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伊爾庫茨克的故事
- 藝術類別:話劇
- 原創國家:蘇聯
- 原創編劇:阿·尼·阿爾布卓夫
- 首演時間:1959年
作者簡介,劇情概要,作品鑑賞,劇本創意,
作者簡介
阿列克謝·尼古拉那維奇·阿爾布卓夫(1908-1986),蘇聯劇作家。1980年獲蘇聯國家獎金。11歲淪為孤兒,中途輟學,流浪街頭。14歲登上舞台,擔任歌劇民眾演員。1924年進入列寧格勒戲劇講習所學習,一年後轉入傑布羅夫劇院附屬戲劇學校,畢業後在該劇院擔任話劇演員。1928年開始從事導演工作。1930年發表處女作。1935年發表《六個戀人》而成名。代表作:《丹娘》(1938)、《伊爾庫茨克的故事》(1959)、《殘酷的遊戲》(1978)。阿爾布卓夫是個多產的劇作家,半個多世紀的戲劇生涯中,創作了近40部多幕劇和大量的活報劇,他創作的基本主題是:不同時期不同的蘇聯青年人如何養成良好的精神面貌,如何確立高尚的人生觀,如何形成共產主義道德品質。劇中的主人公大多是追求幸福、尋找真正生活意義的青年人。他們富於幻想、敢於探索,通過艱苦生活和繁重工作的磨練,對人生的思考,克服個人迷惘,擺脫精神空虛,明確人生,獲得堅強意志,投入生活激流。阿爾布卓夫的創作特點:題材嚴肅,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細膩淡雅的抒情風格,劇情發展緩慢,情節衝突尖銳,長於人物的心理描寫,結構比較靈活。主要劇作有:《漫長的道路》(1935)《朝霞中的城市》(1941)、《城郊的小屋》(1943)、《歐洲紀事》(1953)、《漂泊的年代》(1954)、《十二點》(1959)、《不肖之子》(1961)、《某地在召喚我們》(1962)、《我可憐的馬拉特》(1965)、《舊阿爾巴特街傳奇》(1970)、《夜間懺悔》(1967)、《選擇》(1971)、《老式喜劇》(1975)、《意外的目擊者》(1980)、《女優勝者》(1983)等。
劇情概要
離伊爾庫茨克市不遠的地方,安加拉河畔在建造一座巨型水電站。女主人公瓦麗婭和作業班長謝爾蓋、電工維克多在那裡相遇了。瓦麗婭是位24歲的漂亮姑娘,在離工棚不遠的百貨店當收款員。一天傍晚,天空晴朗,夕陽西下,晚上7點多商店正要打烊,一醉漢因添了個兒子前來買酒。瓦麗婭拉著他,邊唱邊舞。小女孩遞給瓦麗婭一個盧布,要買白麵包。本該找小女孩40戈比。但瓦麗婭卻說沒零錢,拿下10戈比作手續費,只找給30戈比,並說:“合作社就是這樣發財的。”這時瓦麗婭的男友維克多和自己的領導謝爾蓋溜達到此。瓦麗婭很愛維克多,但對謝爾蓋也挺感興趣。作業班的5個小伙子都住在一個工棚里。他們乾起活來挺帶勁,湊在一起有說有笑,日子過得挺樂乎。有一天,隊長謝爾久克要堆克多到挖土機那兒去。維克多隻得將準備好的電影票交給謝爾蓋,並請他氏陪瓦麗婭看電影。電影散場後,瓦麗婭和謝爾蓋在電影院旁邊的一座花園裡,坐在長凳上交換觀感。謝爾蓋提議送瓦麗誣回百貨樓,而瓦麗姬害怕小伙子們取笑,不讓送。她藉機試探謝爾蓋,把一塊糖咬了一口,把沾了口紅的另一半讓謝爾蓋吃下。她假說自己有個女兒寄莊保育院,看謝爾蓋的反映如何,又問謝爾蓋是否存在真正的愛情,要求他談談他自己的情況。謝爾蓋原來是西伯利亞人。