測,發展結果,與他相愛,不問值得不值得。她與眾不同卓爾不群的思想讓多少人搔殘了左腦,我的世界豈能輕易讓你闖入?不,我的世界可以讓你進來,但是,請安靜,而且,非請勿進,非誠勿擾。本是神秘,本是奇特,本是鶴立雞群,而又散發出“普通女孩”的假象,虜獲了一個世紀以來都孤身的愛德華的冰冷心,引起了生性好鬥的艾美特的強烈的好奇與興趣,占領我……
欣賞貝拉,欣賞她的脆弱,脆弱得可愛。天生運動神經差就是她的脆弱——在體育課上的不知所措,在平地上無意地摔倒,在叢林中的擦傷……“笨拙”的動作,我覺得這是多么可愛啊,有種讓人想保護的衝動。
欣賞貝拉,欣賞她的堅強,允許你把這當作不完美的倔強。她總是以一副強勢的姿態屹立在人群之中,不願意被視為弱者,她甘願負著重擔,在煩勞的生命壓力下呻吟流汗。她喜歡陽光燦爛的鳳凰城,卻偏偏把自己流放到終年不見天日的福克斯,然而她熬過來了,她克服了墳墓般的陰冷對肌膚上的折磨。她是怎樣壓制住心底的憎恨而對查理說了當年蕾妮離開他時說的那番殘忍的話,她一面要尊重查理,保證查理的安全,一面又要顧及卡倫家,還有蕾妮。她活在多重壓力之下,她的壓力已經夠大了,超過她雙肩所能承受的極限。結果是,壓力教她堅強。愛德華離她而去,她的世界從此失衡,可她沒有輕生,她用唐吉訶德的騎士精神把自己囚禁在幻象中,麻醉自己,也許這個做法很冒險很愚蠢,但她沒有死去已經是十二萬分的強大了,因為照她對愛德華的愛的分量推算,愛德華的離去足以讓她死去千百萬次。換成其他人,不定早就一命呼呼了。在她的堅強里,我還能瞥見一絲耀眼的冷靜與理智,她沒有因為愛德華的離開而大鬧一場,鬧著去找愛德華,她安靜地接受事實,尊重愛德華的選擇,繼續自己的學習與生活,縱然一切都沒有了理由。
欣賞貝拉,欣賞她的無私。無私包括了太多太多,對同學的寬容,對朋友的義氣,對親人的所有的愛。她知道傑西卡喜歡邁克,所以總是溫婉地謝絕邁克的殷勤,鼓勵傑西卡的主動,成人之美,儘管夾在他們兩之間左右為難,但她還是默默地付出。當她與卡倫家族遇上強敵詹姆斯,她說詹姆斯要的只是她自己,她要一個人走,這樣爸爸就不會被盯上,卡倫家族也不至於為她而一夜之間離開福克斯,爸爸也不至於因為卡倫一家的消失而讓聯邦調查局調查他們。她說任何人因為她出事都是無謂的犧牲。當她聽到電話那頭媽媽急切的聲音時,不顧一切地奔向虎口——詹姆斯手中,為救媽媽一命。她想承擔所有的一切的發生。她把自己流放到福克斯不只因為蕾妮的改嫁,更因為要替母親填補查理多年來寂寞的心,當她看到查理空空如也的電冰櫃時,她明白了留在父親身邊,做父親喜歡吃的的東西已然責無旁貸。當她投進愛德華的懷抱,還把愛德華的情敵雅各布當至親好友,她堅定的選擇傷害了雅各布,她處於深深的自責當中,儘管我們都認為她選對了路……為什麼她的眼裡常含著淚水?因為她對這一群體深沉地忘我。
欣賞貝拉,欣賞她的自私。她愛得夠深遠夠偉大夠光榮夠冒險夠專一,這是美好的自私,除了愛德華,沒有其他。有網友說貝拉愛得太自私,完全不考慮家人和朋友的感受,除了愛德華和雅各布。有嗎?那為何當詹姆斯追捕她時,她還歇斯底里地呵斥愛德華讓她回去見查理,不要丟下查理一個人不管?為何她聽到蕾妮的聲音時奮不顧身地奔向芭蕾室?為何愛德華離開她時,她不丟下父親跟著愛德華一起走?可是,當時貝拉就處在熱戀中啊,貝拉是人不是神,她有權利釋放自己的情感。再說,難道愛就不能自私嗎?在自己的愛情里自私難道有錯嗎?愛情里的自私並沒有跨越界限去觸犯親情,貝拉的愛情,親情,友情各自完好,互不侵犯:三者之間沒有自私,但三者本身很自私。貝拉自私的愛著身邊的家人,親人,朋友。在人生低谷里,落魄外表下最真誠的靈魂,真誠卻不被理解,叫我怎能不淚流,不愛憐?無私地為他人著想,自私地愛著他人,貝拉本身就是一個對立統一的矛盾體。
