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伊犁師範學院新疆哈薩克文化與民族現代化研究中心的前身是成立於2007年5月的伊犁師範學院哈薩克文化研究所。1996年3月經伊犁師範學院黨委研究決定,將隸屬學院科研處的哈薩克文化研究室更名為“哈薩克文化研究所”,並移交中文系(現人文學院)進行日常管理,採取兩個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方式,由時任中文系副主任的著名哈薩克族詩人、學者杜坦擔任首任所長。
研究所下設6個研究組,分別是文學研究組、語言研究組、中學語文教學研究組、哈薩克民俗及醫學研究組、歷史研究組、音樂研究組。經過長期的發展建設,哈薩克文化研究所匯聚了一批熱心於哈薩克文化研究的各民族學者,取得了一批在國內產生較大影響的學術成果,為弘揚哈薩克民族文化、促進哈薩克民族的現代化進程作出了重要貢獻。2007年5月,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編委批准,哈薩克文化研究所正式成為伊犁師範學院一個獨立運行的科研實體,由哈薩克族學者烏魯木齊拜教授擔任研究所所長。
2010年10月,為加快伊犁師範學院辦學轉型和結構調整步伐,努力實現“立足地方、服務地方”新的辦學定位,更好地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加快提升為區域新型工業化、農牧業現代化、新型城鎮化、社會事業發展整體服務的能力,為“十二五”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伊犁師範學院對理工學科、人文社會學科、師範教育學科重新整合,確立了五大重點建設發展的項目。
其中,根據哈薩克文化研究所科學研究的歷史基礎,充分考慮區域社會事業發展的形勢和學院本身的辦學定位,充分發揮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科在區域發展中的文化傳承、創新和引領作用,將哈薩克文化研究所研究方向及相關資源重新調整配置,組建成新疆哈薩克文化與民族現代化研究中心,下設哈薩克語言文學與民族現代化研究室、哈薩克族公民社會教育與民族現代化研究室、哈薩克族音樂藝術與民族現代化研究室三個子機構。
哈薩克語言文學與民族現代化方向:
哈薩克族有著悠久的傳統文化,哈薩克語言文學是哈薩克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進入現當代以來,哈薩克傳統的遊牧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和挑戰,本研究方向以哈薩克民族語言文學的現代轉型為主要內容,在學術研究方面文學與語言並重、文學與文化並重,既著力於哈薩克語言文學的本體研究,又注重哈薩克語言文學發展歷程中與多種社會元素包括民俗、歷史、社會等的複雜互動關係的研究,以及哈薩克語言文學與異質文化的比較研究。以傳承和發展民族文化為理念,注重哈薩克語言文學的變遷與發展,挖掘語言文學的文化內涵,發揮語言文學的文化引領功能,促進哈薩克民族現代化進程。
學科特色
哈薩克族公民社會教育與民族現代化方向:
公民社會教育是民族現代化的重要基礎。現代哈薩克族在由遊牧轉向定居的社會生活方式變遷中,其群體在思想觀念、文化認知、心理狀態、行為方式等方面都需要完成由傳統向現代的轉型。
本方向基於哈薩克族生產生活方式的變遷,以現代化的視野,挖掘民族傳統文化的優秀成分,探索民族教育發展及認知規律,研究哈薩克族公民意識教育、民主法制教育、現代思想教育、社會心理干預、創新社會管理等方面的內容、措施、方法、途徑及政策對策,構建哈薩克族公民社會教育新機制,從而推進民族發展和社會和諧,加快民族現代化進程。
哈薩克音樂藝術與民族現代化方向:
音樂藝術是民族文化重要載體,也是民族現代化的重要基礎。哈薩克族傳統音樂題材內容豐富,體裁多樣,體現了哈薩克人民豐富的精神世界、意識形態、審美情趣以及對生活的態度。哈薩克人民在東西方多元文化的環境中,廣納博採、兼融並蓄,創造出“東西兼備”混合型的山地草原音樂文化,形成了自己獨具一格的音樂藝術風格,及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徵。
本方向基於哈薩克族傳統音樂藝術在現代生活中的變遷,以現代化、國際化的視野,挖掘哈薩克族傳統音樂藝術的優秀成分,探索音樂藝術發展規律,研究哈薩克族音樂形態、審美特點、本質特徵,進而揭示哈薩克音樂藝術所體現的文化內涵,在哈薩克音樂藝術研究的系統理論與實踐中取得標誌性成果,推進哈薩克音樂藝術的繼承與創新,發揮其在民族現代化進程中的文化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