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是蜡祭祝辭,辭句帶點命令口氣,實際上是求八蜡之神消除自然災害,使人們生活得以安定。歌辭句式整齊,文字技巧已相當熟練,不可能出於傳說中的伊耆氏時代,後代追記時大概已加潤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伊耆氏臘辭
- 屬於:蜡祭祝辭
- 實際上:是求八蜡之神消除自然災害
- 特點:句式整齊,文字技巧已相當熟練
伊耆氏蠟辭原文,譯文,禮記.效特牲相關原文,《伊耆氏蠟辭》,
伊耆氏蠟辭原文
土反其宅。水歸其壑。
昆蟲勿作。草木歸其澤。
解釋
伊耆(qǐ)氏,即神農氏。蠟辭,周代十二月蠟(臘)祭祝願之辭。
譯文
土,返回它的原處!
水,回到它的溝壑!
昆蟲,不要過度繁殖!
草木,回到它的沼澤!
此為年終臘祭百神時的咒語式祭歌,帶有命令色彩,喝令神化的土、水、昆蟲、草木各歸其位,各盡其職,以保護農作物的生長,不要危害人類。語辭堅決而凌厲,表現先民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信心,帶有較濃原始宗教意識。
禮記.效特牲相關原文
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為蠟。蠟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蠟之祭也,主先嗇而祭司嗇也。祭百種以報嗇也。饗農及郵表??,禽獸,仁之至,義之盡也。古之君子,使之必報之。迎貓,為其食田鼠也,迎虎,為其食田豕也,迎而祭之也。祭坊與水庸,事也。曰:“土反其宅,水歸其壑,昆蟲毋作,草木歸其澤。”皮弁素服而祭。素服,以送終也。葛帶榛杖,喪殺也。蠟之祭,仁之至,義之盡也。黃衣黃冠而祭,息田夫也。野夫黃冠。黃冠,草服也。大羅氏,天子之掌鳥獸者也,諸侯貢屬焉。草笠而至,尊野服也。羅氏致鹿與女,而詔客告也。以戒諸侯曰:“好田好女者亡其國。天子樹瓜華,不斂藏之種也。” 八蜡以記四方。四方年不順成,八蜡不通,以謹民財也。順成之方,其蠟乃通,以移民也。既蠟而收,民息已。故既蠟,君子不興功。
《伊耆氏蠟辭》
這首上古歌謠選自《禮記·郊特牲》。
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以後,開始出現了原始農業,隨之而來也就有了為農業進行祝禱的宗教祭祀活動。這首《伊耆氏蠟辭》便是一個叫伊耆氏(有說即神農氏)的部落首領“臘祭”時的祝辭。“蠟辭”即“臘辭”。古人每年十二月祭祀百神,感謝眾神靈一年來對農作物的福佑並為來年的豐收祈福,稱作“臘祭”。由於我國社會長期停滯在以農業為主的自然經濟階段,臘祭的習俗至今還在我國農村的一些地方保留著。
這篇祝辭從農業生產的角度分別從土、水、昆蟲、草木四個方面提出祝願,每一句正好說著一個方面。
先說“土”,希望“土反其宅”。“反”,同“返”;“宅”,居住的地方,這裡指原地。全句說,土返回它的原地,是希望田土不流失的意思。一說是祈求用於蓄水與障水的堤防安穩、牢固的意思。
次說“水”,希望“水歸其壑”。“壑”,這裡指窪地。全句說,水流向它的窪地,是希望水流不要泛濫成災的意思。
再次說“昆蟲”,希望“昆蟲毋作”。“昆蟲”,指螟、蝗等農作物的害蟲;“毋”,不要;“作”,興起。這一句是希望昆蟲不生,免除蟲災。
最後說“草木”,希望“草木歸其澤”。“草木”指危害莊稼的稗草、荊榛等植物。這一句希望草木返回它們的沼澤地帶,不再危害莊稼。
所舉土、水、昆蟲、草木四物,與農業生產的好壞關係至為密切。原始部落生產力低下,對於這四物的災害難以控制,但又覺得非要控制不可。這種矛盾心理就體現在虔誠莊嚴的“蠟辭”形式中。四句詩,句句都是願望,又都是命令;既都是祝辭,又都是咒語。一種原始人心靈深處的動盪、不平衡,通過這四句歌謠被表達了出來。閱讀這首祝辭,讀者的眼前仿佛閃現出一群原始人,他們正在曠野之中舉行莊嚴肅穆的祝禱儀式。當讀者設身處地、神思飛越地逐一念起這一句又一句的祝辭時,在心靈深處似乎也能感受到中華民族的祖先當年有過的那種動盪和不平衡的感情,並由此獲得了藝術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