商年前工程一開始,他就來到這裡。在挖土機上遇見了維克多,並成為好朋友,維克多的家母去世,父親眼一個凶女人結了婚,回到列寧格勒。維克多很痛苦,很想念父親,可又不能寬恕後母。謝爾蓋還把維克多夢中念叨瓦麗婭的秘密透露給她,並勸她好好愛維克多。這時,幾個青年人過來侮辱瓦麗婭,罵她是賤貨,又勾引了一個新漢子。謝爾蓋挺身保護瓦麗婭。為此她十分感激。瓦麗婭認為自己名聲不好,難以嫁人。深感無聊至極。她將一封無名信念給女友聽:“人活在地球上不是徒勞無益的……如果他的工作使周圍為一切變得好一些,那么這對於他來說是最大的成功。這就是為什麼在孤獨中永遠得不到幸福的原因。祝你一切都好。”這在瓦麗婭看來儘是廢話。維克多來找瓦麗婭取樂,久久地吻了她。瓦麗婭開玩笑似他說要嫁給他,可維克多卻說:“這可真夠樂的。”
“你別扯了……自找麻煩。我們倆就這樣也夠快活的。(擁抱她)今天晚上我晚點來找你……不過,你把爾同屋的那個女人打發去看電影——看最後一場。”此後,瓦麗婭分別約維克多與謝爾蓋兩人來過生日。她念了兩封勸她自愛的無名信。隨後當著維克多的面對謝爾蓋說:“……我可以告訴您,他為什麼拋棄我?因為我的名聲不好,我不配做他的妻子。你記得嗎?在電影院門口小伙子們說我是什麼來著?”聽了此話,維克多一聲不吱。謝爾蓋承認無名信是他寫的,並誠懇地表示他非常愛瓦麗婭。他還表明,他本來絕不會說出愛瓦麗婭的話來,是維克多自己拋棄了她。謝爾蓋回到同伴那裡立即宣布7月15日、星期天舉行婚禮,邀請小隊子們參加。瓦麗婭心裡並沒愛上謝爾蓋,但十分信任他,相信和他在一起生活會幸福。所以當歌隊問瓦麗婭是否想做謝爾蓋的妻子時,她回答說:“是的。他是個多好的人啊……我呢,一個人過日子已經膩透了。我精疲力盡了呀,老天……還有周圍這些調笑。我哪一點比別人差?而同他在一起,我會感到非常好的……”工地上的婚禮熱鬧非凡,瓦麗姬與謝爾蓋沉浸在幸福之中。婚禮之夜雨瀟瀟,水流洗去垃圾和塵埃,洗去昨天的余垢。一年後,瓦麗婭產下孿生兄妹費吉卡和列諾琪卡。家庭生活美滿幸福。瓦麗婭成婚後對謝爾蓋的感情日益加深。一天,瓦麗婭鄭重其事地對謝爾蓋說:“你是世上最好的人。”“我非常,非常愛你……我不斷地了解你,可是總不能徹底地了解你。”謝爾蓋總是諄諄誘導瓦麗奴,希望她成為一個堅強的女性。而維克多因忘不了瓦麗婭,害怕登門拜訪。謝爾蓋誠懇地向維克多指出,當時維克多沒有真正愛過她,只是逢場作戲。後來瓦麗婭對維克多說,“我的快樂有多少價值?賤貨!別人叫我是‘賤貨瓦爾卡’,不是嗎?他,謝廖沙,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愛上我的……娶我做妻子。就是他的這個愛情使我變成人。”一個炎熱的天氣,謝爾蓋去河中洗澡,為救二名落水小孩自己知喪了身。謝爾蓋所在的作業班決定4人乾5人的活,保留第五份工資,將它付給瓦麗婭養家。謝爾蓋的死這一悲劇性的震盪對維克多產生了極大影響,喚醒他嚴肅地重估了自己過去的生活立場,形成新的道德觀念。他挑起謝爾蓋的工作任務,承擔起真正愛瓦麗婭的責任。在雙胞胎生日時維克多請大家不要讓瓦麗婭靠恩賜過日子,把她安排到挖土機上工作,相信她會成為一個工人的。最後,瓦麗婭領到第一次工資時,熱淚盈眶,滿懷幸福,從小橋上跑下來,消失在黑暗中。此時維克多站在路上,望著她的背影,心裡是多么愛她啊!
