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伊川小米米粒飽滿,色澤金黃,表面有光澤,手感光滑沉實,米粒不開不裂有糯性。
根據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檢測結果顯示,伊川小米各項指標為:
蛋白質9.0~11.5克/100克;
脂肪2.0~2.5克/100克;粗澱粉81.00~85.00%。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伊川小米主要分布在伊川縣東部丘陵區。全縣分山地、丘陵、平原三種地形,地勢東西上高,中間低,坡嶺逐漸向河川傾斜。伊川縣土壤類型以褐土和紅粘土為主,小米種植區養分含量:有機質平均14.2克/千克、全氮平均0.8克/千克、有效磷平均8.2毫克/千克、速效鉀平均143毫克/千克。穀子耐寒、耐旱、怕澇,宜選擇地勢較高、排水方便、土層深厚、質地鬆軟的肥沃壤土或中壤紅土,不宜在低洼和不易排除積水地塊種植。形成伊川小米生長的獨特土壤環境。
水文情況
伊川縣內大部分河流屬黃河水系,極少屬淮河系。主要河流為伊河、甘水河及荊河,最大河流伊河縱橫南北。地下水蘊藏豐富,充足的水資源為伊川小米提供了良好的灌溉條件。
氣候特點
伊川縣地處東亞中緯度地帶,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區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光照充足,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少雨雪,春季乾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晝夜溫差大。年平均≧0℃積溫5181℃,年平均氣溫14.0℃,年平均降水量673.1毫米,無霜期213天左右;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164小時,日照率45%,6月份日照時數達229.5小時,日照率53%;光熱資源豐富有利於小米養分積累和生長。
歷史淵源
伊川穀子種植歷史悠久,伊尹“飯之美者,玄山之禾”,用於形容伊川小米的好吃。
2018年8月,伊川小米“香米多嬌”牌富硒小米正式進入市場。伊川縣政府重視伊川小米富硒小米項目發展,部署項目實施,明確產業化企業為項目牽頭單位,以“洛陽市穀子種植加工研發中心”為技術平台,以河南科技大學農學院等科研院所為技術支持,引進新品種、新技術,開展技術培訓,以江左、呂店、白沙3個鎮的示範基地為載體,整體推進項目示範和推廣。
2019年,伊川縣以龍頭企業為重點,在呂店、白沙、江左三個鄉鎮打造6萬畝富硒小米基地,在葛寨鎮開展5000畝春谷基地園區建設,從源頭上把控伊川小米的質量。全縣常年種植穀子10萬畝、穀子種植面積及小米加工企業數量均居河南省首位。
2020年5月14日,“伊川小米”春谷開播儀式在伊川縣葛寨鎮葛寨村洛富硒小米示範基地舉行,伊川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張守藩將“種子”交給農機手,開啟了“伊川富硒小米”品牌農業的新征程。
生產情況
2018年,伊川縣伊川小米生產規模12000公頃,年產量10.8萬噸。
產品榮譽
2018年2月1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伊川小米”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2020年5月20日,入選2020年第一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伊川小米農產品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為
洛陽市伊川縣所轄城關街道辦事處、濱河街道辦事處、水寨鎮、鳴皋鎮、彭婆鎮、白沙鎮、江左鎮、高山鎮、呂店鎮、半坡鎮、酒後鄉、鴉嶺鄉、平等鄉、葛寨鄉、白元鎮總計15個鄉鎮(街道辦)。地理坐標為東經112°12′~112°46′,北緯34°13′~34°33′。
質量技術要求
質量控制技術規範編號:AGI2018-01-2311。
伊川小米產地環境符合《農產品質量安全無公害小米產地環境要求》標準,產品安全執行無公害小米衛生要求,整個生產過程均按照無公害紅薯生產技術規程進行生產管理。
1.產地選擇。
選擇小米栽培區要沒有大氣和水源等污染,具備較好的大氣環境。具有較好的水利條件,達到無公害小米產地環境條件的要求。
2.品種選擇。
品種豫谷18、瑞谷2號等品種,夏谷仍然首選豫谷18,也可選擇中早熟、適於密植、抗病性強的品種。
3.生產過程管理。
3.1種植技術
3.1.1精細整地,蓄水保墒
小米籽粒細小,發芽頂土能力弱,必須在墒情充足、疏鬆細碎的土壤上才易出苗。因而前作收穫後應及時秋深翻,充分接納秋冬雨雪,積蓄底墒,開春解凍後及早淺耕耙耮,精細整地,保護土壤水分。夏季小麥收割後,要滅茬淨地,然後利用穀子精播施肥機直接搶墒播種。
3.1.2選種播種
播種前,對種子做進一步的精選和處理是提高種子質量,保證苗全、苗壯的主要措施之一。一般正規種子企業提供的合格種子均可直接播種。春谷的適播期在5月上中旬,當10厘米地溫達到12~15℃時即可播種(中晚熟品種早些,早熟品種可適當晚些)。此時,地溫高,出苗快,而且,出苗後正值初夏旱季,有利於蹲苗,促進根系下扎和抗旱、抗倒伏;夏谷應在6月20號前播種。
3.1.3機械精播,合理密植
機械精播具有下籽均勻、深淺一致、用種量少、免間苗、省工時等優點,而且利於苗間通風透光、培育壯苗,一般比撒播增產15%以上。可按35~40厘米的行距進行機械精播,畝播量以0.45~0.75千克為宜,播種深度:春谷3~4厘米,夏谷2~3厘米。做到:肥地宜密,薄地宜稀;水地宜密,旱地宜稀;早熟矮稈品種宜密,晚熟高稈品種宜稀;夏播宜密,春播宜稀。畝留苗春谷3~3.5萬株;夏谷4~5萬株。
3.2治蟲定苗。
穀子播種後5~6天破土出苗,及時查看,噴藥治蟲保苗
3.3中耕除草。幼苗至抽穗期,及時進行2~3次中耕(鬆土保墒、提高地溫、消滅雜草);
3.4 施肥
配方施肥,重施底肥穀子種植區養分含量現狀:有機質平均14.2克/千克、全氮平均0.89克/千克、有效磷平均8.2毫克/千克、速效鉀平均143毫克/千克。穀子每生產100千克籽粒,需氮2.5~3.0千克,五氧化二磷1.2~1.4千克,氧化鉀2.0~3.8千克。依據伊川縣生產實際和穀子需肥規律,拔節期每畝施用45℅(氮:磷:鉀=20:10:15)配方肥40~50千克。以行間條施為好。
3.5 適時收穫
當谷穗變黃,籽粒變硬,蠟質狀即可適時收穫。採用現代穀子收割機械,及時收割,及時晾曬,也可採用現代烘乾設備及時烘乾入倉。
4.產品收穫及處理
收穫嚴格按照適時、安全、四輕、七無、五分開等技術操作規範進行收穫儲藏,根據要求進行收穫、加工、挑選、稱重、裝箱(或裝袋)。
5.生產記錄。在整個生產過程中,設專人做好以下記錄:生產地點、農產品名稱,土壤耕作,施肥名稱、方式、時間、施肥量,施用農藥名稱、方式、時間、施用藥量,產品收穫、倉儲、銷售等項目的日期、方式、數量等。
專用標誌使用
伊川小米劃定的地域保護範圍內的穀子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保護的伊川小米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伊川小米登記證書持有人提出申請,並按照相關要求規範使用標誌,包裝物應標註“伊川小米”農產品地理標誌及其圖案,並標明產品名稱、數量、產地、包裝日期、生產單位、保質期、產品質量、執行標準代號等級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