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人(漢語詞語)

伊人(漢語詞語)

伊人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yī rén,是指那個人;這個人。今多指女性,常指“那個人”;有時也指意中人。出自《畫圖緣》“ 怎明白咫尺伊人,轉以睽隔不得相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伊人
  • 讀音:yī rén 
  • 意思:那個人
  • 出處:《蒹葭
詞源,詩詞,蒹葭,原文,賞析,

詞源

伊人一詞,最早見於詩經中的名篇《蒹葭》一詩,它有多種含義
(一)伊人,指與詩人關係親密、為詩人所崇敬和熱愛但一刻也不曾忘懷的人。“所謂”二字,表明“伊人”是常常被提及,不斷念叨著的,在水一方,語氣肯定,說明詩人確信她的存在,並充滿信心去追求,只是河水隔絕,相會不易。
在古代男女通用,現今大多專指年輕女性,“伊人”也就是心目中所傾心喜歡的那個女子。
(二)伊人,指明君或賢臣
(三)伊人,指遵循善良風俗的百姓,即良民
如晉朝陶淵明的《桃花源》詩中有:“嬴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黃綺之商山,伊人亦云逝……”詩句中的“伊人亦云逝”指的就是“居住在桃花源中的人也離開了秦國之地”。
(四)伊人,是美好事物的象徵。

詩詞

蝶戀花
——柳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蒹葭

原文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賞析

每當吟誦起《詩經》中的這首詩,眼前就浮現出一副圖畫:在深秋的河邊,一叢叢蘆葦迎風招展,白色的花絮上有晶瑩的露珠在閃爍 ,好似主人公——一位英俊少年盛開的心事,紛亂而又純潔。遠處,有個美麗女子的身影飄然而過,少年急忙去追尋。他沿著河岸向上游追溯,可是河水洶湧阻隔,只能遠遠地朦朦朧朧地看到她的裙裾飄在風中;他又順著水流往下游尋覓,依然只是隱隱約約地瞥見她在河的中間,好像一個縹緲的幻影,可望而不可及。
毛詩序稱:“《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禮,將無以固其國焉。”朱熹解:“言秋雨方盛之時,所謂彼人者,乃在水之一方,上下求之而皆不可得。然不知其何所指也。”王國維《人間詞話》道:“《詩經·蒹葭》一篇,最得風人深致。”具有“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辭脫口而出,無矯揉妝束之態。”可見,對於這首詩,可謂見仁見智,解讀各異。有人認為《蒹葭》是中國最早的朦朧詩,但大部分人是將它作為一首愛情詩來讀的。其實,朦朧詩也好,愛情詩也罷,思賢臣也未嘗不可。這首詩確實帶給了我們強烈的藝術美感,豐富的想像空間,這是無庸置疑的。
我們不妨把“伊人”視為一種美好事物的象徵,她既可以是我們心目中的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也可以是我們一直苦苦追求卻無法實現的理想,還可以是我們的一種信仰,一份期盼,一個甜蜜的夢。我們佇立在夢的河邊,一次次遙望那縹緲的身影,專注地等待她的一次回眸。為此我們甘願化作河底的青荇,日夜蕩漾在她心湖的柔波里。我們守候著這份美麗,任憑冬去春來,日復一日。河水茫茫,風在嘆息,前方的道路被河水阻隔,恰似“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那般的無奈,即使我們上下求之也依然無法接近那個朦朧的目標。這時,我們的心漸漸地有些疲憊,我們開始懷疑我們最初的選擇是否值得,我們是否還有繼續守候下去的理由。“隔江人在雨聲中,晚風菰葉生愁怨”。然而,那身影是如此地具有誘惑力,象磁石般吸引著我們的心,令我們不忍離去。
於是,我們選擇了繼續守望。秋更深了,寒露更濃了,一直陪伴我們的蘆葦更加蒼老了,憔悴在千年的河邊。只有我們矢志不移,無怨無悔,“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不管結果如何,我們只在乎這一段刻骨的心路歷程,只在乎守望過程中的那份傾心與忘我。終於,那個縹緲的身影漸行漸遠,游離了我們的視線。可這又有什麼關係呢?她早已刻在我們的腦海,融在我們的血液,化作一縷永遠不變的情懷,沉澱在我們的心靈深處。此時,沒有悲傷和迷茫,我們的內心充實而溫暖,我們面帶微笑,自覺地守望著這“虛無”,守望著心中的那份美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