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夫·波納福瓦YvesBonnefoy,1923年出生在羅亞爾河下游重鎮圖爾市,法國著名現代詩人、翻譯家和文學評論家。1953年出版第一部詩集《論杜弗的動與靜》,一舉成名,被公認為傑作。他的創作宗于波特萊爾、瓦雷里、馬拉美以來的象徵主義傳統,又融以現代藝術的創新活力,頗能代表本世紀五十年代以來法國詩的主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伊夫·波納福瓦
- 國籍:法國
- 出生地:法國羅亞爾河下游重鎮圖爾市
- 出生日期:1923年
- 職業:現代詩人、翻譯家和文學評論家
- 主要成就:弗朗茨·卡夫卡獎
- 代表作品:《論杜弗的動與靜》
基本信息,人物簡介,主要履歷,
基本信息
中文名:伊夫·博納富瓦
國籍:法國
個人背景
個人貢獻
主要成就:弗朗茨·卡夫卡獎
代表作品:《論杜弗的動與靜》
國籍:法國
個人背景
個人貢獻
主要成就:弗朗茨·卡夫卡獎
代表作品:《論杜弗的動與靜》
人物簡介
伊夫·博納富瓦(1923-?)法國著名現代詩人、翻譯家和文學評論家。1923年生於法國西部,在大學裡攻讀哲學,後曾研究考古。1946年起發表詩作,1953年出版第一部詩集《論杜弗的動與靜》,一舉成名,被公認為傑作。後來又陸續出版了詩集《昨天的空寂的王國》《寫字石》《門檻的誘惑》和《在影子的光芒中》等多卷,均為傳世傑作。他先後獲得過多種國際國內詩歌大獎,他的創作宗于波特萊爾、瓦雷里、馬拉美以來的象徵主義傳統,又融以現代藝術的創新活力,頗能代表本世紀五十年代以來法國詩的主流。風格上他力求古典法國詩中字句的嚴謹,題旨及組織上都深廣繁複,時見玄秘,另一方面詩的拍擊力直接而強烈。他的詩可以說是經驗的一種特別的結構,使人從無中把握著有,從否定中把握著生命的不可言傳處。在他看來,世界的真象必須是“隱而不見的”詩的意趣不在現實本身的形象,而在這天地演變成的境界,詩人只有通過語言的創造才可經驗到這種空的、無形的境界。他的詩歌創作風格在整個二十世紀法國詩壇上獨樹一幟,可以說在古今法國都是絕無僅有的。
主要履歷
博納富瓦同時又是著名的翻譯家和文藝理論家。從1981年起,他作為教授在法蘭西學院講授詩歌理論和比較詩學,成為該院自文藝復興成立以來繼瓦雷里之後的第二位講學的詩人。
83歲的法國詩人、散文家和翻譯家伊夫·博納富瓦(YvesBonnefoy)獲得了2007年度的弗朗茨·卡夫卡獎。
頒獎儀式將在今年10月底在卡夫卡的家鄉——捷克共和國首都布拉格的老市政廳舉行。
博納富瓦還將獲得10萬美元的獎金,以及一尊由捷克藝術家雅羅斯拉夫·羅納所作卡夫卡塑像的縮微複製品。
主辦該獎的弗朗茨·卡夫卡協會在一份聲明中說,屆時,博納富瓦“將在答謝辭中表達對卡夫卡作品的欽敬之情,以及他對詩歌之未來的信念。”
博納富瓦的詩歌在戰後的法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繼承了“波德萊爾、馬拉美、瓦雷里以來的象徵主義傳統,又融入了現代主義藝術的創新活力,頗能代表20世紀50年代以來的法國詩歌的主流。他的詩優美而繁複,時見玄秘,通過語言的創造從日常經驗上升到空靈無上的境界。他的詩歌創作風格在整個20世紀法國詩壇上獨樹一幟,可以說在古今法國都是絕無僅有的”。
博納富瓦早年受到艾呂雅、布勒東等超現實主義詩人和哲學家巴什拉爾(GastonBachelard,著有《夢想的詩學》,國內有三聯書店1997年的劉自強譯本)等人的影響,投身詩歌創作,1953年出版成名詩集《論杜弗的動與靜》(DuMouvementdel'ImmobilitédeDouve)、後有1965年的《寫字石》(Pierreécrite)和1975年的《在門檻的幻象中》(Dansleleurreduseuil)。此外,他還翻譯了許多莎士比亞、葉芝、鄧恩和濟慈的作品,並寫有數本藝術史和藝術理論著作。
83歲的法國詩人、散文家和翻譯家伊夫·博納富瓦(YvesBonnefoy)獲得了2007年度的弗朗茨·卡夫卡獎。
頒獎儀式將在今年10月底在卡夫卡的家鄉——捷克共和國首都布拉格的老市政廳舉行。
博納富瓦還將獲得10萬美元的獎金,以及一尊由捷克藝術家雅羅斯拉夫·羅納所作卡夫卡塑像的縮微複製品。
主辦該獎的弗朗茨·卡夫卡協會在一份聲明中說,屆時,博納富瓦“將在答謝辭中表達對卡夫卡作品的欽敬之情,以及他對詩歌之未來的信念。”
博納富瓦的詩歌在戰後的法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繼承了“波德萊爾、馬拉美、瓦雷里以來的象徵主義傳統,又融入了現代主義藝術的創新活力,頗能代表20世紀50年代以來的法國詩歌的主流。他的詩優美而繁複,時見玄秘,通過語言的創造從日常經驗上升到空靈無上的境界。他的詩歌創作風格在整個20世紀法國詩壇上獨樹一幟,可以說在古今法國都是絕無僅有的”。
博納富瓦早年受到艾呂雅、布勒東等超現實主義詩人和哲學家巴什拉爾(GastonBachelard,著有《夢想的詩學》,國內有三聯書店1997年的劉自強譯本)等人的影響,投身詩歌創作,1953年出版成名詩集《論杜弗的動與靜》(DuMouvementdel'ImmobilitédeDouve)、後有1965年的《寫字石》(Pierreécrite)和1975年的《在門檻的幻象中》(Dansleleurreduseuil)。此外,他還翻譯了許多莎士比亞、葉芝、鄧恩和濟慈的作品,並寫有數本藝術史和藝術理論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