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爾-4

伊爾-4

伊爾-4是一種雙發中型轟炸機,由DB-3發展而來,最初的型號是DB-3M(M是M-87/M-88發動機的意思),生產不久後即改為DB-3F。1942年正式改名為伊爾-4。該機(1939年以前生產稱為DB-3)是蘇聯在二戰時的主力中型轟炸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伊爾-4轟炸機
  • 外文名:IL-4 Bomber 
  • 研製單位:伊留申飛機設計局
  • 服役時間:1941年
  • 國家:蘇聯
  • 首飛時間:1940年1月
發展沿革,設計特點,參數數據,服役情況,飛機評價,

發展沿革

DB-3原型機的開發最早稱為TsKB-26,部分機身與駕駛艙設計引用自TsKB-13(I-16),新的機翼使用鋼管焊接而成的U型梁,不過在原型機製造的同時部分工程師轉移到TsKB-30的建造上,這款飛機採用全新機身設計,但保留了TsKB-26的鋼管焊接主翼設計,雖然這種設計使得製造工時增加,但是確保了機體強度,TsKB-30隨後更名為DB-3並於1936年開始量產,直到1939年停產為止共生產了1528架。
伊爾-4
蘇德戰爭初期本機開始轟炸德國,雖然機體不算巨大和載彈不多,但勝在航程較遠。
可是起初因為蘇聯缺乏遠航戰鬥機護航,而令本機損失慘重,加上德軍破
壞了伊留申飛機廠和供應鋁材的工廠後,被撤退到偏遠的西伯利亞生產。在該機生產過程中,伊留申設計局對飛機結構重新進行設計,推出了DB-3F型(F意為加強型)。該機的生產過程更為便捷,戰場維護也更為簡單。根據設計,該型轟炸機的動力裝置更新為2台“土曼斯基”M-87B型星型發動機,每台額定功率708千瓦,各驅動1台三槳VISH-23型金屬質可變螺距螺旋槳。同時,設計人員還對發動機艙實施了進一步的改進措施。1940年1月,DB-3F型飛機進行了首次試飛,並於下半年投入生產。在生產過程中,設計人員又將該機型的動力裝置更新為兩台“土曼斯基”M-88星型活塞式發動機,每台額定功率746千瓦。同年底,伊留申設計局將DB-3F型機命名為伊爾-14型轟炸機。1944年,伊爾-14型轟炸機結束生產,截止此時,其總產量已達5256架。
在蘇聯在戰爭中期發展了Yak-9DD特長程戰鬥機護航,以新的戰術護航後,成為了反攻德國的主要武器,直到臨近戰爭結束時,因為機型構造已經落伍才停產。
伊爾-4廣泛服役於蘇聯遠程和海軍航空兵部隊。裝滿油料後,它可以攜帶10枚100千克炸彈,以270千米/小時的速度飛行超過3500千米的航程。短程飛行時,它在機翼和機身下方可攜帶3枚500千克炸
伊爾-4
彈;執行近距離戰術任務時,它最多可攜帶2500千克炸彈。其海軍型至少可以攜帶1枚魚雷。

設計特點

本機為一雙氣冷發動機的雙發三葉螺旋槳中轟炸機,駕駛艙為三或四座,呈單垂尾低單翼構造後三點式起落架。伊爾-4和它的前輩DB-3在外型相似,除了頭部的領航員艙外。但是伊爾-4是一架在內部結構和製造工藝上都完全不同的飛機,鋼管構架承力結構已改為機身整體承力結構,所有結構變得簡單和容易製造,質量也好控制。結構的改變主要得益於蘇聯仿照的LI-2(DC-3)的生產工藝。伊爾-4非常可靠和堅固,經常在超過最大負荷和最大航程的條件下,深入敵人後方執行轟炸任務,是公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好的中型轟炸機之一。除了轟炸機外,還作為魚雷轟炸機、滑翔機、牽引機、傘兵運輸機使用。伊爾-4是衛國戰爭時期蘇聯空軍遠程航空兵的主要裝備。
伊爾-4

參數數據

尺寸和重量:翼展21.40米,機長14.80米,機高4.20米,翼面積66.70米,空重5800千克,最大起飛重量10050千克。
性能:最大速度420千米/小時,在12分鐘內可爬升至5000米高空,實用升限9400米,攜帶1000千克炸彈時最大航程3585千米。
武裝:載彈2700公斤,可以使用魚雷。自衛武裝一律為三挺機槍,DB-3為後方一挺12.7毫米重機槍,其他兩挺7.62毫米機槍,後來一律是三挺12.7毫米重機槍。

服役情況

1941年6月23日,即戰爭爆發的第二天,紅軍遠程航空兵和海軍航空兵用伊爾-4系列飛機,夜間空襲了科尼斯堡、但澤的海港和軍工廠,布加勒斯特、普洛耶什蒂的煉油廠,赫爾辛基、土爾克、克來彼達、華沙等城市的軍事目標,但初期的轟炸由於沒有大規模集結力量和集中指揮,實際收效很小 (因為戰前規定,轟炸機只受蘇聯最高統帥部指揮,而戰鬥機和強擊機只受地面指揮部派遣,所以轟炸機只能單獨作戰,而且轟炸機之間需要保持較大的間距,這樣轟炸機之間就不能相互掩護,極易被德軍的梅塞斯密特 BF-109等戰機擊落。)伊爾-4著名的作戰行動是1942年8月19日到月14日對柏林和德國同盟國首都進行的系列空襲。8月27日、30日、9月10日,伊爾-4共212架次轟炸柏林,投彈51噸;9月5日、10日轟炸匈亞利首都布達佩斯;9月14日轟炸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另外,還轟炸了華沙、科尼斯堡、什切青、普洛耶什蒂等地的軍事目標。
伊爾-4
這些襲擊在軍事上作用不大,但對於鼓舞正在和德軍血戰的蘇聯軍民的士氣有重大作用。該機在1940年-1944年間持續生產,在生產過程中根據戰鬥中的經驗和物資供應情況,飛機結構也在隨時調整,主要有:加裝更大功率的發動機;增加油箱容量;增加裝甲板覆蓋的區域;在原料供應緊張的情況下,部分飛機的外翼段和機身的分段採用木材製造;外掛的1000千克炸彈成了標準配備。
該機也參加了1939至1940年間的蘇芬“冬季戰爭”,因自衛火力薄弱而損失慘重。
伊爾-4
除擔負主要任務外,伊爾-4還用於運輸、拖曳滑翔機和實施戰略偵察(炸彈艙內可以配備1台照相機)。該機在海軍服役直到1949年,北約稱之為“鮑伯”。直到1944年停產時,共生產了約5000多架。

飛機評價

常有人誤解蘇聯戰時對戰略轟炸忽視,但實際並非如此。況且在1942-1944年時,前線給拉遠了和德國本土的距離,所以當時本機轟炸的目標多在現在的波蘭甚至烏克蘭或白俄境內。但實際該戰機對於破壞德軍破壞交通線上作用很大的。
但本機最大缺點是自衛武裝貧弱,完全依賴Yak-9D戰鬥機護航。而對重點設施作精密轟炸的話,又需要在日間飛得較低飽受到德機高射炮的威脅,所以本機的損失很大。
伊爾-4
而其基本設計是在三十年代的,是以當時歐洲人認為戰略轟炸機,只需要較長的航程而載彈量不需要很大的雙發動機機型,這忽視了對歐洲的建築物威脅較小(除非是以燃燒彈轟炸木建築物群外),所以作為轟炸機並未獲得像英美的同行般的戰略效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