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教與後冷戰時期中東國際關係中的雙重認同問題研究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

基本信息

副題名
外文題名
Study on Islam and dual identity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Middle East in the post-cold war era
論文作者
葉青著
導師
徐以驊指導
學科專業
國際政治學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復旦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
2007
關鍵字
中東問題 國際關係 伊斯蘭教
館藏號
D815.4
館藏目錄
2010\D815.4\2

內容簡介

宗教和民族衝突一直是導致中東地區衝突不斷、持續動盪的主要原因。但是在冷戰期間,在美蘇兩極對峙的大格局下,由於現實主義範式在國際關係理論界占據著主導的地位,宗教和文化因素對國際關係的影響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忽視。冷戰結束後,在全球化的衝擊下,人民的認同正日趨多元化,出現了多重認同並存的局面,國際社會也日漸顯現出兩元分化的特徵:統一和分化並存發展的趨勢。民族國家排他的、獨享領土內人民認同的壟斷地位已經不復存在,民族國家在超國家和次國家兩個層次都受到挑戰,在國家與社會之間正出現權威和認同的重疊。 這種趨勢在中東地區表現得尤為突出。冷戰結束後,特別是“9·11”事件發生後,在內外因素的互動下,中東地區的宗教和民族衝突出現了許多新的特點,一個最為顯著的現象是伊斯蘭教在中東國際關係中的作用不斷上升。得益於伊斯蘭教在中東社會所具有的根深蒂固的廣泛影響,伊斯蘭認同在冷戰後對中東地區的民族國家認同構成了越來越大的挑戰,伊斯蘭認同和民族國家認同之間的張力構成了後冷戰時期中東國際關係的基本動力之一。在這方面,伊朗無疑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一方面,作為當前國際體系的一個成員,伊朗受到體系結構的制約,現實的伊朗國家利益是其外交政策的根本出發點;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的性質又使得伊斯蘭的原則和價值觀成為限制伊朗外交選擇的重要因素。伊斯蘭認同和國家認同之間的相互作用導致了伊朗外交政策中一系列悖論和困境的出現。 中東伊斯蘭地區正表現出一種雙重認同體系的特徵:國家認同和伊斯蘭認同既相互競爭,又相互依存,它們之間的互動對這種認同結構的塑造將很大程度上決定未來中東國際關係發展的趨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