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勒圖,現任內蒙古鑲黃旗退役軍人事務局副局長
伊勒圖,現任內蒙古鑲黃旗退役軍人事務局副局長
伊勒圖,現任內蒙古鑲黃旗退役軍人事務局副局長人物履歷1983年7月 —1991年3月鑲黃旗人事局工作。 1991年3月 —1999年10月鑲黃旗組織部工作。 1999年10月—2001年6月鑲黃旗原那仁烏拉蘇木工作。...
《清史稿》:①伊勒圖在邊二十餘年,諸所經畫,縝密垂久遠。②富僧阿鎮黑龍江,察國界,定巡徼之制。伊勒圖鎮伊犁,徠屬部,著拊循之績。建威銷萌,邊帥之職舉矣。貴(胡貴)定增城,金鼇(俞金鼇)、剛塔攻石峰堡,名位顯晦殊,要不可謂無功也,故類次焉。乾隆帝:①在外宣力多年,於辦理蒙古厄魯特等部落...
沙姆斯-烏德-丁·伊勒圖特米什確立並強化了德里蘇丹國在印度的地位並加強了伊斯蘭教在印度的影響,被認為是奴隸王朝最偉大的統治者之一。名字稱號 伊勒圖特米什(Iltutmish)是一個突厥語的名字,意思是“他擁有/擁有的土地”(現代土耳其語:İltutmuş)。關於名字的意義有另一種說法,認為可能與他出生時發生了...
伊勒圖率清軍至吹地方,又派三等侍衛品圖庫帶十名士兵繼續前進,途遇布魯特數人,用槍將一名察哈爾士兵穿的皮襖刺透。品圖庫聞報,率其他士兵往擒,布魯特人見到品圖庫的翎頂,知是清軍,忙下馬叩頭請罪,說誤以為清軍是哈薩克人。後來哈薩克牧民因貪圖伊犁地區水草繁茂的自然條件,常在冬季偷越清軍卡倫,攜帶大批牲畜在...
築城議久,寢至四十五年(1780)伊勒圖始建,城高一丈三尺,周三里六分,門三,東升瀛,西履平,南延景,屯鎮右營駐之”。簡介 清乾隆三十四年改察罕烏蘇為瞻德城,為“伊犁九城”之一。位於今新疆維爾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霍城縣清水河鎮。原清水河鎮政府機關所占用的就是當初的瞻德城。如今的瞻德城,幾乎...
袁甲三(1806年一1863年),字午橋,河南項城人。袁耀東的次子、袁世凱的叔祖、清朝歷史人物、晚清重臣。袁甲三先後參與了平定太平軍、捻軍的軍事行動,屢建戰功,官至漕運總督兼江南河道總督,提督八省軍門,賜號“伊勒圖巴圖魯”。袁甲三因戰功顯赫,受朝廷嘉獎,賞戴花翎,穿黃馬褂,使袁氏家族成為一方望族。同治二...
其繼任者沙姆斯-烏德-丁·伊勒圖特米什(1211~1236在位)原出身於突厥人伊勒巴里族(欽察)的貴族家庭,後淪為奴隸被轉賣給艾巴克,因勇敢有為而深受龐愛。1211年在艾巴克逝世一年後自其子阿拉姆沙手中接管了王權。繼任後克服重重困難,安定了邦國領土,並於1229年受到巴格達阿巴斯王朝哈里發穆斯坦綏爾[王朝後期...
吉亞斯—烏德—丁·巴爾班,印度中世紀奴隸王朝的蘇丹。原為蘇丹沙姆斯-烏德-丁·伊勒圖特米什的奴隸,因才能突出受到提拔。其女嫁給蘇丹納西爾—烏德—丁·馬茂德,被任命為副王(1249年),代理朝政。1266年馬茂德死後無嗣,登上王位。勵精圖治,穩定政權。整編軍隊,提高戰鬥力。改革土地所有制,清除流弊。引進波斯...
拉茲亞特丁·蘇丹娜(Raziyyat-din Sultana,1236–1240)是印度德里蘇丹國奴隸王朝(1206-1290年)的女蘇丹。早年經歷 拉齊亞是沙姆斯-烏德-丁·伊勒圖特米什的女兒,她的母親是德里蘇丹國第一任蘇丹艾伊拜克的女兒,因此她在宮廷中享有特殊的地位。她的大多數兄弟是女奴的兒子,與權力中心相距遙遠。拉齊亞五歲時...
1231~1232年,其繼任者伊勒圖米什(Iltumish,1211~1236在位)建築了著名的庫特布尖塔。清真寺入口處有1310年建造的阿拉烏丁拱門。規模建制 庫特布丁清真寺塔呈長形,為平頂圓錐體,由5層旋轉體結構組成,高72.54米,底部直徑14.32米,頂部直徑2.74米。據傳為印度工匠設計,被譽為印度建築藝術奇蹟。塔旁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