欣賞貝拉,欣賞貝拉的勇敢。愛上一個對自己的血液如饑似渴的吸血鬼,跳進隨時都會有生命危險的愛情陷阱里,這要付出多大的勇氣,只有貝拉知道。當羔羊愛上獅子,羔羊唯獨害怕的是失去獅子,多偉大的羔羊啊。愛德華邀請貝拉去卡倫家時說了一句話:“貝拉,你不是害怕將要面對一家子的吸血鬼,而是害怕這些吸血鬼不歡迎你!”你說你有多勇敢,貝拉?當你被壞人追堵到角落時,仍然沉著冷靜,做著抗爭的準備,而不是尖叫或屈服;你明知道跟吸血鬼在一起有危險,你明知道狼人情緒不穩定……可是你義無反顧地做了,勇敢的心告訴我,貝拉,你的名字叫勇敢。
欣賞貝拉,欣賞貝拉的低調,華麗的低調。她從不喜歡被關注,最好如一顆渺小的塵埃,大地知道我的存在就可以了。誒,真的喜歡她這種陶淵明世外桃源般的精神,還有點烏托邦的味道。相反,正是她這種不想被關注的安靜的低調給她罩上了魅力的光環,就像現實中的克里斯汀·斯圖爾特漠視時尚的簡單裝束,倒成了美國青少年爭相模仿的神聖,“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貝拉魅力實在勢不可擋。打她左腳邁進校大門,她的獨特的魅力便像磁鐵一樣吸引了眾人的注意力,像把枷鎖鎖住了眾人的眼球,成為新學校當之無愧的新寵兒。然而她討厭這樣被包圍著,沒有自由,她不要萬事通埃里克將她宣傳到學校主頁,她不要安吉拉到處拍照報導,板報頭條完全不是她的胃口。一個又一個男孩邀請貝拉做舞伴,然她卻心如止水,漣漪不起,一笑而過,絲毫沒有沉浸於被邀請的甜蜜當中。要知道一般女孩子被男孩追求是何等的感到優越感,要知道換了愛慕虛榮的女孩被男孩追求,心胸早就蕩漾到太平洋中心了!她從不在意自己的生日,她不想自己的生日“大眾化”,她對生日禮物也是那樣冷漠無情,甚至厭惡這種形式的毫無意義:無論是什麼,我的生日不需要禮物,甚至不需要別人的注意。當我發現自己與貝拉之間這個鮮為人知的共性——對生日的無所謂,我更喜歡貝拉了,再找不到這樣志同道合的形象了,至少在這一點上是這樣。貝拉就是如此,角色高調我低調。她對外界的反映是出了奇的平靜,喜怒哀樂控制到最精確值,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欣賞貝拉,欣賞貝拉的真淳自然。在物慾橫流之花花大世界裡,她就是唯一一片沒有刻下人類足跡的原始大陸,不隨波逐流,不流於世俗,不為權錢所動。愛德華的錢,我看不見;羅莉莎的M3我看不見;愛麗絲的衣櫥,我看不見……我唯一看得見的是人心,人心就是江湖。
欣賞貝拉,欣賞貝拉簡單的著裝風格。貝拉一貫的穿衣作風是T恤、襯衫+牛仔褲+匡威帆布鞋,喜歡牛仔褲,喜歡匡威鞋,對極了我的喜好。樸實無華的穿著下是她神秘迷人的氣質,反襯,就是反襯。
欣賞貝拉,欣賞貝拉的美貌。書里說貝拉並不出眾,可是電影卻撒了謊:她那張輪廓清晰、五官精緻、完美組合的臉,宛然古希臘神話的女神,是米開朗琪羅巧奪天工的不加雕飾的塑像,屹立於奧林匹斯山巔,“金蘋果”的光芒只圍繞著她綻放。
欣賞貝拉,欣賞貝拉的真實坦誠。明辨是非,%N#H#%愛憎分明,取捨乾淨,不拖泥帶水,給追求者以最鮮明的回絕,不留半點餘地。對吸血鬼、對狼人、對人類,她坦誠如一塊透明無暇的翡翠,但卻始終明了該呈現什麼,隱藏什麼。她的一舉手一投足都是自然流露,本色反映,不矯揉造作,真實可以觸摸,沒有距離。
孤獨、安靜、謹慎、脆弱、堅強、自私、無私、勇敢、低調、簡單、美麗、真淳、自然、真實、坦然……還不夠獨特嗎?她還神秘,神秘得連沃爾圖里家族領頭阿羅都讀不懂她的思想;她還強大,強大到簡都無法讓她遭受痛苦幻覺的侵蝕……
簡單的外表,複雜的內在,像一株仙人掌,只是刺,簡單的刺,但每一根都是不一樣的形狀;雖渾身是刺卻可以觸摸,每一根都標榜不一樣的感覺,複雜的內涵。
這,就是我想對伊莎貝拉·斯旺——我的藝術知己所要說的全部。
貝拉,我的藝術知己,勝似知己,願這個藝術形象,燦爛依舊。
