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電影

伊拉克電影,1909年伊拉克開始放映電影。1943年成立巴格達電影有限公司,但由於資金不足、設備不齊及第二次世界大戰等原因,沒有能生產影片。

基本介紹

歷史,發展,相關影視作品,

歷史

1945~1946年,埃及導演尼亞齊·穆斯塔法和艾哈邁德。巴德爾□分別用伊拉克演員拍攝了兩部伊埃合作影片《東方之子》(1946)、《開羅-巴格達》(1946),從此開始了伊拉克電影的歷史。
1948年,建立巴格達製片廠,並從埃及、法國和土耳其等國聘請了一些電影工作者,拍攝了一些影片,如《阿里亞和伊薩姆》(1948,法國人安德烈·紹頓導演)、《伊拉克的萊依拉》(1949,埃及人A.卡米爾·穆爾西導演)等,都是商業化影片。
1953年,亞斯·阿里·納賽爾致力於發展民族電影事業,成立了藝術世界公司,1955年拍出了《法特娜和哈桑》等片。1955年,《薩義德先生》上映,這部由卡莫納拉·胡斯尼導演的影片為伊拉克民族電影走現實主義道路奠定了基礎。60~70年代裡,在與商業化電影競爭中,伊拉克民族電影不乏成功之作。如《誰來負責?》(1961,阿卜杜·吉巴爾·胡立導演)、《秋天的落葉》(1964)、《守衛者》(1968,哈利勒·紹基導演)、《渴》(1972,穆罕默德·舒克里·吉米爾導演)、《轉變》(1975,吉·阿里導演)、《經驗》(1976,阿特·圖哈米導演)、《大河》(1978,費薩爾、雅西里導演)、《牆》(1979,M.克里·吉米爾導演)、《尊嚴的呼聲》(1984,M.舒克里·吉米爾導演)等。

發展

70年代後期,伊拉克年產30部紀錄片,3~4部故事片。
1960年前,伊拉克故事片生產均由私人公司經營。1959年成立國營“電影、戲劇總組織”,開始只生產紀錄片,6年後,同時生產故事片,如《檢察官》、《好運氣》、《自由戰士之橋》。1972年改為“電影、 戲劇、廣播、電視總組織”,1975年又分成電影戲劇和廣播、電視兩個獨立部門。私營公司自1973年後在人力和財力方面漸趨衰落、1980年根據革命指導委員會34號法令成立公私合營巴比倫電影電視生產公司。該公司是國內進口外國影片與電視彩色片的公司。近年來巴比倫公司生產了11部影片,主要有《狙擊手》(1980年,費·雅西里導演)、《卡迪西亞》(1981,埃及S.艾布·賽伊夫導演)。
至1986年,全國有影院107座,絕大部分分布在巴格達、巴斯拉、納傑夫三大城市。
(陸孝修)

相關影視作品

2004年《烏龜也會飛
製片:伊朗/法國/伊拉克
導演:Bahman Ghobadi
2006年《半月交響曲
製片:伊拉克
導演:Bahman Ghobadi
2009年《巴比倫之子
製片:伊拉克
導演:Mohamed Al Daradji
2012年《小超人夢
製片:瑞典/芬蘭/伊拉克
導演:Karzan Kader
評分:7.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