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伊德梅尼歐
- 作者: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
- 創作時間:1780
- 定位:第一部徹底成功的歌劇傑作
創作,演奏時間,作曲家,劇中人物,劇情介紹,內容,序曲,第一幕,第二幕,第三幕,
創作
1780年夏天,慕尼黑選侯卡爾·泰奧德爾委託莫扎特譜寫一部歌劇作品。當時住在薩爾茨堡的莫扎特(24歲)立刻著手作曲,該年12月5日前往慕尼黑時,這部歌劇的大部分已經寫好。然後,此劇就在1781年1月29日,也就是莫扎特25歲生日的兩天后,在慕尼黑宮廷劇院首演。首演時由66歲的男高音拉夫飾唱國王伊德梅尼歐,由合唱者普拉德飾唱伊達曼特,女高音溫德琳格飾唱伊麗亞。結果由於伊德梅尼歐和伊達曼德兩個角色都唱得很差勁,而且對當時的聽眾而言,這作品又過分新穎,首演後就被人遺忘。不過,此劇於1931年在瑞士巴塞爾上演後,又再度引起人們的關心與興趣,上演機會與日俱增。《伊德梅尼歐》是莫扎特第一部徹底成功的歌劇傑作。嚴肅歌劇的傳統在此受到法國的影響(特別是格魯克的影響),莫扎特並因而創造出他後來也不曾再超越的戲劇推力與緊迫性。
演奏時間
序曲45分;第一幕50分;第二幕29分;第三幕43分。
時間、地點:特洛伊戰爭剛結束後,公元前1200年前後。克里特島。
作曲家
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
1756年1月27日(清乾隆二十一年)生於奧地利(神聖羅馬帝國時期)的薩爾茨堡一位宮廷樂師的家庭,祖籍是德國,他的父親里奧波爾德是那座城中宮廷天主教樂團的小提琴手,也是一個作曲家。他的母親也熱愛音樂,會拉大提琴和小提琴。莫扎特有很多兄弟姐妹,他是家中的第7個孩子。1791年12月5日(清乾隆五十六年)猝死於維也納,終年35歲。其中最出名的歌劇是:《費加羅的婚禮》、《唐璜》和《魔笛》。
莫扎特是奧地利作曲家,歐洲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作為古典主義音樂的典範,他對歐洲音樂的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莫扎特畢生創作了549部作品,其中包括22部歌劇、41部交響樂、42部協奏曲、一部安魂曲以及奏鳴曲、室內樂、宗教音樂和歌曲等作品。
莫扎特是鋼琴協奏曲的奠基人,作有27首鋼琴協奏曲,加K.107三首鋼琴協奏曲,他對於歐洲器樂協奏曲的發展同樣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莫扎特的鋼琴作品非常豐富多:包括:17首鋼琴奏鳴曲,7首鋼琴三重奏,2首鋼琴四重奏,35首鋼琴小提琴奏鳴曲,10首雙鋼琴作品,14首鋼琴變奏曲,以及其他鋼琴下品數十首。
歌劇是莫扎特創作的主流,他與格魯克(Gluck)、華格納(Wagner)和威爾第(Verdi)一樣,是歐洲歌劇史上四大巨子之一。他又與海頓、貝多芬一起為歐洲交響樂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另外,他的《安魂曲》也成為宗教音樂中難能可貴的一部傑作。作為18世紀末時的歐洲作曲家,莫扎特的音樂深刻地反映了這個時代的精神,尤其是體現在歌劇作品中的市民階層的思想,無疑在當時具有進步的意義。莫扎特賦予音樂以歌唱優美歡樂性,然而,其中又包含著悲傷,這正反映了莫扎特時代知識分子的命運。
劇中人物
伊德梅尼歐 (克里特國王) 男高音
伊達曼特 (王子,伊德侮尼歐的兒子) 男高音
伊麗亞 (特洛伊王普利亞斯的女兒) 女高音
艾蕾特拉 (阿果斯王阿甘衛農的女兒) 女高音
阿巴傑 (伊德梅尼歐的密友) 男高音或男中音
大祭司 男高音
奈普欽之聲 男低音
克雷達島的兩名姑娘 女高音、女低音