貝拉看似與一般女孩子無異,甚至好些能力還不如一般女孩子,比如身體的協調平衡能力,比如一般女孩子都懂得的要趨利避害,要打扮自己,這兩點女生必備的處世哲學在貝拉身上似乎都不適宜。在現在這個所謂競爭的社會裡,貝拉這個樸素的外在形象顯得多么不合時宜,多么的落伍,也難怪許多影評人在談到貝拉這一形象時紛紛蹙額,驚呼有貝拉這樣女兒的母親是悲哀的。但就其內心世界而言,貝拉堪稱世界少女的role model。
首先貝拉有著相當強的自理能力,書里曾多次提到過貝拉的母親有著孩子一般的性格,表現在不顧自己的年齡與體質去玩危險的遊戲,腦子裡總突發不合實際的奇想,粗心等諸如此類,每到這時貝拉就會善意的提醒她,時時照顧著她,後來貝拉來到福克斯鎮,又包幹家里的一伙食,衛生工作,照顧自己的單身父親。其實若貝拉沒有很強的自理能力,她也不會主動提出暫時離開母親。貝拉只有17歲,卻能在將自己的生活安排的有條不紊的情況下兼顧父母,試問我們這些自認為比貝拉聰明的孩子有幾人能夠做到?應試壓力的迫使下,我們忙學習都忙的焦頭爛額,自己生活方面的瑣事自是糟糕的不必說,就更別提照顧父母了。當然有人會說我們不如貝拉的自理能力是中美迥異的教育制度使然,但這不屬我在這裡討論的問題範疇。或許又有人說許多孩子都是在沒有母親的陪伴下長大的,他們也生活的很好,但問題在於有多少孩子會出於對母親幸福的角度考慮離開母親而“離群索居”。
其次,當然這一點也是我被貝拉深深感動最重要的原因,貝拉很善良,而且時時站在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總希望自己能給他人帶來幫助。在她細膩敏感的心感受到了母親難以兼顧菲爾和她的為難後,她毅然決定暫時離開母親,與父親生活,試問當我們遇到類似情況時,我們又會何去何從?會像貝拉一樣離開自己成長並無比熱愛的家鄉,離開有美麗溫柔的陽光的繁華都市而走進終年陰雨的淒涼小鎮,眼睜睜看著母親與繼父的甜蜜,自己卻獨品寂寞孤獨的苦茶?或許又會有人說,貝拉沒那么決絕,她的內心有過許多動搖與猶豫,但正是原著對此時貝拉內心去或留矛盾掙扎的細緻刻畫,才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貝拉。她不是神,她是人。是人,就會有人的七情六慾;是人,在離開母親,離開家園時就會感到傷心與失落。有人慾的貝拉才是更加真實,更加符合人之常情的,才是更能引起讀者共鳴的。貝拉的善良還表現在她來到福克斯鎮後與當地同學交往的方方面面,這裡就不詳盡的展開。貝拉的善良在與吸血鬼家族的交往中更是體現的淋漓盡致:看她和愛德華在一起時的文字吧,在她知道自己的血液給愛德華造成多么大的誘惑,在明白愛德華怕無意間自己鋼鐵般堅硬的身體傷害她的擔心後,她時刻注意著自己的一舉一動,生怕給愛德華帶來更大的困擾。可能有人會不屑,認為戀愛中的人做到像貝拉這樣時刻考慮愛人的感受是很正常的,但,試想,當你長年面對著你愛的人,靠近也不是,離遠了也不是,每當慾火正盛時出於安全考慮都得終止,迫使自己恢復平靜,這樣的愛誰禁得起?產生愛很容易,但要想維持愛卻很難,愛本身由於時間等原因會逐漸變得淡漠。換言之,愛本身就會出問題,所以維持愛的不是愛本身,而是一種責任,一種善心。貝拉的愛面對的問題更大,但她始終不渝,沒有強大的善心是絕對做不到這一點的;再看下面這一幕,《暮色》最後貝拉被詹姆士盯上,卡倫家族決定傾巢出動為保護她而戰鬥,看看書上對貝拉此時的心理活動,言談舉止的描述,可以知道她此時到了崩潰的邊緣,雖然她還不是卡倫家族的一員,但她內心為這個家族的成員可能會為保護她而死而受傷感到萬分的驚惶和痛苦,她甚至決定自己以孱弱的凡人之軀對抗強大的吸血鬼詹姆士,最後她不是脫離卡倫家的保護,不顧自身安危去獨自面對詹姆士了嗎?她這是希望用自己的死來保護卡倫家的安寧呀!用書中愛德華的話來說,貝拉只是一個脆弱的小女孩,她甚至都意識不到自己有多么脆弱。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脆弱的女孩寧願棄生命,以期力挽狂瀾,拯救卡倫家族於危難,這得需要一顆多么寬大博愛的心!試問,我們會為保護別人而犧牲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嗎?中學的老師提到西方的個人主義時常常嗤之以鼻,冠之以自私、冷漠、無情等字眼。但我固執的相信當老師們看了《暮光》後會對個人主義有全新的見解,至少是發自內心的而非follow the herd。
