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瑪堪集成》,由黑龍江省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該書分上、中、下3卷,總計230餘萬字,共收錄圖片300餘幅,伊瑪堪說唱48部,此外還精選了伊瑪堪傳承人口述史、伊瑪堪調查報告、伊瑪堪藝人和翻譯家的介紹等內容,比較完整、客觀、系統地反映了赫哲族伊瑪堪說唱的全貌,收錄了詮釋伊瑪堪說唱傳承區域、代表性傳承人、歷史淵源、表現形態、文化價值、瀕危狀況及保護的重要理論學術文章。
基本介紹
- 書名:伊瑪堪集成
- 出版社:黑龍江省人民出版社
- 主編:宋宏偉、劉魁立
- 字數:230餘萬字
主要內容,智慧結晶,活態傳承,多視角研究,
主要內容
由黑龍江省文化廳組織編纂,前後歷時三載而成的《伊瑪堪集成》(以下簡稱《集成》),已由黑龍江省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著名民俗專家、中國社科院榮譽學部委員、中國民俗學會理事長、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劉魁立任《集成》名譽主編,黑龍江省文化廳黨組書記、廳長、省非遺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主任宋宏偉任主編。
《集成》為三卷本,分緒論和七個篇章,共收錄伊瑪堪說唱48部,圖片300餘幅,總計230餘萬字,比較完整、客觀、系統地反映了赫哲族伊瑪堪說唱的全貌,收錄了詮釋赫哲族伊瑪堪說唱傳承區域、代表性傳承人、歷史淵源、表現形態、文化價值、瀕危狀況及搶救保護的重要理論學術論文。可以說,該書囊括了迄今為止發現的所有存世赫哲族伊瑪堪說唱,內容豐富,資料翔實,圖文並茂,融專業性、學術性、文獻性、鑑賞性和知識性於一體,是赫哲族伊瑪堪說唱挖掘整理的一次歷史性總結和搶救成果的全面呈現,是黑龍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重大成果,具有極高的文獻收藏、學術參考和檔案文化普及價值。
智慧結晶
赫哲族世居我國東北三江流域,是一個只有語言沒有文字的古老民族,在獨特的自然環境中,創造了別具一格、豐富多彩的漁獵文化。伊瑪堪說唱——赫哲族特有的一種口耳相授、世代傳承的古老民間口頭說唱藝術,就是赫哲族傳統漁獵文化的結晶,是族文化的標誌和象徵,對於存續赫哲族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認同感和凝聚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體現著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
《集成》第一、二篇,共收錄伊瑪堪說唱作品48部。如果算上不同版本的篇目,則多達67部之多,其中長篇14部,短篇34部,故事19部。由於歷史原因,對瀕危的赫哲族伊瑪堪說唱蒐集、整理非常困難。1934年,我國著名民族學家凌純聲在實地調查報告《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一書中,首次在境內以文獻形式記載了伊瑪堪說唱故事。自20世紀80年代起,赫哲族伊瑪堪說唱才經過有關人員的翻譯、整理,以漢語的形式陸續彙編成集出版。《集成》收錄了從上世紀30年代起民族文化保護工作者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者經過艱苦卓絕的工作,搶救出的極為珍貴的伊瑪堪說唱作品遺存。其中,包括凌純聲《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中的《木竹林》《什爾大如》《阿爾奇五》等19篇伊瑪堪說唱故事,以及新中國成立後,尤志賢、馬名超、王士媛、黃任遠等專家學者採錄的《安徒莫日根》《滿都莫日根》《木都力莫日根》《香叟莫日根》等傳統長篇伊瑪堪說唱名篇。此外,還包括近些年新蒐集到散失於民間的一些作品,有的還是首次出版。如《窩呼德莫日根》,是清初以來流行於烏蘇里江一帶的伊瑪堪說唱,1983年由著名伊瑪堪藝人葛德勝說唱,伊瑪堪說唱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其女兒葛玉霞整理。這些作品,可以說是幾代人智慧與心血的結晶。對於這些作品,儘管當時採錄的初衷及方式不盡相同,但為日後對伊瑪堪說唱進行全方位、多視角和跨學科的理論研究,提供了珍貴的資料。同時,其規範、嚴謹的採錄實例,對非遺保護重要組成部分的田野調查,具有借鑑和指導的意義。