特洛伊的兩名俘虜 男高音、男低音
劇情介紹
內容
這部歌劇的內容,是依據希臘的阿甘梅農的傳說寫成的。在特洛伊戰爭後的克里特島(crete)上,被捕的特洛伊王之女伊麗亞,和世仇克里特王之子伊達曼特相愛,但又插入和阿甘梅農之女艾蕾特拉的愛情。當安然歸來的克里特王伊德梅尼歐要把兒子當作犧牲獻給海神時,因伊麗亞的愛而獲得救濟,結果有情人都得以結成連理。
序曲
d大調、4/4拍,快板。
這是配合歌劇悲劇內容寫成的、氣氛嚴肅的音樂。曲中使用了半音階、寬幅度的音程跳躍,表達出激烈的感情起伏。這是短小的三段式。先是由主和弦開始的猛烈第一段,經過超越八度音的悲劇式音形後,在a小調上提示出細膩輕巧的對比主題。回到主調後又返回第三段的主要主題上。
第一幕
第一場:克里特皇宮內的伊麗亞房間。
特洛伊被攻陷後,由克里特遠征的伊德梅尼歐王把特洛伊公主伊麗亞當作戰利品帶回國的途中,船隊因遇到海上風暴,很多船隻翻覆、沉入大海。伊麗亞也被拋到海里,卻被在島上等待父王歸來的王子伊達曼特所救,於是接回到皇宮內居住。
當伊麗亞得知伊達曼特是敵國王子時,為自己已經和他陷入情網而感到煩惱,於是唱出詠嘆調《再見,父兄們》(padre,germani addio,第1曲)。接著,伊達曼特登場,高興地說遇到狂風暴雨的父王艦隊已經出現在海上,然後又表示,他想把特洛伊的俘虜放掉:“可是你將是我的俘虜”,這就是愛的告白。不料伊麗亞卻拒絕他說:“我們還是敵人”。聽了這話,伊達曼特就唱出詠嘆調辯解說:《我雖然無罪卻受罰》(no ho colpa,e mi condanni,第2曲)。這時,已經登入的特洛伊俘虜們出現。伊達曼特把他們的腳鐐拆掉,於是俘虜們就和島上居民一起唱出頌讚和平的合唱(第3曲)。這裡以弦樂作為主體的管弦樂,顯示出細緻的運動,充滿歡欣之情,中段安插了女高音和女低音的二重唱,在隨後的男高音與男低音二重唱中,由木管的絮語附加強音。此島的阿甘梅農王的女兒艾蕾特拉出現,看到這種情景就指責伊達曼特對囚犯太仁慈了,但王子卻不加理睬。這時剛歸國的家臣阿巴傑也來到,告訴王子說,伊德梅尼歐已經遇難葬身海底,大家聽了就悲傷地離去。
單獨留下的艾蕾特拉得悉王子伊達曼特正迷戀著被俘虜的公主,就憤怒地唱出詠嘆調:《這顆心所感受的一切》(tutte nel cor vi sento,第四曲)。詠嘆調在緊張的氣氛中告一段落,但音樂則不間斷地接到第5曲的合唱中。這時,在怒濤駭浪中,有船隻的殘骸被打上岸邊,心驚膽顫的人們一起唱出這段合唱。
第二場:被懸崖圍住的荒涼海邊。
在海上漂流後終被打上海岸的伊德梅尼歐想起自己曾發誓說,只要海神能救他安然登入,就把第一個遇到的人當犧牲獻給海神,後悔自己怎么發了這么慘不人道的誓言,於是唱出詠嘆調《我將在身邊看到悲泣的亡魂》(vedrommi intorno i’ombra dolente,第6曲)。
就在這時候,伊達曼特走過去,伊德梅尼歐看到後,就向神詛咒說,為何命運中注定自己的兒子必須成為活祭品,然後轉身就逃走。伊達曼特好不容易發現以為已死的父親,不料只有片刻的見面就再次消失蹤影,於是哀嘆地唱出詠嘆調《我敬愛的父親》(ii padre adorato第7曲)。
間奏曲:
先是第8曲的進行曲,克里特軍的士兵們登入了,這是充滿幸福感的明快進行曲,交替地強調出管樂器和弦樂器。隨後是克里特姑娘們之舞。這個芭蕾舞場面是由夏康舞曲、最緩板的單人舞、巴瑟比埃舞曲、嘉禾舞曲和巴沙加牙舞曲構成的(第9曲)。
第二幕
第一場:在宮殿中。
伊德梅尼歐向好友阿巴傑說出自己不得不把兒子當活祭品獻給海神的緣由,於是決定照阿巴傑的建議,要兒子和艾蕾特拉逃到阿果斯,等待海神之怒平息。這段阿巴傑的詠嘆調(第10曲)常被省略。
伊麗亞得悉伊達曼特將和艾蕾特拉一起離開,以為王子愛上艾蕾特拉而悲傷,但伊達曼特則安慰她:“不必擔心”(non temer)後就離開。