同時貝拉帶給我的也是一個獨立自主,為追求自己的理想,自己的目標勇敢執著的女性形象。她明明知道愛德華是個吸血鬼,她明明知道跟愛德華在一起預示著無窮無盡的危險,她明明清楚地知道等待著自己的是什麼,獵人、毒液、死亡···但她不怕,而以自己脆弱的身軀,自己微弱的力量勇敢面對前方的激流,她要自己把握主宰自己的命運,她要自己掌控自己的人生,她要自己選擇自己的道路,為了心中的光明,她無所畏懼!這給我的內心帶來了無比大的震撼。前不久剛看完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故事裡所有的女子都無疑是男權制度下的犧牲品,無論是地位尊貴的小姐還是低下的丫鬟都無法逃避她們的宿命,在家從父,長到十六七歲被逼嫁到夫家,夫婿人品如何,做父親主人的自然不會在意,他們在意的只是對方家的“名望”,這些女子在夫家要么被逼死,要么被虐待死,幸運一點則生孩子難產死。這就是大多中國傳統女子的宿命:驚人的一致,滿是哀號、血淚與絕望。晚一點吧,民國的女子也無非是張愛玲筆下那繡在紫色緞子屏風上的鳥,年深月久了,死也死在屏風上。五四期間傳入國內的娜拉出走的故事總算給我們中國女性帶來了希望,但希望總歸是希望,與具體的實踐還是有距離的,不然魯迅也不會有娜拉走後會怎樣的喟嘆了。步入現代社會,隨著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女性的地位也在逐步提升,女性也有了擇伴的自由,但女性對男性金錢等方面的依附,女性在家庭生活中與男性地位的不平等等諸多現象仍普遍存在著,這表明我們女性,至少我們中國女性,仍是不很自由的。我常想,雖說中國如此多女性吸血鬼迷,但有一天當愛德華似人物真正站在大家面前,大家也是不會跟他一走了之的。父母的阻撓,鄰里的質疑,傳統觀念的不容,使愛德華只可能出現在我們的幻想里,只可能成為一種意識,始終只可能是形而上層面的。當然有人會說了,吸血鬼是不存在的,所以類似的假設並不成立,好吧,退一步講,比如作為一個有遠大志向,想大學畢業後繼續鑽研學問以期在學術上有所建樹的女性,突然有一天父母對你說由於家庭經濟條件有限,希望你大學畢業後就出來找工作,你聽後會作何感想?你能忍心拂了父母的意?父母含辛茹苦的養育你多么辛苦呀,好不容易你長大了,能賺錢了,正等你孝敬,你這時會緣理想故不顧兩鬢斑白的父母的心意毅然大聲說:“不,我要繼續讀書,追求理想。”,然後砰一聲關上門,拂袖而去,幾年不歸?我想,這樣的可能性很小,除非你是魯迅筆下的狂人,思維方式與常人大相逕庭。所以女性在追求理想方面是很不自由的:家庭的牽絆,傳統觀念的阻撓使女性在獨立自主道路上舉步維艱。再來反觀貝拉,我們會發現她的舉動是多么的不同流俗!當然這恐怕與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傳統有關,古希臘就是崇尚自由奔放獨立進取的國度。但,即便是這樣,西方女子的命運也比我們中國的強不到哪去,優秀女子的評判標準只是在於她是否有助於丈夫的事業,女子仍是男子的依附品,美狄亞的行為也算是驚世駭俗的了。
貝拉還有許多優秀的品質,值得各位賢才去品味,去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