活態傳承
第三篇“注音伊瑪堪”是將葛德勝說唱的《滿都莫日根》《沙倫莫日根》,由赫哲族翻譯家尤志賢用國際音標逐字標註,並翻譯成漢字。伊瑪堪說唱的傳承主要是以口耳相授、家族傳承的方式,在赫哲族語言幾近消失的情況下,注音記錄的方式不僅可以為傳承人提供統一教材,而且更有利於伊瑪堪說唱擴大傳承地區、拓展傳播範圍。
在《集成》的第四篇“伊瑪堪音樂”中,對伊瑪堪說唱的音樂分類及曲調結構進行了重新調整和確認,將之分為吟誦調和敘事歌調兩類。其可貴之處在於,過去其音樂是以內容、篇幅進行分類,現在改為以音樂本體的體裁功能及形態特徵作為分類的標準,從音樂分類學的角度看,這無疑是進了一步。這一部分,共收錄伊瑪堪唱腔曲譜53例,其中大唱41例,小唱8例,選段4例。
20世紀80年代,葛德勝、吳連貴、尤樹林、尤金良等著名藝人曾錄製了一批盒帶。而今,這些人大都已離世,這些錄音成為絕響。《集成》將之記錄下來,譯成曲譜,方便了伊瑪堪說唱傳承,還解決了自然傳承傳播中出現的遺忘或記憶模糊等問題,為資料的存儲提供了條件,既有益於靜態保存,又便於活態傳承。
多視角研究
在第五篇“傳承人口述史”和第七篇“歌手、翻譯家簡介”中,分別介紹了葛德勝、吳明新的口述歷史,以及部分歌手、翻譯家和國家級、省級代表性傳承人的傳記與簡介。記錄了伊瑪堪歌手舊社會“吞聲”和新社會“放聲歌”的人生歷史,再現了學者搶救保護伊瑪堪說唱的艱辛歷程和執著、堅守精神。
黑龍江省近年來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大力保護和延續傳承,開拓性地提出了記錄式、研究式、活態式、生產式、傳播式和整體式等保護方式。從第六篇“伊瑪堪說唱調研”中得悉,赫哲族伊瑪堪說唱的搶救、保護與傳承上取得了歷史性突破,使保護成果在國內和國際的影響日益增強。目前,黑龍江省已經先後成立了5個赫哲族伊瑪堪說唱傳習所,結合傳承人掌握的“大唱”片段和“小唱”,以傳統的伊瑪堪說唱《希特莫日根》為統一教材,恢復傳統“大唱”,全面、系統、科學、活態地開展傳承活動。對赫哲族伊瑪堪說唱的保護工作,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
《集成》的“緒論”對幾代專家伊瑪堪研究成果進行了全面總結和闡釋。值得一提的是,它從文學的角度,將伊瑪堪作品分為三種類型:其一為“莫日根——闊力”型。此類型一般被赫哲族說唱藝人稱為大唱,是伊瑪堪作品的源頭,是其最原始、古老的部分。其特徵是體現最初赫哲人“萬物有靈”的思維模式,以及與薩滿文化密切聯繫的世界觀和神靈觀。其二為“傳奇故事型”。此類作品的最大特點首先是“非英雄化”,即“莫日根——闊力”主軸的消失,突出故事的傳奇特徵;且有自由性,即敘事結構的自由,突破了頌揚薩滿英雄的老套路;還具有多彩性,即故事情節曲折生動,人物形象更趨於鮮活,說明伊瑪堪已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第三種類型是“生活故事型”。此類作品被伊瑪堪藝人稱為“小唱”。多為新的作品,有濃烈的時代感和生活氣息,標誌伊瑪堪已從最初的神靈境界轉入現實的生活世界。
《伊瑪堪集成》的出版發行,是赫哲族伊瑪堪說唱保護工作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也是黑龍江省文化建設取得的一項重要成果,為弘揚民族文化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為中華文化寶庫添加了一份寶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