在第11曲中,伊麗亞向伊德梅尼歐說出自己悲慘的命運,在宣敘調後轉入詠嘆調,表示父母已戰死,現在把伊德梅尼歐看成是自己的父親。伊德梅尼歐曉得她正愛著兒子時,心中的苦惱就更為加深,然後唱出充滿英雄氣概的詠嘆調:《從海的遠方》(fuor del mar,第12曲)。
伊德梅尼歐要艾蕾特拉即刻和伊達曼特一起離開克里特島,但不得被海神發現,她就認為這么一來,兩人的愛就會結下果實,於是高興地唱出詠嘆調《我親愛的人》(idol mio,第13曲),這是此部歌劇中給艾蕾特拉安排的唯一表示女性溫柔感的歌曲,高音域的華彩語法美妙地傳達出她內心的悸動。
接著是一段進行曲。這段由法國號和小號奏出的曲調,和前面只由弦樂伴奏的詠嘆調形成鮮明對比。
第二場:西頓港。
船夫和送行的人一起合唱,表示海上平靜無浪。在合唱中間插入艾蕾特拉充滿希望的歌聲,最後又回到開頭的合唱(第15曲)。然後是艾蕾特拉、伊達曼特和伊德梅尼歐的三重唱(第16曲)。這時的伊達曼特很惋惜和伊麗亞分別,國王則擔心著兒子可能的遭遇,唯有艾蕾特拉是興高??烈的。不料,當伊達曼特和艾蕾特拉剛踏上船的甲板時,大海立刻暴怒起來,烏雲密布,掀起驚濤駭浪,眾人為這異象感到無比害怕,唱出快板的合唱(第17曲)。高音域不祥的音響,告訴我們這是非比尋常的;接著從海中出現一隻怪獸,人們因恐懼海神的憤怒,爭先恐後地逃散,這時可以聽到眾人的驚叫聲(第18曲的合唱)。
從三重唱到這些合唱之間,音樂不曾中斷,戲劇的緊張感猛增,速度和音量但逐漸增加,最後轉入d小調,提高了此劇的悲劇性格。
第三幕
第一場:皇宮的花園。
孤單的伊麗亞,祈求微風能帶去她對伊達曼特的憧憬,哀嘆般唱出詠嘆調《微風呵》(zeffiretti lusinghieri第19曲),這是一首愛的告白,由優美的木管助奏。詠嘆調尚未完全終止,伊達曼特出現,他說由於預感死亡鄰近,決心和怪獸搏鬥。伊麗亞請求他務必小心,不要有不幸發生,這就是由伊達曼特開始的《愛的二重唱》(第20曲),他們以優美的三度音程唱出愛的快樂。
這時艾蕾特拉和伊德梅尼歐一起出現,而且目睹兩人親昵的樣子,自此進入四位主角的著名四重唱(第21曲)。這是由伊達曼特開始唱出的,他問父王為何迴避他,但父親只悲嘆自己的殘酷命運;伊達曼特表示要獨自踏上旅程,而伊麗亞則表示要緊隨他的身邊;不用說,艾蕾特拉是嫉妒的,內心無比痛苦。四重唱之後阿巴傑登場,他說民眾間引發很大的騷動,要求查明災禍的原因,於是唱出一段詠嘆調(第22曲),向神禱告,對遭遇悲慘命運的克里特島發發慈悲。
第二場:宮殿前的大廣場。
大祭司告訴國王說,街頭巷尾都在流行瘟疫,對海神的震怒感到害怕,逼迫伊德梅尼歐說,活的祭品是絕對必要的。國王終於說出犧牲者是王子伊達曼特(第23曲)。這時,在悲劇色彩濃厚的分解和弦上,民眾戰慄地唱出一段合唱(第24曲)。這時戰勝怪獸的伊達曼特出現(第25曲的進行曲),並進入小抒情調與合唱中(第26曲)。伊德梅尼歐對神唱出禱告之歌,加入祭司和民眾後形成大合唱,最後是已經覺悟死亡的伊達曼特的宣敘調。
在第27曲的詠嘆調中,王子表示自己願意當活的祭品,請求在死去前允許吻一下父王的手。在這緊要關頭,伊德梅尼歐卻無法忍心舉起手上的斧頭。這時伊麗亞跑過來說:“王子是無辜的,我是敵國的公主,我才是最適當的犧牲者。”說也奇怪,就在這時候,海神奈普欽的像移動起來了,傳來神諭之聲:“伊德梅尼歐必須退位,由伊達曼特繼位,並娶伊麗亞為王后。”(第28曲)
聽了這些話,艾蕾特拉氣得全身發抖,燃起妒火,在富戲劇性宣敘調後,唱出和《魔笛》中夜之女王般憤怒的詠嘆調:《歐烈斯特和愛雅絲神呵》(d,oreste e d’aiace,第29曲)。這是充滿異樣熱氣的曲調,接近末尾處加入絢爛的花腔音群,然後沉潛到看不到洞底的深淵中。她唱完就離去。
伊德梅尼歐告訴眾人,就照神的諭令進行,然後把王位傳給伊達曼特,而且向神禱告,祈求伊達曼特和伊麗亞的婚姻幸福(第30曲)。聽到老國王的這段宣??調後,大家就爆發出歡天喜地的合唱(第31曲),這是明麗又豐沛的音樂,很適合此劇的結束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