作品鑑賞
《伊爾庫茨克的故事》的劇情發生在西伯利亞一個建築工地上。劇中展現了在勞動集體和在日常生活中新型的人與人的相互關係,反映蘇聯當代青年對真理與生活意義的探索。該劇自上演以來曾在國內180個劇場、14個國家的舞台上演過,引起巨大的反響。它具有如此強大的舞台生命力,是由於劇本既有思想深度、又有藝術新意。其思想深度表現在作者把日常戲劇提高到思考青年道德標準的高度上。讓新生的一代去思考幸福、愛情、婚姻、道德等“永恆”問題。他把主人公瓦麗婭放在克服現實生活的迷惘、尋求生活意義的道路上,以特有的形式向她提出道德挑戰。瓦麗婭最初深感精神孤獨。由於不相信有崇高純潔的愛情,對人也失去信賴,不相信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她試圖以頻繁更換戀愛對象、滿不在乎地生活、虛幻的浪漫主義來填補她那令人苦惱的精神空虛和繁瑣乏味的工作。在頭幾場戲裡,瓦麗婭就是這樣自以為是,故意粗野,言語放縱。
看來她似乎很滿意自己的性格,滿意自己的行為。在不斷的取樂中尋找愛情是徒勞的。只能使她把自己的痛苦更深地埋在毫無顧忌地去尋歡作樂的假面具下。有時她突然對自己說:“有時候感到很可怕……孤苦伶仃的一個人。”瓦麗婭起初根本沒有認識到與維克多的關係是對自己的侮辱。維克多不僅沒想到瓦麗婭的人格尊嚴,而且根本就沒發現她心靈的不安。在回答她開玩笑似的要成為他妻子的話時說:“是啊……這可真夠樂的。”自從瓦麗婭認識了謝爾蓋之後,與其說是為了報復這種侮辱,不如說是確實相信謝爾蓋是個真誠可靠的人,相信和他在一起生活會幸福,決定嫁給他,雖然她還沒有愛上他。真正的強烈的愛情能使人的心靈變得高尚。謝爾蓋以自己熱烈為、純潔的愛情喚醒瓦而婭瓶莊痛苦與不信任之下的人性。瓦麗婭得到家庭幸福是第一步,是她精神上成熟的重要階段。作者又把自己的主人公放到精神道德不所發展的過程中去,不斷充實她的思想,婚後瓦麗婭沉浸在丈夫的愛和母愛的歡樂之中,把自己封閉在家庭這個小天地里。謝爾蓋的愛情使瓦麗婭大大提高了一步,使她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思考自己的生後道路是否正確。
在《伊爾庫茨克的故事》中,作者以巨大的藝術展現了在人們創造性勞動中形成的人際關係。它對主人公道德面貌起著決定性作用。謝爾蓋有志向,堅強有力,溫和善良,委婉和藹,同時很有原則性,隨時準備幫助或挺身保護他人,具有魅力。他這一罕見的完整性格就是在勞動集體中形成的。他認為這個建設者的集體就是他的家,就是他最可靠的支柱。謝爾蓋的犧牲來得突然,出人意料,但在作者的藝術構恩中有著內在的、合乎邏輯的基礎。謝爾蓋的犧牲這一悲劇性的震盪,不僅要求瓦麗婭在心靈上完成徹底的轉變,而且對維克多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喚醒他嚴肅地重估自己過去的生活立場,形成新的道德觀念。謝爾蓋的生活在他死後仍在延續。他不僅活在他自己孩子的心靈上,而且也活在曾與他並肩勞動過的,親身體驗到他個性魅力的人中間。謝爾蓋走後,不論是瓦麗婭,還是維克多,都不可能是先前的樣子了。謝爾蓋的品行使維克多認識到人真正感情的現實價值,使他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使瓦麗婭走出封閉的生活,回歸到勞動集體,力求成為謝爾蓋希望她成為的人。瓦麗婭已意識到進入建設者友好團結的集體不僅是紀念心愛的人的責任,而且也是自己精神發晨道路上的自然步伐。瓦麗婭的轉變展示出強烈的愛情與崇高的友誼是一種神奇的力量。愛情與友誼催人覺醒,使人變得前後判若兩人。
劇本創意
劇本的藝術新意在於作者充分利用戲劇的假定性,擴大戲劇的時間、空間。給人以逼真感。劇本創作衝破傳統,不用幕,以獨特的集合主人公的寓意形象,把整本戲串起來。通過他把作品主人公身上的優秀品質表現得栩栩如生。集合主人公——歌隊,他不是一個角色,但他在劇中起舉足輕重的作用。他指揮戲劇,深入主人公生活,訴清人物的良心,詢問所發生的事情的深刻意義,分擔主人公的憂愁。作者曾說過:“歌隊不是舞台的點綴,不是導演的代言人,而是舞台的靈魂,”(《文學問題》1960年No.10)。阿爾布卓夫功於語言,筆調抒情,表現細膩、風趣。整個劇本寫得優美、通俗,但不粗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