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莎貝拉·勃蘭特(魯本斯油畫)

伊莎貝拉·勃蘭特(魯本斯油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伊莎貝拉·勃蘭特》是佛蘭德斯畫家彼得·保羅·魯本斯於1625年前後創作的畫作。

魯本斯與伊莎貝拉伉儷情篤,伊莎貝拉此時三十四歲,她的矜持、文靜與內心和諧的微笑,正是畫家所要刻畫的妻子的性格。肖像被畫得很精細,伊莎貝拉右手持一珠寶盒,左手搭在右胸側的飾帶鈕扣上,用漂亮和生動的色彩筆觸描繪出來,顯得線條十分流暢;人體形象,畫得骨質健壯,十分肉感,這是魯本斯筆下的婦女形象的特點,也許正是畫家眼裡的理想美的標準。對畫中手的描繪,從某種角度上看,似乎要比達文西的《蒙娜麗莎》的那雙手畫得還要情深意濃些。

基本介紹

創作背景,藝術鑑賞,作者簡介,

創作背景

魯本斯回到安特衛普後,先後完成了一系列著名的肖像。他開始畫父、母、兄、姐等人的肖像。一幅《戴金盔的兄長像》是這些肖像中畫得最成熟的一幅;與此同時,他也畫了許多自畫像,至於以自己的妻子伊莎貝拉·勃蘭特為模特兒的肖像則更多了,一些主題性繪畫也常以她為模特兒。在肖像畫中,唯獨數這一幅《伊莎貝拉·勃蘭特》在表現上最富深情厚意。
《畫家和伊莎貝拉婚禮》1609《畫家和伊莎貝拉婚禮》1609
此畫作於1625年前後。在20世紀20年代,魯本斯的肖像畫大都是以盛裝人物來表現的,被畫者往往外表上顯得雍容華貴,如《瑪麗·美第奇肖像》(約1622-1625年間,藏馬德里普拉多美術館)、《厄林德爾伯爵與其家屬肖像》(1620年,藏慕尼黑),等等,這一幅肖像顯得比較樸素,儘管伊莎貝拉也是盛裝打扮,然而形象卻予人以一種親切之感。它與後來畫的另一幅婦女肖像《蘇姍娜·芙爾曼肖像》,不論在人物情緒上,還是在表現氣質上格調迥異。

藝術鑑賞

魯本斯與伊莎貝拉結婚至此已滿16年,伉儷情篤。我們似乎能從肖像上看出畫家的內心世界。還有一點是,當這幅肖像完成的第二年,伊莎貝拉·勃蘭特就因病去世。對於畫家來說,它是最後給他留下來的一張熟悉的面容。不妨說,畫家在這幅畫上澆注著畫家對妻子16年的燕爾情誼。如果說,妻子之死是畫家抱恨終天的大事,那么這幅肖像就是他唯一的慰藉。
1623年至1626年1623年至1626年
魯本斯被女執政任命為外交顧問是在1621年,開始涉足外交事務並被封為貴族頭銜是在1624年。事業與家庭幸福的雙重精神力量是我們欣賞這幅肖像畫時理解畫家內心的依據,伊莎貝拉此時已三十四歲,徐娘半老,她的矜持、文靜與內心和諧的微笑,正是畫家所要刻畫的妻子的性格。肖像被畫得很精細,伊莎貝拉右手持一珠寶盒,左手搭在右胸側的飾帶鈕扣上。這一雙手的描繪,從某種角度上看,似乎要比達·文西的《蒙娜·麗莎》的那雙手畫得還要情深意濃些。
魯本斯與伊莎貝拉伉儷情篤,伊莎貝拉此時三十四歲,她的矜持、文靜與內心和諧的微笑,正是畫家所要刻畫的妻子的性格。肖像被畫得很精細,伊莎貝拉右手持一珠寶盒,左手搭在右胸側的飾帶鈕扣上。這一雙手的描繪,從某種角度上看,似乎要比達·文西的《蒙娜·麗莎》的那雙手畫得還要情深意濃些。
當這幅肖像完成的第二年,伊莎貝拉·勃蘭特就因病去世。對於畫家來說,它是最後給他留下來的一張熟悉的面容。不妨說,畫家在這幅畫上澆注著畫家對妻子16年的燕爾情誼。

作者簡介

彼得·保羅·魯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6.28——1640.5.30),法蘭德斯畫家,是歐洲第一個巴洛克式的畫家。出生於德國的茨根小城一個律師家庭。9歲時隨父母移居佛蘭德斯,定居安特衛普。父親去世後,母親送他進一所拉丁文學校學習,他能閱讀古希臘羅馬書籍原著。1608年,與名律師兼人文主義者布蘭特結婚,畫家為妻子畫過不少著名的肖像,所作一批以宗教和神話為題材的油畫《復活》、《愛之園》、《末日審判》等,筆法灑脫自如,整體感強。特點是將文藝復興美術的高超技巧及人文主義思想和佛蘭德斯古老的民族美術傳統結合起來,形成了一種熱情洋溢地讚美人生歡樂的氣勢宏偉,色彩豐富,運動感強的獨特風格,成為巴洛克美術的代表人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