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教美術

伊斯蘭教美術,在伊斯蘭世界流行的建築、書法、繪畫和工藝美術。伊斯蘭教信奉唯一真主安拉,反對偶像崇拜,因此具象雕塑罕見,建築、繪畫和工藝美術中的裝飾紋樣(阿拉伯紋樣)異常發達,富有裝飾性的阿拉伯書法獨具一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伊斯蘭教美術
  • 釋義:在伊斯蘭世界流行的建築、書法、繪畫和工藝美術
歷史,推薦書目,

歷史

7世紀初葉,伊斯蘭教興起於阿拉伯半島,此後數世紀向外傳播,相繼征服了西亞、北非、中亞、南亞等地。阿拉伯文化與東西方各地傳統文化融合,逐漸形成伊斯蘭教美術統一而多樣的風格。西部伊斯蘭地區的美術主要受拜占廷美術的影響,東部伊斯蘭地區的美術主要受波斯(伊朗)美術的影響。伊斯蘭教美術大體上可分為早、中、晚三期。
早期伊斯蘭教美術(約7~10世紀)流行於以大馬士革為都城的倭馬亞王朝和以巴格達、薩馬拉為都城的阿拔斯王朝前期。穆斯林聚眾禮拜的清真寺逐漸成為伊斯蘭建築的中心。7世紀末葉耶路撒冷的聖石圓頂寺是現存最早的伊斯蘭教聖殿,結構類似拜占廷教堂。8世紀初葉的麥地那先知清真寺和敘利亞大馬士革清真寺,其平面設計、圓頂、尖塔(宣禮塔)、正向牆(朝向聖城麥加)、凹壁等結構,確立了清真寺的基本形制,其壁畫、鑲嵌畫等建築裝飾沿襲拜占廷風格。
9世紀中葉阿拔斯王朝的薩馬拉清真寺,調和了拜占廷與波斯傳統,現僅存一座七層螺旋形尖塔。埃及開羅的伊本·圖倫清真寺和突尼西亞的凱魯萬清真寺,是北非清真寺的早期代表。倭馬亞王朝後裔建立的西班牙科爾多瓦清真寺,以內部連綿的列柱和馬蹄形拱構成裝飾的森林。伊朗的薩曼王朝都城布哈拉的王陵開伊斯蘭陵墓建築之先河。早期抄寫《古蘭經》的阿拉伯書法以庫法體為主,常用於伊斯蘭建築裝飾銘文,延續到中後期字型日臻豐美。中期伊斯蘭教美術(約11~15世紀)因土耳其人和蒙古人的入侵而帶來新的因素,並在伊斯蘭建築中推廣了波斯風格。
10~11世紀阿富汗的加茲尼王朝仿效薩曼王朝建造清真寺和經學院。
11世紀末葉伊朗的塞爾柱王朝興建的伊斯法罕大清真寺(星期五清真寺),是波斯風格的伊斯蘭建築的典範。波斯風格的伊斯蘭建築,以圍繞庭院的四邊廊殿、尖拱門框內鐘乳石狀或蜂巢狀的突角拱掛落、細高的圓柱形尖塔和彩釉瓷磚貼面裝飾為特徵。
12~13世紀阿拔斯王朝後期興起的巴格達畫派的細密畫,受拜占廷和薩珊波斯繪畫的影響。
13世紀中葉蒙古人在西亞建立的伊爾汗王朝都城大不里士畫派的細密畫,明顯吸收從中國傳入的繪畫技法。
14世紀後半葉帖木兒在中亞建立的帖木兒王朝,在都城撒馬爾罕和赫拉特發展了波斯細密畫的古典風格。
15世紀後半葉波斯細密畫大師畢扎德成為赫拉特畫派的領袖和薩法維畫派的先驅。在西部伊斯蘭地區,13~14世紀埃及的馬木留克王朝在都城開羅修建了宏偉的卡拉溫建築群和哈桑清真寺,14世紀後半葉西班牙的奈斯爾王朝在格拉納達營造了華麗的艾勒漢卜拉宮,其中獅子宮最為著名。晚期伊斯蘭教美術(約1500~ ) 在西部伊斯蘭地區的中心是土耳其的奧斯曼帝國,在東部伊斯蘭地區的中心是伊朗的薩法維王朝和印度的莫臥兒王朝。
15世紀中葉奧斯曼帝國遷都伊斯坦堡以後,把聖索菲亞大教堂改建為清真寺。16世紀中葉奧斯曼建築大師錫南設計的伊斯坦堡的蘇萊曼清真寺、埃迪爾內的塞利米耶清真寺等建築,比聖索菲亞大教堂更加壯麗。
16世紀薩法維王朝沙·塔赫馬斯普時期,畢扎德的弟子們使波斯細密畫流派紛呈,空前繁榮。
16~17世紀阿拔斯一世重建都城伊斯法罕王宮和王室清真寺,裝飾極其豪華。
16世紀中葉至17世紀中葉莫臥兒王朝都城阿格拉、法特普爾·西克里和德里等地的宮殿、清真寺和陵墓建築,呈現波斯–印度的混合風格,以阿格拉的泰姬陵最負盛名。莫臥兒細密畫也混合了波斯、印度和西方繪畫的因素。伊斯蘭世界流行的織物、陶瓷、玻璃、鑲嵌等工藝美術,在各個時期東西方各地均有特色,尤其波斯地毯馳名國際。

推薦書目

羅世平.波斯和伊斯蘭美術.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